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号入座(根据解释填上相应的词语的序号)。
①相濡以沫 ②坐井观天 ③杞人忧天
④掩耳盗铃 ⑤塞翁失马 ⑥南辕北辙
(1)比喻缺乏根据的和不必要的忧虑。( )
(2)比喻坏事不一定坏,有时反而可以变为好事。( )
(3)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
(4)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 )
(5)比喻同外困境,相互救助。( )
(6)比喻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
2、《桂花雨》中母亲总是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是因为( )
A.家乡的桂花寄托着母亲深深的思乡情。
B.母亲闻习惯了家乡的桂花香味,对外地的桂花香还不适应。
C.家乡的桂花品种独特,香味很浓。
D.家乡院子里的土壤肥沃,能培育出香气浓郁的桂花。
3、[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氏度(niè) 敞亮(shǎng) 空旷(kuàng) 褐色(hè)
B.苔藓(xiǎn) 分杈(chā) 肺部(fèi) 蛰伏(zhè)
C.矫健(jiǎo) 过滤(lì) 上腭(è) 歇凉(xiē)
D.榛子(zhēn) 塑料(sù) 鲸鱼(jīng) 圆锥(zhuī)
4、课文内容我知道。
1.洛阳亲友如相问, 。
2.《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希望统治者大胆重用人才的诗句是: , 。
3.《秋浦歌》中描写冶炼工人冶炼场面的诗句是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之情。
4.《修鞋姑娘》一文运用了 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的事,赞扬了修鞋姑娘 的品质。
5、吾日三省吾身: , , ?
6、屈原的《离骚》中,告诉我们对待真理要不断探索的句子是:
7、《凡卡》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5、两态度,作用大
1.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__________。
2.母亲的作用:母亲还是_______,因此“我”还一直在______。
父亲的作用:根据_________,“我”学着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成功:现在“我”已经有了____________,出版了_____________。
6、注音并组词。
狭______________ 魄______________
怂______________ 恿______________
辞______________
7、在句子中间的空线处用上恰当的词语(要求用上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哟)。
上了半天的课,我们个个_______________,早已经饿得前胸贴着后背了。尽管此时外面正下着_____________,但放学的铃声一响,大家伙儿便赶紧收好书包,_____________冲出了教室。就等着回到家里___________地坐在沙发上,对着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丰盛的午餐像__________一样狼吞虎咽一番。
8、在错别字的下面画上横线,并在题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1)阿尔拜走到乌鸦跟前, 发现就在前边不远的一个石涯的裂缝里, 一道清辙的泉水淙淙地流着。( )( )
(2)人们兴高彩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颗红杏
有一颗老杏树,结满了杏。开始杏青青的,不久杏黄黄的,后来杏变成了金红色的,真是美极了。
其中有一颗又红又大的杏,不仅颜色美,身体也健壮,受到同伴的羡慕。那颗大红杏非常得意,常常以杏王自居。
种果老人来摘杏,那颗大红杏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非常得意。
又一天,种果老人又来摘杏。大红杏又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更觉得自己了不起。
这样,种果老人一筐一筐地把杏摘走了。红杏成了人们桌上的佳品,对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有那颗大红杏一直留在树上。不久,那红杏熟透了,掉到地上,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
老杏树上没有了大红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1】杏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颗大红杏为什么以杏王自居?大红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母亲(节选)
梁晓声
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30多本小人书。
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①“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④天渐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②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一一“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③我不能够那样说……
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哝道:“哟呵,还跟我来这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四个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他三个场景。
①“我”嚎啕大哭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读第①处画线的句子,“我”是真的不想要书吗?“我”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②、③处语句,为什么“我”觉得不能够再对母亲说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处语句,说说这个场景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轮回
①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对她(请求 恳求):“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急匆匆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②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③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④在做出(抉择 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楚 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便成了哽咽。
⑤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最终,俩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⑥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⑦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⑧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啊……”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霍然”的意思,用近义词解释。霍然就是______然、______然等。
【3】按要求摘抄文中多年后母子分别时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写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1)儿子的表现是(摘抄细节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表现是(摘抄细节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他想到妈妈很不容易,决心不去工作,专心在家里陪伴母亲。
B.他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很难受,禁不住流下眼泪,有对母亲的不舍和情不得已。
C.听到妈妈的话,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跟母亲分别时母亲的固执和绝情,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片红色的落叶
大树妈妈脚下,有三片红色的落叶。它们聚在一起讲着悄悄话。
一片落叶说:“我想到小溪去,做一艘渡船,一艘小小的、漂亮的渡船。”
另一片落叶说:“我也想到小溪去,我想我是一把红色的小伞,让小鱼打着我四处游玩。”
第三片落叶说:“我还没有想好,我能干什么呢?”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三片落叶都落在溪水里。
正巧有只小蚂蚁想渡过小溪。第一片落叶果然成了渡船。一条小鱼摆动着尾巴游到第二片落叶边上,顶着落叶游来游去,鱼儿说:“哈哈,我找到了一把多么美丽的小红伞。”
第三片落叶急了,它不知道干什么好,急得在水上漂来漂去。
正好,一只蓝色的蜻蜓飞累了,它在溪中的落叶上歇歇脚。这片落叶乐了。它开心地说:“没想到我是一只红色的小板凳。”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一艘渡船”又可以说成一(_______)渡船。
(2)文中的“悄悄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片落叶的美好结局都和“溪水”有关,是什么促成了这些美好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片落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第三片落叶没想好自己能干什么,最后也是快乐的。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毛泽东与儿女(节选)
毛岸英不幸牺牲了!这沉重地震撼了毛泽东的心灵。他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爸爸。当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岸英时,他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抽着烟,抬头凝望窗外那已经肃杀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深沉地回忆起岸英短暂的一生。稍停,毛泽东昂起头,轻轻走了几步,激昂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
彭德怀默默地听着,眼里饱含泪花。他深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是对毛泽东,是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强忍着悲痛,把心血倾注在党和国家的大事上。然而,儿媳刘思齐每周必到的拜晤,对他简直是一场感情上的灾难。思齐每次来,都要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给我来信?……爸爸总是强颜欢笑,装得若无其事地宽慰她。
无情岁月增中减。毛泽东作为爸爸,不能也不愿一直扮演世上最难堪的角色。
两年后,他终于向思齐诉说起毛家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杨开慧、毛泽民、毛泽潭、毛泽建、毛楚雄;还有韶山党支部的毛福轩……思齐越听越不对劲,朝鲜停战协定都签订了,为何岸英没寄片言只字?难道他……她不敢想下去了,反而安慰起年迈的爸爸。这天,她离开中南海时心慌意乱。
思齐又一次去中南海。毛泽东把周恩来请来一起跟她谈心。周恩来委婉地告诉思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无数战士牺牲了生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岸英也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总理说得很轻,传到思齐耳内却如五雷轰顶。她痛不欲生,伏在毛泽东肩上哭呀,哭呀。毛泽东木然地坐着,脸色苍白,心潮翻滚。周恩来让思齐躺在沙发上,他的手碰到毛泽东的手,心里一惊,急忙对思齐耳语:“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手都冰凉啦!”思齐一愣,重又哭着去安慰爸爸……
(1)短文的哪部分最让你感动?和爸爸妈妈交流你的想法。
(2)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是怎么做的?从他的做法中,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练习
汉字,最美的文字
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我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
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到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股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完美。
中国的汉字形式优美。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诗如画。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中国的汉字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汉字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篆书的图案美,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舒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草书的恣肆昂扬,还有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汉字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星光闪闪的名字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做的事啊!
【1】根据下面的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______)
(2)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 (______)
【2】下列书写形式有什么特点?填一填。
例:篆书:图案美
楷书:_________________ 行书:_________________ 草书:_________________
金文:_________________ 隶书:_________________ 魏碑: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提到了____种汉字的构成方式?请再分别写两个相同构字方式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做的事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会用哪些语言去赞美祖国的汉字呢?请试着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②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③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④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⑤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他从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⑥老牛真会说话了!
⑦牛郎并不觉得奇怪,像是听惯了它说话似的,就转过身子去听。
⑧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⑨“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1】“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哥哥为什么要“装得很亲热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理解“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3】离家后,牛郎是怎么生活的?用“ ”画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老牛真会说话了!”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____的语气。
16、课外阅读。
一只海鸠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我们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à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的巢穴,却依然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因为只要轻轻一拍翅,它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只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鸟,此刻安详地在我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着,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幼仔。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时,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妈妈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眼睛里流露出___________;最后当“我”抚摸它时,它__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回过头去问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1】父亲的藏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看到父亲的“藏品”后,“我愣在那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在写父亲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呢?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赏析苑。
推敲(片断)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 )吟哦,( )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即兴”能换成“即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街上,贾岛有什么表现?请你用“横线①”画出来。贾岛在思考着什么?请你用“横线②”画出来。
【4】通过读这段话,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祖父轻轻地刮去画上的污迹。
外祖父轻轻地把画上的污迹刮去。
画上的污迹被外祖父轻轻地刮去。
①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幅画。
②外祖父递给我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家家户户的窗台上,不正盛开着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吗?(不改变句意,换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耕耘,不会有收获。(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要过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例句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请你仿照例句,写写“刚刚结束营业的游乐园”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假如小黄麂和你在一起,你会对它说些什么?会为它做些什么?请你写出一段完整的话。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