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年海南琼中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

    2.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从这句话看花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感情的寄托。

  • 2、课文回顾。

    1.《___________》一文中描写了新中国成立的阅兵场面非常壮观。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___________,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用无比___________的心情来读这篇文章。

    2.《明天更辉煌》描写了作者对___________回归的渴望与兴奋。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邓小平爷爷提出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一课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原因有二:①_______。②_______

    (2)《穷人》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___

    (3)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___倒影 ________呼吸 ________幽香

    ________山脉 ________家园 ________叹息

     

  • 5、课文《七律·长征》精彩回顾。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结束于______________月“三军”会师,历时两年,行程约____里。《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__________)气概和(_________)精神( A.英雄主义B.乐观主义)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两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作者)写的。

    【2】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

    【3】在建德江,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_的;

    在故人庄,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4】在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  )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  )着弹药袋子,背上(  )一个筐子,(  )一支鸟枪,头顶(  )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1在文章中补上适当的动词。

    2最后一段中的这本书           。这两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她的作品还有《        》和《          》等。

    3读读描写鲁滨逊外貌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把鲁滨逊想象成这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______

    清代有位青年拜书法家何绍基为师。这位青年自以为聪明,学了一年就认为学的很好了,便向老师告别。何绍基取出一个匣子说:这只匣子里有我多年心血的结晶,送给你做一个纪念吧!青年接过匣子,拜谢了老师,便踏上了归途。匣子真重,那个青年走不到三里路,已经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他觉得奇怪,便打开了匣子,啊,原来匣子里装的都是磨穿了的砚台。这使他恍然大悟,于是又回到老师身边。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这只匣子里有我多年的心血的结晶,这里的心血结晶是指(

    A.许多磨穿了的砚台 B.送给青年的纪念品。

    C.老师练习书法的经验。 D.老师的练习书法的经历。

    3这篇短文用了大量篇幅写匣子的原因是(  

    A.匣子里装的东西很重 B.匣子里装的东西很奇怪

    C.匣子里装这老师的砚台 D.匣子里装着老师的教诲

    4这篇短文主要写青年拜师学书法一年后向老师告别,后来(  

    A.老师送他纪念品,他很感动

    B.老师送他纪念品,他很惭愧

    C.受老师的纪念品启发,回到老师身边承认错误。

    D.受老师纪念品启发,回到老师身边继续学习

    5青年看了这些磨穿了的砚台恍然大悟,他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提速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虹的牵牛花。室石蓝的铃钻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单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们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

    【1】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2】第2段突出了草原_____的特点,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3】找出最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 12、   鉴 宝

    文/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

    C.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乞丐的真眼泪

    没钱了。

    他又打算去当一次假乞丐,还不是因为没有钱去网吧玩了。找个什么原因呢?就说“父母双亡”?不行不行,太惨了。那“母亲得了重病”?不行,上次用过了。“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讨钱找父亲”?好,就这个了。说罢,他就带着伪造的母亲遗像和一张写满假话的白纸出门了。

    天真毒。

    他跪在热闹的广场上,低着头。无数双鞋停在了他的面前,可却只有看的人,没有给钱的。这可急坏了这个假乞丐,他眼珠一转,有了——便大哭起来。来围观的人更多了,可还是没有人掏一点儿钱给他,人们嘴里说着:“真可怜啊。”也许,他们在考虑,眼前的这个人会不会是个骗子。但是,尽管骗子再多,还是会有“好心人”,一个肚儿圆鼓鼓的人轻轻放了5元钱。

    5元钱哪够好好在网吧玩?他继续在广场上跪着,不时斜着眼看看。一对情侣停在了假乞丐面前,女的说:“真可怜,给他点钱吧。”男的就从口袋里拿出钱包,“呀!真不好意思,没零钱,就给你50吧!”那男的就把钱甩在了他的脸上。他没有流泪,捡起钱就往垃圾桶里扔,这一幕可足足让过路人呆了很久。

    一下午,他都跪在那里,一点也不为扔钱的事后悔,也许他的本性并不坏吧。这时过来一个贼头贼脑的人,他凑到假乞丐面前,看看那张伪造的遗像,嘿嘿笑起来,还热心地问:“小伙子,母亲的丧事办了没?”假乞丐听了,为了把自己的处境说得再困窘些,连连回答说:“还没还没。”那不如买我的棺材吧,我给你八折优惠,看你可怜的份儿上,再免费送你一件寿衣,这是我的名片。”假乞丐不情愿地接过名片……

    天黑了,人群也散了,他也该去网吧玩了。“我的孩子呢?”一个中年妇女急切地呼喊着,她发了疯似的找着自己的孩子。他抬头看看,心里自言自语道:我的父母要是也能这样找我就好了!收摊,先填饱肚子再说,到商店里看看。“老板,这个多少钱?”“老板,这个多少钱?”看什么呢?叫他两次都不理人!他走到柜台前,见老板正在看电视,电视播的是一则寻人启事,电视中的他的父母哭得一塌糊涂。

    假乞丐飞奔进漫漫黑夜中,竟然流了眼泪,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哭,但他正朝着家的方向赶回去……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塌糊涂: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文第三自然段“天真毒”扩充成30-4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末尾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甩”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从“扔”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

    5假乞丐因为什么而流下真眼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一项对假乞丐的评价最恰当?(  )

    A.文中的假乞丐沉迷网络,为了得到可以让他在网吧继续玩下去的钱,不惜编造谎言去乞讨,也已经放弃了一切尊严。

    B.文中的假乞丐在看到一名中年妇女发了疯地找自己的孩子的情形时,还能迷途知返,说明他心中的良知未泯。

    C.文中假乞丐游手好闲,沉迷网络,但本质不坏,心中仍渴望着父母的关爱。

    D.文中的假乞丐沉迷网络,完全忘了父母和学业,一心只想在网吧继续玩,可谓是玩物丧志。

    7沉迷网络,害人不浅!你想怎么劝说假乞丐?试着对他说两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大爱,如静水深流

    ①13岁那年,父母工作的煤矿忽然倒闭,我便被送回老家。自此,我的世界仿佛一下失去了所有色彩与光亮。∥

    ②父亲临别时再三叮嘱,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要我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起初,我极不情愿往田里走,生怕弄脏了新球鞋。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在烈日下躬身劳作的背影,我再无任何理由躲懒,只好硬着头皮去帮忙。

    ③暑假将近时,正是玉米的收成时节。那段时间,我与二老几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烈日下掰玉米棒,一晒就是大半天。终于,收完了所有玉米,我也黑得活像只泥鳅。一向爱美的我,怎么受得了这般打击,再不敢在镜前顾影自怜,心情亦随之沉入谷底。于是,接下来的剥玉米、晒玉米、捆玉米棒的活计,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④一个黄昏,我心虚地躲在房间,眼睛和心却一直在窗外的院子里逗留。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夕阳把爷爷正佝偻着捆玉米棒的瘦弱背影拉得很长。第一次,我忽然感觉到他其实是个孤独的老人,而我却是那么虚伪。心中忽地一动,我迅速放下书,跑到爷爷身旁,无声地帮起忙来。

    ⑤良久,爷爷微微抬头,说:“丫头,你是不是很讨厌爷爷?”我一下子愣住,随后惊慌失措。本以为那些所谓的“仇恨”目光不会轻易被发觉,谁知这一切,早已让静默不语的爷爷看了个通透。我一下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打破这僵境。

    ⑥爷爷却微笑着说:“丫头,其实我们让你做活计是为你好,你终归要离开大人,过独立的生活,什么都不会做,怎么能行?学习之外,你也要好好地把握生活才是。”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之前所有的怨怼,此刻皆消散不见。∥

    光阴荏苒,我果真成了离巢的鸟,旧时与二老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反倒成了醇美的回忆,夹杂着谷麦的清香。多年后,每每忆起年少时光,爷爷的那番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一切恍如昨日。

    ⑧是那些劳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变得坚强。而我亲爱的爷爷,用他的隐忍与沉默,为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多年后,当我泪眼迷离地想念早已逝去的爷爷时,方觉——大爱,如静水深流。∥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影自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阴荏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已用“∥”划分成三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我便显得很消极,望向爷爷奶奶的目光,更多了些“仇恨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番简单的话,却让我泪湿衣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 17、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 20、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下面提供了一组环境和人物,请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题目:公交车上的趣事

    注意:(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故事情节要写完整,情节要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