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②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南辕北辙,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③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④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⑤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⑥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A. ②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 2、秦观词《鹊桥仙》中描写的是关于下列哪些人物的神话传说?(  

    A.牛郎 B.董永 C.织女 D.七仙女 E.嫦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粉墨登场踱到前台,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     ;该说的,     ;该演的,     。不知过了多久,满心疲惫回到后台,有知饥知渴的朋友在:              ,这比前台什么样的满堂彩都要受用!

    ①淋漓尽致 ②五音不乱 ③字正腔圆 ④等一个时辰 ⑤接一声辛苦 ⑥递一杯温茶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①③⑥⑤④ D.①③②④⑤⑥

  • 4、曹操在《薤(xiè)露行》中抒发了自己在乱世当中以天下为己任,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之情,这首诗中“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中的“贼臣”指的是(  

    A.何进 B.王允 C.王莽 D.董卓

  • 5、唐代继承隋朝的国子监设置,在都城长安设立国子监。国子监下辖六个门类,统称“六学”,下列属于“六学”的是( )

    A.国子学

    B.太学

    C.四门学

    D.数学

    E.术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程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子意必,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火造予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一一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南嘴边。

    ⑥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国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篇哲理散文,文章以小见大。钱钟书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感知力,于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现象中,发掘出窗户带来的诸多人生感悟。

    B.文中运用典型的对比手法,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对照着阐述,并展开全文,借以突出强调窗子的意义,见解独到,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C.钱钟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陶渊明的“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阐释了窗户更倾向于满足人生追求的功用。

    D.结尾-段升华了意境:把关窗和闭眼联系在一起,借二者的相似性引出关上窗子的必要性,可谓联想巧妙,意蕴深远,同时在结构上又呼应了开头。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2)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3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既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孰异道而相安。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描写了胡天八月飞雪的情景。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称誉或非议而奋勉或沮丧,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暮年坎坷、生活窘迫,却无法借酒消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北海的大鹏鸟,翅膀像垂在天边的云,“___________”穿过云天,然后到达南冥。

    (3)《蒹葭》中抒情主人公的心上人在河对岸,他想要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坎坷又难以攀登是通过,“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要有高远志向,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可与日月争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化用《诗经·郑风》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3)儿童这一群体,经常被文人写入古诗文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篇名。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概括回答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不超过10个字)

    (2)简要分析下阕描写人物形象的艺术。

    (3)概括回答,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说,是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国学院刚成立时,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摇头道:“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就这样,当时既无名望、又无著作、也无学位的“三无’学者陈寅恪,被聘任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陈寅恪非常博学,他学贯通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课,被称为“教授的教授”,成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至于陈寅恪为什么没有学位,除寅恪的侄子曾经问过他本人:“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他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纱线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梁启超、曹云祥和陈寅恪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