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年海南三亚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第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删去其中一段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一个人坚强还是( ),诚实还是( ),文明还是( ),( )还是粗俗,( )还是自私,是任何法制都难以规定的。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开颜_____   进犯_____   险要_____ 沉着_____

    奉命_____   屹立_____   相继_____ 依托_____

  • 4、根据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填空。

    1.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开始于________月,结束于________月,历时一年,行程约______里。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叙事抒情的。

    3.诗中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一个是巧渡____,一个是飞夺_____

    4.红军长征途中翻过的最后一座大雪山,就是诗中提到的_____

  • 5、填空。

    本学期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阅读方法: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时,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信息不准确,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③初:刚刚。④惊:新奇,惊讶。⑤嫌:嫌怨;怨恨。   ⑥故:故意。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

    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精神的写照。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共享,才好吃吧。”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粗壮——

    2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哪句话能看出的暴怒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暴怒无常时,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片段歌颂了一位怎样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精彩片段:

    第九章 药寮(节选)

    也是在这一时节,油麻地来了一个外地的郎中。当有人向他说起桑桑的病后,他来到了油麻地小学。看了桑桑的病,他说:我是看不了这个病,但我知道有一个人能看。他是看这个病的高手。于是,留了那个高手的姓名与地址。桑乔决定再带着桑桑去试一下。

    那个地方已出了本省。父子俩日夜兼程,三天后才找到那个地方。那个高手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已不能站立,只是瘫坐在椅子上,脑袋稳不住似地直晃悠。他颤颤抖抖地摸了摸桑桑脖子上的肿块,说:不过就是鼠疮。桑乔唯恐听错了:您说是鼠疮?”“鼠疮。老人口授,让一个年轻姑娘开了处方,把这药吃下去,一日都不能间断。七天后,这孩子若是尿出棕色的尿来,就说明药已有效应了。带孩子回去吧。

    桑乔凭他的直觉,从老人的风骨、气质和那番泰然处之的样子上,认定这一回真的遇上高手了。他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并让桑桑也深深鞠了一躬。

    此后,一连几个月,桑桑有许多时间是在温幼菊的药寮里度过的。温幼菊对桑桑的父母说:我已熬了十多年的药,我知道药该怎么熬。让我来帮你们看着桑桑喝药吧。她又去买了一只瓦罐,作为桑桑的药罐。红泥小炉几乎整天燃烧着。温幼菊轮番熬着桑桑的药和她自己的药,那间小屋整天往外飘着药香。

    一张桌子,一头放了一张椅子。在一定的时刻,就会端上两只大碗,碗中装了几乎满满一下子熬好的中药。温幼菊坐一头,桑桑坐一头。未喝之前十几分钟,他们就各自坐好,守着自己的那一碗药,等它们凉下来好喝。整个喝药的过程,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

    桑桑的药奇苦。那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他在椅子坐定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丝恐怖感。他望着那碗棕色的苦药,耳畔响着的是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此时此刻,他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

    七天后,桑乔亲自跟着桑桑走进厕所。他要亲眼观察桑桑的小便。当他看到一股棕色的尿从桑桑的两腿间细而有力地冲射出来时,他舒出一口在半年多时间里一直压抑于心底的浊气,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桑乔对温幼菊说:拜托了。温幼菊说: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你们,包括纸月在内的孩子们,让桑桑看到了许多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没有理由不好好吃药。

    一个月后,桑桑的脖子上的肿块开始变软并开始消退。

    就在桑桑临近考初中之前,他脖子上的肿块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1精彩片段已经用“‖”分成了三层,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后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求医问药;第二层: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乔认定这一回真的遇上高手了,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桑乔在半年里多次求医未果后,对老人满心期待与喜悦的心情。

    B. 文中仔细描写桑桑和温幼菊喝药的过程,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他们与病魔的对抗、对生命的热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C. 桑桑把喝药看成了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从悲壮一词可以体会到桑桑对治好自己的病没有信心,他自己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3下面是百度百科中介绍桑桑所患的鼠疮这种病症的部分资料,请在药寮这一章中找一找,作者写到桑桑的哪些症状和下面的介绍是吻合的?

    鼠疮,也叫颈部淋巴结核。是结核菌由龋齿、扁桃体侵入人体颈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伴长期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本病大多见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请联系原著中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桑桑看到的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链接阅读。

    总想栽棵树

    ①一直想栽一棵树。

    ②在乡下生活的时候,屋旁有一块五六十平方米的空地,那是建完房子后余下来的。父亲在空地里栽满了香椿、杉树、水桐。每到春天,大大小小的树都绿汪汪的,美丽至极。那时我就想自己亲手栽一棵树,但父亲不允,他担心我一个小孩儿栽不活树,浪费了树苗。长大后,我进了城里一所大学教书,国家提倡绿化,还特地设了个植树节,但单位图省事,每年都把植树的任务摊派给了学生,我因此无法一偿夙愿。我所在的城市是全国森林绿化模范城,四处绿树成荫,但大街小巷没有一棵树是我栽的。走在浓浓的树荫下,我每次都有一种霸占了别人财物的感觉。

    ③闲了的时候,总问自己:假若有机会栽一棵树,栽什么样的树合适呢?松树只要有种籽掉落到地上可以自己长出来。我小时候就经常看到一棵松树周围长着七八株高矮不同的小松树,栽松树有点多此一举。栽白杨呢?这种树生长快,干儿直,叶子好看,但它太容易活,随便扦插一下就成,栽种它缺少成就感。种广玉兰吗?广玉兰的花又大又香,也白得很纯净,可广玉兰树姿态不美,就象一个美女,脸庞不错,但气质太差,总是一种遗憾。栽法国梧桐?此种树到了秋天,树干会部分脱皮,斑斑驳驳,树叶会由绿转黄,很有一种沧桑的意味。不过,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易生毛毛虫,人在树下过,一不留神,就弄得你满头满身都是虫儿。那么,就种樟树吧,樟树的叶片象铜钱一般,叶子的密度很大,而且它的树冠面非常可观,夏天坐在树底乘凉妙不可言。要不,就栽雪松,雪松的针状树叶上铺着一层微微的白,像是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美丽得让你心疼。它的枝条绵软又充满韧性,且呈波浪式伸展,树干也非常挺拔,我特别喜欢。

    ④栽了树,当然得关心它了。树小的时候,我得浇浇水,施施肥。浇水我绝对不用自来水,自来水有明矾、漂白粉等化学物质,我担心它伤害树根。我要去三里外的孙水河挑水,这条河是本市的饮用水源,水质不错,人喜欢,料想树也喜欢的。肥料呢,我也不会用化肥,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结,我会扯些青草、捡些绿叶堆在树的根部,让它们在自然的风吹雨打中慢慢腐烂,变成黑黑的腐殖质。树大了,不需为它的成长操心了,我有空就去陪它,春天倾听叶芽的私语,夏天共享浓荫的秘密;秋天了悟果实的心声,冬天感受树干的伟岸……我得让这棵树明白:它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有了它,我的生命有了寄托,我的日子有了精彩。

    ⑤古人早就说过“纵有千年铁门槛,终归一个土馍头”,人生永远是一趟单程旅行,一个人活得再得意,也总有老死的一天。当我老了的时候,我真诚地希望有一棵自己栽种的高大挺拔的树可以倚靠。当上帝决定终结我的生命,我渴望这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能给我最后一个温暖的拥抱。我知道一个人一生中种过一棵树,这棵树能让自己安身立命,能为别人遮风挡雨,他的生命就不会真正消失。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呢?

    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依次写到了哪些树?请你接着仿写一种树木。

    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社戏(节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B.悠扬  宛转  愉快  消失

    C.宛转  悠扬  沉静  融汇 D.悠扬  宛转  愉快  弥散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自失起来……”这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请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1)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选文主要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 14、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有改动)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qiē  qiè)下   便pián  biàn)宜   jiān  jiàn)子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可以阅读第_____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_________自然段。

    (2)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______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_______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 1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 18、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字句: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盼”,是对美好愿望的表达。作家铁凝小时候盼着下雨,盼着穿雨衣,而你最盼望的事是什么呢?请以“盼”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1.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