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       置之不理       孜孜不倦       前扑后继

    B.断章取义       刻骨铭心       神色张惶       歇斯底里

    C.间不容发       与日俱增       根深蒂固       不求甚解

    D.心无旁骛       契而不舍       恃才放旷       自欺欺人

  •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② 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

    ③ 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

    ④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

    ⑤ 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②⑤③①   D. ④②⑤①③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_ 、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________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饶   缅怀

    B.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C.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饶   沉湎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想像。

    B. 我愿像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展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烂。

    C. 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 2017 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成为促进三地 繁荣稳定的“金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古代文言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昏暗)

    B.路转(曲折)

    C.发而幽香(芳香)

    D.临溪而(钓鱼)

    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西南诸峰/真无马耶

    B.溪深鱼肥/人不知不愠

    C.醒能述文者/不物喜

    D.负者歌途/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兴(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A. 首联借景抒情,渲染悲凉的气氛,并奠定整首诗的基调。

    B. 他不仅仅是悲秋,更是因看到秋天的萧瑟气息而想到国家的衰败,故乡的凋敝,蕴含着悲国悲乡的感情。

    C.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他日”是指“来日”。

    D. 《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拖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组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阅读下列语段,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qiáng,本义是一种米虫,是一个会意字。其古文字形右下方像一条虫的形状,说明最初与虫有关:左边和右上方组成一个字。有大的意思,这里是说这种米虫数量众多(如下图)。后来,的这一本义渐渐消失不用,借指为健壮有力,还常指内心的坚强。此外,还读qiǎng,意思是强迫、勉强;它也读jiàng,有固执之义,如性格倔强。

    探究结果:“自强不息”中“强”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自强不息的意思是________

    (2)活动结束后,小文同学写了一段心得,其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同时,在学习上,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近代创办大学的浪潮中,“自强不息”一词多次被写进大学校训,下面所选的两所大学校训中都有“自强不息”相关内容,你认为哪个学校的校训最吸引你,请结合校训内容阐述理由。

    ①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②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3)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星子在无意中闪,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这土地》中点明主旨、表达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人生难活一份“静”》完成小题

    人生难活一份“静”

    路来森

    ①人生在世,俗事缠身。为生活而忙绿,为名利而追逐,再加上红尘喧嚣,“静”就成了一份难得的享受。有时候,很羡慕乡下的那些老人。冬春时节,农事不忙,他们喜欢晒太阳。拿一只脚凳,坐在篱笆下、南墙根、柴草垛前,老棉袄一揣,旱烟袋一端,一袋一袋地抽着。闲话家常,或者就只是眯着眼,任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懒洋洋的,一蹲就是一个上午。抬头望望太阳,午饭时间已至,于是拿起脚凳,姗姗归家而去。生命里透着一份从容和潇洒。

    ②其实,这些人并不富有,粗茶淡饭,布衣旧衫,可他们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不岢求,于是心中无欲。无欲则心静,心静则体闲,晒晒太阳,便也成了一件心满意足的事情。说到底,这些人终是因了心态正,不失真。

    ③《菜根潭》的作者洪应明说:“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冷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生机。”

    ④心动,则物欲生;物欲生,则心愈难静;心难静,则杂念丛生。若然心静,则自然万物皆成佳景。看白云,则白云悠悠,一派悠闲;看新雨,则新雨冷然,一派清爽;看花开,则花开潇然,一派灿烂;听鸟鸣,则鸣声欣然,一派欢愉。世间万物,皆成佳境;世间真情,俱成美好。

    ⑤身边有一帮“文人”,特别喜欢聚会。终日呼朋引伴,招引欢谈。餐桌上,喜欢议论是非,臧否人物,似乎天下唯我独尊。这些人似乎什么都“能”,就是不能坐下来认真地写写文章,就是不能写出上好的文章。

    ⑥其实,真正的文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一向心如止水,安静得很。在寂寞和安静中,用生命的火燃烧自己,照亮前路;在精诚进取中,创造着辉煌。

    ⑦钱钟书,博闻强记,聪颖明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沉浸在书山文海之中,聚沙成塔,终成皇皇巨著《管锥编》。晚年的孙犁,深居简出,粗茶淡饭,过得纯然是一介布衣生活。人们见到的孙犁,也只是室内读书,户外散步而已。可孙犁,就是在静默中阅读,在静默中思考,以一颗淡定平静的心,对抗着世俗的喧嚣。看看孙犁晚年的那些作品吧,无论是《芸斋小说》,还是《乡里旧闻》,篇幅不长,都散淡得不得了,也真诚得不得了。特别是他那套《耕堂读书记》,书海捞珠,发论深刻,篇篇都饱满得不得了,深邃得亦不得了。孙犁太静了,静出一份寂寞,静出一份孤独。可他却让自己的生命在孤独寂寞中开出了芬芳的花。花香,足以流芳百世。

    ⑧人生难活一份“静”,谁守住了心中的那份宁静,谁就处世坦然,万古清芬;谁就成为君子贤哲。

      (选自《思维与智慧》)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

    3选文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⑤到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及下面两个链接,简述人生中多一份“静”的好处。(从选文和两个链接中各选出一条)

    【链接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诫子书》译文)

    【链接二】

    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从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静”是一种内心的修炼。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朱光潜《谈静》)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曹平

    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回望我们党、国家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史,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生生不息的拼搏、苦难绝境中的奋起,总能激发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新征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历史可以给予我们宝贵智慧和强大力量。

    ②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有骨气之人。每当民族陷入危难之际,总有许多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近代之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国家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断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精神上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无数不屈不挠、荡气回肠的篇章。中国人的骨气书写在革命烈士“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不屈里,书写在红军战士“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无畏里,书写在科技工作者“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里,书写在我们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始终走人间正道的坚定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讲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

    ③中华文明造就无数历史遗迹,文化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昂扬前行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能像中华文明这样,历经沧桑磨难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建立起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我们党的领导的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彰显。经此考验,中国人的信心信念更加坚定,自信自豪更有底气。

    ④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此我们要有充分准备和定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这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走这条能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对于质疑和不解,我们要有道不改、志不移的志气,也要保持一份历史耐心,相信实践和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

    ⑤今天,中国已经踏上新的征程,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我们尤须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信心和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民必将凝聚磅礴之力,同心实现中国梦,让历史和世界见证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和荣光。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能激发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自信。

    B.作者分别从“回望历史”“崇尚有骨气之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当今面临的挑战”这五个方面来论述“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

    C.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了引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有骨气之人”

    D.作者是在文末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一中心论点的。

    【2】同读本文后,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认识。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总是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穿出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一个门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⑤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⑩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朦胧中,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有删改)

    【注】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情节和情感补充完整。

    情节

    情感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

    失望

    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

    感伤

    【2】文章⑥段用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各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藏在心底的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