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后来他们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B.为了阻止灾难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海力布把听来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C.给别人讲故事时,既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林杰,描写的是七夕节的情景。

  • 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农家夏天耕种时的劳动场景。

    B.《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中转败为胜的故事。

    C.《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课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D.《手指》一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一只手上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和用处。

  •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榜文:公告、告示

    B.货郎:小商贩

    C.印信:印章

    D.墨客:书法家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知识回顾。

    (1)林杰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这个传统节日与民间故事《____》有关。

    (2)《桂花雨》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慈母情深》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忆读书》一文是围绕“_______”这一中心来写的。

  • 6、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5分)

    (1) ( )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2)生活也是这样。( )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 )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 )花生( )味儿美,( )价钱便宜,( )人们都喜欢它。

    (4)( )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 )立刻飞回笼里去。

     

  • 7、补充句子。

    (1)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

    (3)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4)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

  • 8、说古道今(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穿:______________黄沙: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金甲:______________

    暗:______________辕门: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       ),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选出与“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字意思相同的句子。(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描写,表现了织女________

    【4】天上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一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麻雀》,完成下面小题。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读·冯骥才》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

    【1】下列选项中关于“麻雀”的相关信息,描述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

    B.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

    C.它们不喜欢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D.它们喜欢筑巢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许多块砖的洞眼里。

    【2】麻雀盯着米粒叫着,然后腾身而去的原因是什么?( )

    A.北方人常常称它们为“老家贼”。

    B.它有一双显得过大的蓝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C.它见米粒旁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D.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时时提防人,常常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句话写出了麻雀被捕后仍想法子逃生,十分精明。

    B.这句话写出了麻雀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侧面写出了它可驯服。

    C.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麻雀被捉之后的凄惨的情景,表达作者对它的讨厌之情。

    D.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麻雀那种渴望自由,不可驯服的本性。

    【4】麻雀的精明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两处,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答: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下列两段话,你喜欢哪位作家笔下的麻雀,请你结合语段说明理由。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节选自屠格涅夫《麻雀》)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节选自冯骥才《麻雀》)

    答: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______: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_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消息

    3按课文内容在( )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4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作用。

    5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想到如今成了一片废墟,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样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时间抓得更紧了。不管斗争多么激烈,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80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他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1解释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  分别画出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3本文为了体现出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结合自己利用时间的实际情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哭泣的圆明园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⑦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文章第③段与第⑤段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十年前在圆明园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十年后“我”为什么又和苍天、和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于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的问题上,作者开始为什么反对重建,后来又怀疑留下的必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发人深省的文章,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发自心底的呐喊: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红日初升,其道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华儿女tóng xīn xié lì,打响生命保卫战。医护人员( )社区工作者( )甚至是快递小哥们都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请愿书上,鲜红的手印诉说铿锵的shì yán;飞驰的列车里,载着奔赴前线的身影:湿透的kǒu zhào后,是满脸的龟裂和创伤:含着泪光的眼眸中,却透着无比坚定的神情。他们máng lù心着,与死神赛跑;他们战斗着,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长城;他们坚持着,用大爱迎来春的lí míng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新冠疫情”中,“冠”的读音是 __________ (选序号)[①guàn ②guān]

    【3】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4】划线的句子描写了人们抗击疫情的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我最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 (用上古诗或者成语)。

  • 15、读《松鼠》选段,完成训练。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写出小松鼠搭窝的具体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的窝通常搭在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窝口有一个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B.松鼠身上的毛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C.松鼠属于胎生,身上的毛很光溜,很干净。

    D.松鼠过了冬就换毛。

  • 16、课外阅读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有,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善良的种子”这一内涵的是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⑩段呼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父亲的认识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          )美,漆黑漆黑的暗夜,(     )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清少纳言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将我们带入了美的氛围中。

    读着第一自然段,我看到了春天黎明时东方的色彩: 天空泛着____________,染上_________,飘着__________的彩云。

    读着第三自然段,我想象到了三个情景:动人的___________图,令人感动的___________图,令人心旷神怡的_______________交响曲。

    【2】根据课文,在第二自然段括号内填上词语,所填的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以去掉吗?说理由。

    【3】黎明、夜晚、黄昏在作者眼里是最美的,在你的眼里,中午最美是什么?

    请你也来写写中午的最美吧(用上静态或动态描写):最美是中午。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这段话,回答问题。

      ①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②_______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③_______,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④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⑤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⑥_______,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厉)……⑦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从括号内选出正确的字,用“√”表示。

    2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关联词,并用这些关联词写一句话。

    3“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把描写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画上“__________”。

    4“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A. “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作人来相伴。

    B. “我”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我”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 19、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胡杨赞

    ①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三千年”: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

    ②自然界长寿的树种有很多。比如银杏,树龄可达千余年;又比如柏树,长过千年也不成问题。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

    ③也许是由于胡杨的“眼泪”吧?据说千百年来胡杨都是无人关照、自生自灭的。有人伤害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眼泪”;有人要把它锯断,它就从被锯断的地方喷射出一米多高的黄水,据说这黄水同样是“眼泪”。

    ④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长相吧?有人说它长得不好看,有人甚至说它“惨不忍睹”。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齿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⑤更或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吧?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它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

    ⑥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⑦胡杨在生物学上属于杨柳科的杨属,在全属一百多个品种中,胡杨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但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彻底的:它的树干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爱吃的佳肴;更有它流出的“眼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被人们用来食用、洗衣、制肥皂……它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⑧你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方去,一定可以看到胡杨。再向西,你到印度西北部、中亚、非洲北部等地方去,也一定可以看到胡杨。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④自然段中“惨不忍睹”和第⑤自然段中“粗茶淡饭”的意思。

    (1)惨不忍睹:______________

    (2)粗茶淡饭: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完成下面填空。

    短文第③自然段写了无人关照的胡杨;第④自然段写了( );第⑤自然段写了粗茶淡饭的胡杨;第⑦自然段写了( )

    【3】再读短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一下特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4】短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七月七日这一天地上的喜鹊少多了。喜鹊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种田人再也没有捡到野兔。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动物的尾巴,种子的旅行,溜溜球的玩法……总有一个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把它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①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②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③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④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