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妖娆(ráo) 折腰(shé) 坟墓 原弛蜡象
B.分外(fèn) 娉婷(pìnɡ) 厮哑 觥筹交错
C.稍逊(xùn) 摇曳(yì) 冠冕 百废具兴
D.红晕(yùn) 忧戚(qī) 流盼 山肴野蔌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文学根植于你灵魂最柔软的地带,她以优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 的思想让你沉醉其中并 。她跨越时空,引领你穿梭于历史和未来、现实和虚幻,分享不同心灵历程;帮助你养成纯粹无顺的心灵,无忌流言与蜚语, ,勇于追寻,且歌且叹。让我们以爱为犁,以美为耙,以智慧为种子,以思想为养料,在文学的广裘天地里努力 !
A.深邃 乐不思蜀 心无旁骛 攀登
B.深沉 流连忘返 趋之若鹜 攀登
C.深沉 流连忘返 趋之若鹜 耕耘
D.深邃 流连忘返 心无旁骛 耕耘
3、对下列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这本书,从中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句首加上“我”)
B.老师多次反复给我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的后面加上“工作”)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把“水平”改为“能力”)
D.刘敏和李想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把第二个“他”和“她”)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是( )
A.《范进中举》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代表作品《儒林外史》。
B.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C.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D.“桃李”“烽烟”“婵娟”“纨绔”依次指代“学生”“战争”“月亮”“富家子弟”。
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①侠客。援前在交趾②,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③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④,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⑥’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⑦辄切齿⑧,州郡以为言⑨,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轻:随便,轻浮。②交趾:汉代郡名,今越南河内的西北部。③汝曹:你等,尔辈。④施衿结缡(lí):父母送女儿出嫁,要给她系好佩带和佩巾。⑤清浊无所失: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⑥鹜:鸭子。⑦下车:到任。⑧切齿:表示痛恨。⑨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________)
(2)愿汝曹效之(________)
(3)讫今季良尚未可知(________)
(4)是以不愿子孙效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2)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3】马援出征前写给两个侄儿的这封书信,是针对他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缺点,对他们予以训诫。
【4】马援在信中提到了龙伯高、杜季良二人,其用意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解释“凉风起天末”中“末”的意思:______。
【2】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3】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商业广告的设计创作,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摸准广告商品的市场位置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确定广告的主题、创意构思,巧妙地传递商品信息,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
【材料二】企业在安排广告内容时应注意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不可有夸大不实之词,更不能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广告内容应简明易懂、易于记忆,广告形式应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上海的许多报纸上屡屡出现一幅广告画,画上一位老人脚踩牙刷柄,手持老虎钳,用力拔牙刷毛。上面的广告语是:“梁心记牙刷,一毛不拔。”广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兴趣,这家牙刷厂因此名声大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好的商业广告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材料三中的广告宣传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这则广告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8、古诗文默写(10分)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D.八百里分辉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E.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F.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又不站,战必胜矣。(《孟子两章》)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
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本题有二分附加分,加分后第七小题不超十分)
①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英名永存,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君子之道》,完成小题。
君子之道
①“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②君子必守道。
③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④君子之道,在于刚正不阿。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屈身事权贵,阿谀奉承,君子不齿。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
⑤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是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⑥君子之道,在于信守承诺。君子之言,言必行,行必果。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君子之诺,重于泰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君子相交,可以袒怀心思,可以全然相托,因为君子一旦承诺,必然是以性命践行之,绝无无半点反悔。
⑦何谓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时下某些人,喜欢照搬西方,处处学做绅士,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素质与涵养。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足以与所谓的绅士礼仪相媲美。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选自网络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即使困窘隐居,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1】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君子之道”包含哪些内容。
答: 。
【2】除了文章中提到的,请你再补充一条“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在于 。
【3】你认为颜回的安贫乐道值得提倡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答: 。
10、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地、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据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长沙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委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旁动教育。
【2】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会作用。
【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一说“好声音”
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摘自《科学Fans》,有改动)
【1】仿照下面画线的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3】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最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新华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