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解释。(7分)
当:①相称 ②面对着 ③正在(那时间、那地方) ④担任;充当 ⑤承受 ⑥掌管;主持
(1)今天我当家。 ( )
(2)我的作文没写好,老师当面给我批改。 ( )
(3)当时,我正在写作业。 ( )
(4)小明玩球时不小心踢碎了教室窗户玻璃,他敢做敢当,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
为:①做 ②替、给 ③当作,认作
(5)为王吹芋 ( )
(6)习以为常 ( )
(7)为民请命 (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莫非,难道。)
B.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老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哥哥。)
C.牧童归去黄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D.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刺破)
3、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4、补充四字词语,然后完成练习。
如痴如( ) 牵肠挂( ) 失( )落魄
( )( )不舍 丰衣足( ) 国( )民( )
(1)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2)描写和平盛世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___之情。
(2)有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岳飞写的词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他们;当有的同学不爱惜粮食,铺张浪费,我们可以用朱用纯的话“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来劝诫他们。
(3)自古以来,书被誉为人类的精神食粮。读《白鹭》,我想起了“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读《论语》,我想起了“敏而好学,____________”的古训;读《将相和》,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的蔺相如;读《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____________,而全在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人名)把建设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少年身上。
(4)唐代诗人林杰在《____________》一诗中描绘当时人们过七夕节盛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还提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本学期,你一定读过许多民间故事,故事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①恃②风雷,
万马齐喑③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②恃:依靠。③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7、填空。
1.《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_______》。这首词表达了他浓郁的_________之情。
3.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补充语句
(1)________________ ,流响出疏桐。
(2)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 。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母亲》(节选)
梁晓声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dēng dèng)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wēi wè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dàn tíng)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yūn yùn)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终于,“葛里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里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的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里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填写四字词语。
虎视眈眈地瞪 _____________地盯 ____________地赏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到母子俩现实中的力量是______的,但母子俩精神上的力量是______的。请从文中画出两句体现母子精神力量的句子。
【4】“葛里高利”是罗马教皇的名字,在这里作者将没收“我”小人书的民警冠以这个名号,是因为____________,但从结尾处的“笑”和“咕哝”二词中可以看出,“葛里高利”原本__________的态度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变得_____________。
【5】本文中所提到的《水浒》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联系全文:一家人在议花生时,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__这三方面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__________。
【2】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表面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质可贵。
【3】文中父亲借谈花生的好处,来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写法。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第二自然段写的是(______)
A.牛对牛郎的陪伴 B.牛郎对牛的照看
C.分家时牛被分给了牛郎
【4】选文具体写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景,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写老牛帮助牛郎做铺垫。
B.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衬了哥哥嫂子对老牛的冷漠无情
C.写老牛和牛郎关系亲密,突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靠以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D.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村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他命运的不幸。
【5】画“ ”的句子描述的情节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以牛郎的口吻把情节写具体。
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描写了______在_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
【2】选文中“一瞬间”的意思是_______,“下意识”的意思是________,由“签字的一瞬间”到“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说明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决定?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 !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女儿和父亲都哭成了泪人?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他们心疼夏老师。
B.夏老师取得成功,他们很激动。
C.被那种无私而崇高的亲情所感动。
D.为夏老师的付出而高兴。
【3】文中说“这条人间最苦的道”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最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嵌入了我的生命”,这种挂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lí )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村外一个破洞里。也许是因为看不见,她不会害怕。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摸索索来到我家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的呢?对于当时年仅十岁的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________
【2】“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这是对老乞丐的________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关注对老乞丐的动作描写,体会她的内心活动。
老人心里这样想:________
【4】文章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①:(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我的理解:_________
句子②:从她手中接过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我的理解:_________
【5】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6】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选择加点字的意思,在下面画“ ”。
誉满天下 (称赞 名声) 永世不绝 (停止 穷尽)
【2】这部分短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李白一直把孟浩然当作自己的兄长和朋友,原因是敬仰他的 和 ,两位大诗人话别的情景可以用 、 等词语来形容。李白的深情化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 。
16、看回目,做题。
【1】从回目中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
【2】看到第十三回的回目“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我大致能够猜到这一回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回目,我还对第_________回很感兴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拔垂杨柳——鲁智深
B.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C.三进大观园——刘姥姥
D.献上连环计——诸葛亮
【5】根据语言描述,选择恰当的人物。(填序号)
A.吴用 B.赵云 C.猪八戒 D.王熙凤 E.晴雯
①贾府中,心灵手巧,又最具叛逆性格的丫头是( )
②设计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是( )
③曾为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保护唐僧去取经的是( )
④被评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女子是( )
⑤曾大战长坂坡,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蜀国名将是(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槐花香
①五月槐花开的时候,一串串白色的花瓣舒展开来,压满枝头,清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风吹过,细细的枝条仿佛负担不了那一树的花穗,使劲地摆动着。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特别想回家,想吃母亲烙的槐花饼。
②在村庄周围、胡同里,或是农家院子里,总有人会种下槐树,或孤独一棵,或路边两排,或一片成林。树干如碗口粗,树枝伸向天空。
③槐花可以吃_____槐叶可以喂羊_____喂猪_____喂兔子_____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吃杂粮_____却独爱妈妈烙的槐花饼_____
④四五月时,槐树便抽出了穗子。一场春雨过后,白色的花瓣恣意开放,花冠成簇地垂悬于嫩绿色枝条的末端。短暂地欣赏过后,农家人开始收获槐花。早上还繁花胜雪,到了晚上,那些槐花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第一枝槐枝落地开始,人们的呼喊声、树枝的断裂声,便在村庄内外此起彼伏。那段时间邻里串门,手里拎着一袋子槐花或烙好的槐花饼是常有的事。
⑤会爬树的人噌噌几下就蹿到了树上,先撸一把槐花塞到嘴里,大口咀嚼着,然后将一簇一簇的花扔下树,让等在树下的人拾取。不会爬树的人则借助工具,他们将镰刀头或铁钩绑在长木杆或竹竿的一端,去够槐花。使用镰刀头的,要先瞄准花串多的细枝,将镰刀头放在枝杈处,只需用力一拽,槐叶和槐花便会纷纷掉落;使用铁钩的,则要先将枝条勾住,双手抓着木杆转圈,直到将槐枝拧断。养了羊或兔子的人家会直接将折下的槐枝拿回家,其他人则蹲在树下,细致地将槐花一点点地撸下来,拎回家,槐枝则被堆在一边,留给有需要的人来捡。
⑥花骨朵儿或花心已经散开的槐花都要挑出来,前者太嫩,后者已经老了,这两种槐花吃起来都发涩,不香。用一盆清水将槐花淘洗干净取出,就着表面的水渍,撒入面粉、细盐,拌匀,然后将之倒入烙饼的鏊(ào)子摊匀。灶下用树枝或麦秆生了火,等锅灶冒出袅袅烟气,锅里便散出浓香。
⑦烙槐花饼的时候,母亲必定不会让我帮忙——火大了,会把饼烙糊,槐花却还没熟;火小了,又烙不出香味,饼也不酥脆。于是,我只好蹲坐在厨房门口,看一会儿鏊子,看一会儿灶底的火光,看一会儿忙活着的母亲。母亲虽然谈不上精于厨艺,但是做了几十年饭的她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火候的把握时时让我惊叹。添进最后一把柴,等火苗熄灭,槐花饼也就熟了,揭开盖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我急匆匆地转身拿了盘子,等在母亲身后,看她用锅铲将饼子切成块,然后装入盘中。
⑧刚出锅的槐花饼最好吃,口感酥脆,混合着面的香气与槐花的微甜,一口咬下去,那股滋味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
(1)短文围绕“槐花”展开叙述,请根据短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赏槐花——________——_________——吃槐花饼
(2)下列第③段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并仿照着写一写。
示例:五月槐花开的时候,一串串白色的花瓣舒展开来,压满枝头,清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风吹过,细细的枝条仿佛负担不了那一树的花穗,使劲地摆动着。
仿写:月光下的池塘更亮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到“一口咬下去,那股滋味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联系全文,说说“那股滋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笔下故乡的槐花,让他产生了“那股滋味”,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着写一写,不少于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的妈妈
①提起餐桌上常见的鸡爪子,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我的妈妈,倒不是因为妈妈长得瘦小。
②我们是个三口之家。爸爸在工地上做泥水师傅,每天干活时间长。为了照顾爸爸,妈妈带着我从乡下来到城里住。妈妈身体不好,没有找工作,就做家庭主妇。她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守护家庭,让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
③那时候,由于家境并不阔绰,我们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鸡肉。每次吃鸡肉时,妈妈总是把两条鸡腿夹给我,其余的鸡肉就留给爸爸。她把鸡爪子夹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咀嚼,吃得津津有味。我想:鸡爪子一定特别好吃,我也很想尝一尝啊!
④有一次,桌上摆着一碟白切鸡,我嚷着要吃鸡爪子,但是妈妈不肯。她说:“这是妈妈最爱吃的,孩子乖,不要跟妈妈争。”我不肯罢休,又哭又闹。爸爸被我吵得不耐烦,就叫妈妈和我交换,她吃鸡腿,我吃鸡爪子。怎料妈妈瞪了爸爸一眼,不满地说:“孩子需要营养,怎可以吃这种东西呢?”
⑤爸爸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碗里的一大块鸡肉夹到我碗里,安慰我说:“这块鸡肉更好吃。”妈妈当场反对,心疼地说:“你不把营养补充够,怎么在工地上熬呢?”说完,就抱起我到客厅里找糖果吃。
⑥我当时不明白妈妈这番话,也没放在心上,只为自己没吃到想吃的东西而忿忿不平。
⑦几年后,我读五年级,有一次,我获邀到同学的家里吃饭。餐桌上有一盘烧鸡。我试探地问:“叔叔、阿姨,我可以吃鸡爪子吗?”他们感到很奇怪,同学也笑着说:“你的口味真独特!”我喜滋滋地夹起一块鸡爪子来咬,却发现只有一丝丝肉,其余全是骨头,简直是皮包骨头嘛。
⑧起初,我有点疑惑,再细想一下,不禁鼻子一酸,眼眶都红了。
⑨我还曾经埋怨妈妈把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呢!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糊涂啊!
⑩鸡爪子,对我来说,既普通又不普通。
【1】文中加点词语“阔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妈妈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吃鸡肉
B.一点也不瘦小
C.在城里长大
D.是一位家庭主妇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下列的哪一项?( )
A.帮助妈妈吃鸡爪子的原因。
B.讲述自己吃鸡爪子的经过和感受。
C.表达妈妈对“我”和爸爸的无私关爱。
D.回忆小时候清贫但快乐的生活。
【4】为什么作者以为鸡爪子特别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妈妈的特点?(结合例子至少分析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我”来说,为什么说“鸡爪子,既普通又不普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人们“奇怪”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____________的样子。
【3】从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海力布的美好品质。下面对海力布美好品质的概括错误的是( )。
A.诚实
B.友善
C.说谎
【4】请你缩写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陈述句。
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
1.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诺贝尔毫不气馁。(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
2.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1)改为陈述句:
(2)改为反问句:
22、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任选其一)
(一)加果要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请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二)题目:夸夸_________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写具体事例,让读者感觉你写的这个人或事物确实值得夸;注意分段叙述,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重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