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个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尊为“楷书之祖”?( )
A.文徵明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钟繇(yáo)
2、在香港乐坛有“校长”之称的是哪个歌星?( )
A.许冠杰 B.罗文 C.谭咏麟 D.林子祥
3、把下面文段后所列的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对于其他后进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保守不以压制创新为能,因此它从传统和现代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滋养。
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旧保持了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②对于古今之变淡然处之,不走极端正是英国文化的一大长处
③英国比较成功地减弱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颠簸和震荡
④它的创新不以踢开传统开路
⑤也就是英国之为英国的国家特性
A.①⑤③②④ B.②④①③⑤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有删改)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
②将《红楼梦》翻译成英语,不仅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对其中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也要十分熟悉。
③由于争相比拼“性价比”,手机市场的竞争就像一场巷战,不乏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缠斗,也不缺少犬牙交错的混战。
④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⑤几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经历过五风十雨,但一直前行,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作出的战略选择。
⑥孔子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到过生命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遑遑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A. ①④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朱光潜
就人类诗歌的起源而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证据远不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证据重要,因为前者以远古诗歌为对象,渺茫难稽;后者以现代歌谣为对象,确凿可凭。但从这两方面的证据看,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古希腊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都起源于酒神祭典。在祭典中,主祭者和信徒们披戴葡萄及各种植物枝叶,狂歌曼舞,助以竖琴等各种乐器。从这祭典的歌舞中后来演出颂神的抒情诗,再后来演为悲剧及喜剧。这是歌、乐、舞同源的最早证据。
近代西方学者对于非洲、澳洲土著的研究,以及中国学者对于边疆民族的研究,所得到的歌、乐、舞同源的证据更多。
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非常有名。这种舞通常在月夜里举行。舞时诸部落集合在树林中一个空场上,场中烧着一大堆柴火。妇女们站在火的一边,每人在膝盖上绑着一块袋鼠皮。指挥者站在她们和火堆的中间,手里执着两条棍棒,他用棍棒一敲,跳舞的男子们就排成行伍,是到场里去跳。这时指挥者一面敲棍棒指挥节奏,一面歌唱一种曲调,声音高低恰与跳舞节奏快慢相应。妇女们不参加跳舞,只形成一种乐队,一面敲着膝上的袋鼠皮,一面拖着嗓子随着舞的节奏歌唱。
此外澳洲土著还盛行各种模仿舞。舞时他们穿戴羽毛和兽皮做的装饰,模仿鸟兽的姿态和动作以及恋爱和战斗的情节。舞者尽是男子,做着狂热的姿势,唱着狂热的歌调。从这种模仿舞我们可以看到原始歌舞是充分表现内在情感的。
原始人类唱歌就必跳舞,跳舞就必唱歌。《诗经》的“颂”原句,“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篇名,都是以乐调命名诗篇。这些事实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的艺术。
这三种艺术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舞蹈。《诗经》的诗大半都有乐,但有舞的除《颂》之外似乎不多。《颂》的舞已经过朝廷乐官的形式化,不复是原始舞蹈的面目。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舞足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阶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出,对于自然节奏须多少加以形式化。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就日渐其远了。
(选自《诗论》,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诗歌起源,研究现代歌谣比研究远古诗歌得到的证据更为可靠、重要。
B.歌、乐、舞同源的部分证据,来自于西方学者对非洲和澳洲的土著的研究。
C.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有舞蹈节奏和歌唱节奏,歌、乐、舞是融为一体的。
D.“徒歌”不考虑节奏和音阶的关系,因而比“乐歌”更能表达人的丰富情感。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用于颂神的抒情诗是从其酒神祭典的歌舞中演化而来的,这应当是历史学与考古学得出的结论。
B.在《诗经》里,《风》和《雅》中的诗歌大多有音乐,却很少有舞蹈;而《颂》中的诗歌则是歌和舞的混合体。
C.作者列举汉魏《乐府》中《鼓吹》等以乐调命名的诗篇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歌乐舞是混合的艺术这一观点。
D.诗歌、音乐、舞蹈分别向“和谐”、姿态、文字意义方向发展,意味着三种艺术由原先的混合逐步走向了分化。
【3】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的共同特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面对徐徐的清风、平静的水面,苏轼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与琵琶女心能相通的一句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湖广阔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中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湘夫人》中感叹美好时光不可多得,应悠闲游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引用了《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大鹏飞往南海的情景。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的手法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
【3】试分析结句之妙。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铎,字宣叔。明昌三年,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章宗将幸景明宫,是岁民饥,不可行。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谏,铎与左补阙许安仁继之,赐对御阁。诏尚书省曰:“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乃罢行。尚书左丞完颜守贞每论政事,守正不移,与同列不合,罢知东平府事,台谏因而挤之。铎上书论守贞贤,可复用,召对于崇政殿。五年,复谏幸景明宫,语多激切,章宗不能堪,遣近侍召凡谏北幸者诣尚书省,诏曰:“卿等谏北幸甚善,但其间颇失君臣之体耳。”是岁,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上优容之,谓铎曰:“汝言诸王皆有觊心,游其门者不无横议,是何言也?但朕不罪谏官耳。”顷之,改右补阙。自完颜守贞再入相,以政事为己任,胥持国方幸,尤忌守贞,并忌铎辈。铎辈虽尝为守贞论辨而不相附。铎论边防,守贞以为掇拾唐人余论,皆不行。及守贞持镐王永中事久不决,铎等亦上言切谏,并指以为党。上乃出守贞知济南府,凡曾荐守贞者皆黜降。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顷之,主奏事。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路按察副使。泰和六年,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云。
(节选自《金史·完颜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B.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C.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D.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殿,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常为皇帝休息宴饮之处。“便”,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
B.近侍,接近并随侍皇帝左右的人,职位不高,权利不一定很大,但有时对帝王影响很大。
C.补阙,官名,唐朝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D.路,宋朝行政区名称;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路、州、郡、县四级制,路直辖于中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铎爱护同僚,敢说真话。尚书左丞完颜守贞讨论政事时坚持己见,造成与同事不合,被贬谪主持东平府事务,台谏因此排挤他。路铎上书评论完颜守贞十分贤能,可以重用。
B.路铎恪尽职守,劝谏皇帝。路铎担任右拾遗时,两次谏止章宗巡幸景明宫,特别是第二次,言辞激烈,章宗不能忍受,下诏说你们的规劝很好,言辞有点儿不顾君臣名分。
C.路铎坚守自我,痛恨结党。路铎因为没有依附完颜守贞,所以他的有关边防的意见被完颜守贞认为是唐朝的经验没有施行,后来路铎也恳切规劝过完颜守贞不要结党营私。
D.路铎教化民众,皇帝称赞。路铎在主管上奏事务时,上奏表述了十二条准则用来教导百姓,皇帝认为路铎的十二条准则都劝人为善,要遍告各州郡,让人们知道路铎上奏的准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
(2)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14、《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中国观众曾经对这首歌耳熟能详,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请阅读歌词,写下你的阅读体会,300字左右。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