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 毋庸讳言 B. 尤其 C. 风雨飘摇 D. 殊不知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B. 动物为什么游戏?《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介绍了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等几种假说,究竟哪种假说更有道理,文章作者莫衷一是。
C. 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养精蓄锐,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大有好处。
D. 研究者认为,动物的战斗游戏可能比真的战斗更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适可而止,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被我老妈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为方便顾客,本店把原每天营业8小时改为营业10小时,欢迎惠顾。
C.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做了斧正。
D.我的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连同惠书一封,请查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无余子;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②近日,公安部召开了群众意见座谈会,在会议上,部门成员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并切实解决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
③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此时,改革家如果引而不发,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就不能成就大业。
④社会学家分析,转型期中国人的浮躁表现为,听到自己成功了就闻过则喜,听到自己失败了则垂头丧气。
⑤班会上,李老师说:“临近高考,大家有什么好的复习建议,请姑妄言之”。
⑥近来,南京牛市古民居的住户反映,由于近距离施工的影响及梅雨季节的到来,斑驳破旧的老宅岌岌可危,“每天都担心它会倒掉”。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②⑥
5、(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教授回忆说,刘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蔚为大观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令人慨叹不已。
②在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总决赛双人自由滑项目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的表演犹如冰上芭蕾,可谓天作之合。
③此次中纪委推出的八项规定表情包,将严肃话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达,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沟通习惯。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到盛夏,公园里荷花盛开,亭亭玉立,惹得游人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⑤自从《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济南市内的“同盛永”手工锅体验店挤满了前来“寻锅”的人,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⑥他在会上的发言,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所作的分析,让公司同事一目了然。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龙银圆
练建安
“报告,打土豪时,我们藏了银圆。”
“在哪里?”
“汀江边的一个树洞里。”
“多少?”
“800块。”
“好!迅速取回来!”
说话的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张主席和小排长。小排长姓王,原是上杭县大队的,队伍被打散后,辗转找到了红九团。
主力红军长征后,敌军集中了9个师的兵力“清剿”闽西地方红军。“中央军”外,数粤军最为狡诈。其兵员,多为当地人,吃苦耐劳,擅爬山,一旦被咬住,就穷追不止,很难甩脱。前月,红九团遭遇粤军主力,遂边打边撤,隐入莽莽苍苍的金丰大山里。
部队断粮快半个月了,靠山吃山,野菜野果冬笋,没油没盐的,眼睛都吃花啦。
小排长和侦察队的李禄贵立即出发,历经艰险,到达目的地,精确地取出了银圆。
半夜,他们在李家村土地庙前接头户家搞饭吃。油灯下,他们将麻袋中的800块银圆平均分装两个布袋。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得轻快一些。
“咦,都有两条龙啊!”小排长读过几年私塾,识字。他看到,这些银圆,清一色。正面铸满汉文“光绪元宝”,两旁饰蝙蝠纹,上书“广东省造”,下书“库平重壹两”。背面正中有圆状篆书“寿”字,外围饰双龙戏珠纹。他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龙银圆”啊。
村口犬吠大作。“有情况!”禄贵吹灭油灯。两人各自一手提起布袋,一手持驳壳枪,前后钻入了后龙山。
第二天傍晚,他们回来了。张主席很高兴,拥抱着小排长,说:“好同志啊,好同志!”
叫来司务长,张主席将布袋交给了他,命令道,800块银圆,入账,立即组织人员下山采购。
张主席留下小排长和禄贵吃水煮冬笋。山上有木炭,不发烟。小铁锅里,噗噜噜地冒着热气。
“张主席!张主席!”司务长匆匆赶来,欲言又止。
张主席问,什么事?大呼小叫的!
司务长说,银圆少了一块,是799块!
张主席双眉上扬即收,笑了,说,就按799块入账。又问,冬笋,同志们都有吧?
司务长说,都有,都有。
张主席说,有点盐巴就香啰。司务长同志,下山后,记得多搞点盐巴。要抓紧办,去吧。
司务长走后,小排长和禄贵一样,急红了脸,都数了三遍啊,明明是800块啊,咋就少了一块呢?
张主席说,丢了就算啦,不要再提了。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西安事变”后,红八、九团等部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江南战场上,新四军越战越强,小王排长成为独立团团长。
在一次掩护友军阻击鬼子的战斗中,王团长负重伤。友军中将副军长来野战医院慰问,送了一批营养品和“两筒”银圆。
养伤很无聊。这天上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入窗口。王团长瞄到床边的“两条”银圆,来了雅兴,拆开,一块块看,吹气,凑在耳边听嗡嗡声。突然,他眼睛一亮,他瞧见了一块银圆上的“双龙戏珠”。巧了,一堆银圆,尽是“袁大头”,就这块特别。
他兴奋地高声叫,警卫员!警卫员!
警卫员闻声而至。
“这块银圆,送到张司令员那里去。就说是友军慰问我的。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
“复述一遍!”
警卫员准确地复述了一遍。
“好。去吧。”
警卫员接过银圆,转身出门。
“回来!”
“首长,请指示。”
王团长努努嘴,说,回来后,把这些银元都送到团里,一块也不留。
说完,翻转身,困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排长成了耄耋老人。老人战功卓著,是首批授衔的开国将军。退下来后,组织上安排他住在省城半山“将军楼”内。
他习惯早起,绕院子散步,高唱革命歌曲,然后静坐在藤制太师椅上,喝茶,晒太阳。警卫员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他。
这天,王老做完系列“早课”,静坐读报。秘书悄悄过来说,一位老战友的孙子从家乡来了,见不见?王老连声说,见,见哪。
那位老战友正是李禄贵。金丰战斗中,禄贵双腿中弹,留在当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没跟上队伍。前些年落实政策,经“小排长”等老同志证明,确定为“失散老红军”。
禄贵的这个孙子叫荣发,在省军区当过兵,退伍前有来往,王老认得他。荣发一进院门,王老就叫,阿发,你来啦?
荣发很激动,说,首长好。
王老问,禄贵,身体还好吧?
荣发眼圈红了:他,他……
王老沉默片刻,摆摆手:唉,咱们红九团的神枪手噢。
荣发定定神,掏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卧着一块“双龙银圆”。
荣发说,爷爷念叨,一定要还给组织。请首长您转交。
王老挺起身子,眼神锐利,问,怎么回事?
荣发说,上个月吧,台风刮倒了俺村土地庙前的老宅子。房东整地,石头缝里找到的。
“噢。你爷爷要回来的?”
“是的,首长。”
“好同志啊,好同志!”
要来便用笺,王老写了一张收条。接着,端详银圆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指示他一定要办好上交手续。
秘书明白,“双龙银圆”引来购买者蜂拥而至,竞价超50万元。为了却老人的最后愿望,禄贵的家人卖掉了老房子。这些,他不能对王老说。
荣发回去了,王老闭目养神。秘书看到,柔和的秋阳下,他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详写了双龙银圆正面和背面的铸文、饰纹,暗示其价值,也体现王排长的见识。
B.银圆少了一块,张主席却没有追查,他深知这些银圆来之不易,更信任战友的人品。
C.禄贵双腿中弹,留在金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其目的是寻找丢失的那块双龙银圆。
D.小说结尾写王将军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是因为他和战友终于完成了心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细节描写颇具表现力。如“端详银圆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既流露出王老的感动,也表明他对完成战友遗愿的郑重。
B.小说善用短句,且多处单句成段,行文结构独特,不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推进情节发展,而且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直接。
C.小说以“双龙银圆”为线索组织材料,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双龙银圆经过半个多世纪失而复得的情节也更集中紧凑。
D.小说通过全知视角,突破时空限制,叙事自由灵活,有利于展现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方便读者了解双龙银圆故事的来龙去脉。
【3】王团长拆开友军送的两条银圆时,发现一块双龙银圆,他“眼睛一亮”,并“兴奋地高声叫”,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末尾交代禄贵家人卖掉老房子购回丢失的双龙银圆这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告子下》说,人要担负重任,先要让身心方方面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终能获益,而后面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借李蟠前来求学,阐明从师求学的道理,最后还赞许了李蟠能遵行古人风尚,从师学习,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生动形象,将全曲推向高潮,随后她收拨一划,戛然而止。
10、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两句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3)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_____,“_____,”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①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③________________ ,人亦念其家,④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熊咆龙吟殷岩泉,⑤______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与苏轼同朝为官,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外放。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首句“三改火”“天涯踏尽”,写时空角度的旷远,暗含离别沧桑又不失洒脱。
B.“有节是秋筠”句,既赞美了钱穆父坚贞耿介的操守,也暗含二人志同道合之意。
C.“尊前不用翠眉颦”句,与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劝慰意有共通处。
D.词的最后一句格局大开,表示在这人世间皆为过客,应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2】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句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曰:“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 谢安国曰:“吾今出诡、 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曰:“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丞相田蚧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明年,匈奴大入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安国捕生虏,言向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安国姜自魂,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安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子》是《韩非子》一书的旧称,其用寓言说理的艺术,可与《庄子》比肩而论。
B.晏驾是指皇帝的车驾出得晚,以此讳言帝王已死。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
C.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D.国器指能施政于国、堪当大任之人。后世用“长孺国器”的典故来喻指辅弼之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很有才干,顺利化解危机。吴楚叛乱时,他和张羽固守力战使吴军未能越过梁界;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刺客时,他又成功劝阻了孝王。
B.韩安国因时制宜,阻止兴兵伐胡。延议匈奴和亲一事,他与熟知边事的王恢观点相左,认为匈奴难以制服宜与和亲,最终皇帝也同意了他的看法。
C.韩安国时运不济,错失丞相之位。在他代理丞相之职时,不巧堕车跌跛了脚,皇帝因他脚跛得厉害只好改变正式任相于他的想法,改而任用他人。
D.韩安国守边不力,失去皇帝信用。他屯驻渔阳防御时,错误估计形势,致使汉军在匈奴进逼时因兵少退回军营壁守,损失惨重;后被问责远调边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番国大索,月馀不得。
(2)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背影,随处可见、有的背影众志成城,有的背影形只影单,有的背影鹏程万里,有的背影日薄西山……或许不是每一个背影都令人振奋,也有背影会让人孤寂落寞,感慨万千。
前行者的眼中,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漫漫前路和无限可能,而他们的背影,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背影记载着深情,记录着岁月,承载着梦想,但背影很容易就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应该去发现背影。分享背影,追寻背影里的故事和情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