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顆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___.
A.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決散
C. 少一些欺瞒与泱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谈会
D.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澳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2、下列文学常识、名著阅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B.《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强调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常用“迁客”一词,表示降职远调的官员。
D.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3、下列各句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贵校师生热情地邀请我莅临指导,校长亲自在校门口迎接,我很感动。
B.你知道吗?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最珍贵的礼物惠存着。
C.周末鲁迅去朋友家做客,见面后朋友家人对他说:“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我的大作已正式出版,现已寄至您处,请在百忙之中予以指正。
4、(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节又称“过大年”,其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B.“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法,“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年号纪年。
C.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D.《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锦鳞游泳 沉鳞竞跃
D.把酒临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乃取一葫芦至于地
C.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題目虽然是“岳阳楼记”,但作者却没有写楼,而是写了洞庭湖,写迁客骚人登楼看到洞庭湖不同的景物时产生的不同情感,并以此衬托“古仁人之心”。
B.作者在写出超越常人之上的更高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后,进而提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点明全文主旨。
C.文章第④段以“至若”领起,格调明快有力,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描摹出幅湖光春色图,“而或”一句进一步扩展意境,增强叠咏意味,情随景生,表现览物之喜。
D.全文符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记事详尽,写景简洁,抒情真切,议论精辟,文词凝练,音节和谐,并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4】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诵风流人物诗文”环节,小刚想选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请你帮助完成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千骑卷平冈”中哪个字应重读?为什么?
【2】小刚觉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非常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7、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下面的题目。
班长:大家注意啦!这里有一个通知,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学生甲:(性急地插话)现代诗歌朗诵会?喜欢诗歌的人并不是非常多,没有必要专门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啊!
学生乙:可是,现在正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园”呢!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能让大家更充分地感受现代诗歌的美,这种形式很不错。
学生丙:我也觉得挺好的。我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我喜欢朗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穆旦的《我看》我也会背,“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班长:(提高音量)你们等会儿再讨论!听我把话说完啊!文艺部的小张还要求各班在本周三之前将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汇总到校学生会呢。
学生乙:(兴奋地)好!我建议……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
A.穆旦的《我看》有无哲理
B.有没有必要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C.喜欢诗歌的人到底多不多
【2】下面说法与班长的通知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B.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须汇总到校学生会。
C.表演者只能朗诵林徽因和穆旦的诗。
【3】假设你是学生乙,请把你的活动建议补充完整。
8、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3)□□□□□,□□□□□。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4)《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5)将陆游《游山西村》补充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你的态度,决定谣言出路
①“上海收治埃博拉病毒携带者”“出疆人员要办无违法犯罪证明”“北京通州出现地震云”……类似内容,或是捕风捉影,或是来源不明,或是有违常识,然而却总能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广为流传,这值得我们深思。
②很多谣言,都是植根于人性的弱点。有网友曾总结“科学类”谣言流布的要素: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把真常识和假信息一锅绘,标题中还要带上“警惕”一定要看“转给你的家人”等刺激的语汇。其实,那些政治谣言、社会谣言,也往往采用同样伎俩。正因其半真半假、危言耸听,所以一些人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分享转发,无意中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③这些谣言的编造者,或为博取点击量,或为插入软广告,甚至就是为了扰乱社会秩序,都有着强力的利益驱动,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近日,国信办发布的“微信十条”,就是要清理打击这类谣言。不过,微信群、朋友圈有着自媒体属性,强力监管之外,更需每个使用者自觉抵制,才能进一步挤出谣言,共同维护这一公共空间的纯净。
④的确,朋友圈的分享、微信群的转发,肯定不同于锁进抽屉的日记。试想,在微信群转发一条,可能有几十或上百人看到;在朋友圈分享一例,可能引起成百上千人注意。虽然曾被视为“熟人传播”,但按照“任意两人所隔不超过6人”的六度理论,你一个漫不经心的转发,很可能如蝴蝶扇动翅膀般造成一场风暴。当你手上有了个“小喇叭”,说什么、转什么,就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了。
⑤鲁迅曾在《谣言世家》中,将谣言比喻成“杀人不见血的武器”,“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微信里的谣言,也是如此。“寻找熊猫血”后留的号码,是吸费的电话;“超市小票可致癌”的荒诞说法,也难免让一些人拼命洗手。难怪有人把这样的谣言,比作微信中的“暗黑势力”。盲目转发,不仅害人误事,还可能让自己被人“鄙视”。更何况,网络是公共空间,在这里传播谣言,本身就既有违公序良俗,更有悖法律规定。
⑥你的态度,决定谣言出路。如果大家都能主动说“不”,谣言恐怕也就不成其为谣言了。有人可能会说,我知识有限,没法判断这么多信息。的确,每个人都有盲区,但如果自己都不知道真假、搞不清对错,又为什么要分享转发呢? 信息时代,你就是一个自媒体,也有着“媒体责任”。看到种种“警惕”“惊爆”,多一个心眼儿,有点儿“科学精神”;面对种种“解密”“内幕”,多打个问号,抱点儿“怀疑主义”,谣言的生存空间就会少些、再少些。
⑦其实,微博也好,微信也罢,都是很好的平台。当年,微博上草根出身的免费午餐计划被国家“接棒”;微信上传递着鲁甸抗震救灾的满满正能量。唯其如此,更当珍惜,不能让这个我们共有的平台丛生谣言的杂草。如果因为随意转发分享一些似是而非、无中生有的消息,让微信成了“危信”,那实在是自己关上了一扇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⑧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漾起舆论水面上的一圈涟漪。大家一起努力,找到同频的波段、共鸣的交点,才能挤压掉杂音、噪音,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传得更久更广。
【1】文章开头第①段话有什么作用?
【2】盲目转发微信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3】小明说:“我又不能辨别信息是不是谣言,转发也无所谓。”你同意小明这个观点吗?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10、(16分)
听 泉(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二胡,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采,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触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醒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1】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2分)
【2】用文中的语句填空。(4分)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自然段中写到小泽征尔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_____和________。
【3】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6分)
①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②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③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④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第____句和第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句和第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B. 杨荫浏和阿炳,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这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不能像杨荫浏对阿炳让那样,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
C. 文章主要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情节详细地描述了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 《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11、园丁
谢大立
老白一头白发。衣服也是白的,那种蓝色的劳动布工作服洗得多了的白。当他出现在监狱的门口,欲往大门里走去时,工作人员说,这位白……同志。
他爽快地答,哎!
工作人员说,要进里面去办事,先登记,填写理由,申报给上级领导,批准了你才能进去。又说,先拿身份证登记。
老白说,来时走得急了,忘了带了……
工作人员说,你今天就白来了,你找谁,有什么话,我们可以替你转达。
老白说了杨名的名字,工作人员说,他呀,你就是有身份证也白搭,他连爹娘妻儿都不见,昨天乘人不备撞墙自杀,现在整个脑袋都包着纱布,可能还处在昏迷状态。
这个我知道,就是听说了他撞墙自杀,一急,到了监狱门口,才知道身份证忘了带了。不过我想,你们应该会让我和他见个面的,因为我是来帮你们的。
你来帮我们?
是呀,他不见任何人,我可以说不包括我。只要让我见了他,保证他不再撞墙自杀。
工作人员是个胖子,很和善的面孔,一笑说,你有这个把握?你等等,我给领导打个电话,把你的话转给领导。能不能让你见他,就看你的运气了。也许能,因为领导正为这个人伤脑筋。
电话通了,工作人员汇报后,里面的人说了一会后,把电话给他说,领导直接跟你说。电话里领导说,即使同意你见,你也看不到他,他的头上缠着纱布,似乎仍在昏迷。
他说,缠着纱布没关系,他的昏迷要是装的呢?他只要能听到我的话就行。
领导顿了顿说,那就让你见他一面试试。
杨名躺在床上让人推着出来,与老白隔着一面玻璃墙,老白对着麦克风说,杨名,我是你读初中时的白老师,你还记得我吗?你不记得我没关系,我可是记得你……老白见被子里动了一下,接着说,那年你用助学金偷偷买了个肉包子吃了,有同学把状告到了我这里,我上课时不点名地批评了你,晚上熄灯号吹响后,你偷偷地到我宿舍门前哭,我把你让进宿舍,表杨你说,知错就改才是个好孩子,你果然从此后超过了班里所有的孩子……
被子里连着动了几下,那种抽搐的动。老白笑了,站起来说,我得走了,来得急,没带身份证,在门口磨蹭了半天,再不走就赶不上回去的班车了,过些时我再来看你。
老白再次来,就成了这里的客人,胖子工作人员还给他倒了茶,说,自上次你来后,杨名变得平静多了,没见他再寻死,还主动交待了以前没被掌握的情况,监狱方面正在考虑为他减刑的事。老白说,那就好,那就好……在老白说着时,工作人员对着电话说,带杨名,他的白老师来看他了。
还是隔着玻璃墙。杨名是自己走进会见室的,头上没有了纱布,但他从走进会谈室到坐到那把指定的凳子上,头始终没有抬一下,老白说,我是进城进花苗顺道来看你的,这几年我按照你的话,把花圃扩大了很多,花的品种也多了很多……老白见杨名的面部愣怔了一下,说,你忘了我可没忘,那年你回乡见了我屋前屋后的花,说我的花养得不错,建议我干脆把屋前屋后的自留地都变成养花基地,这几年我就是这么在干,有些城里的人还寻到我的家里买花……见杨名的面部又愣怔了一下,适可而止地说,不说了不说了,我得走了,再不走我那些花苗就要遭罪了,为了降低成本,买的是没带土的裸苗,三轮摩托车停在太阳底下……杨名虽然始终没有说话,老白要走时,他礼貌地站了起来,还内容多多地看了他一眼。
老白又一次来看杨名,杨名看了他一眼说,白老师,上次您买的那些花苗有死的吗?老白心里一高兴,有点慌神,迟疑了一下说,有,不多,有的现在还看不出来,你白老师到底不像您,是学这个专业的,你白老师总在想,如果能够得到你的亲自指导,咱爷俩一定能把这个蛋糕做大。杨名的眼神变得游移,过了一会说,但愿真的有那一天。老白的老泪就纵横起来,说,有的,一定有的,好好表现,争取那一天早日到来。
这一次老白与杨名在一起呆的时间最长,直到到了规定的时间。老白从会谈室出来,对胖子工作人员提要求说,杨名从监狱里出去的那一天,一定要通知他,他要亲自开车来把他接出去。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杨名保外就医从监狱里走出来,是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监狱方面给老白打电话,说杨名获准保外就医了,杨名请他作为保人,监狱方面也认为老白合适。老白立即开起他的三轮来接杨名,帮杨名办了手续,三十公里的路程两个小时不到就到了老白的家。老白的老伴去世早,又没有儿女,独门独户住在离村子几百米的地方。
阳光明媚,油菜花更显得金黄,恬静的金黄一望无际,只有蜜蜂嗡嗡的采花声。杨名眺望了一阵油菜花,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老白所说的花圃,老白的花园还是过去那样,只是花园的旁边多了几块新翻过土的地。杨名看一眼老白,老白对他点点头,说,这块地也正是为你搭建的舞台,一张白纸可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随着老白的话,杨名流下了动情的泪。
(选自《芳草潮》2017 年 4 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内容 |
杨名刚入狱时 |
老白初次探狱 |
老白后两次来 |
老白接杨名回家 |
杨名的心理 |
⑴ |
⑵ |
⑶ |
⑷ |
【2】本文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老白笑了,站起来说,我得走了。
(2)杨名迫不及待地寻找老白所说的花圃。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园丁”的含义和作用。
12、题目: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