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屯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见(piē)   下(huī)   立(chù)     不舍(guō)

    B.取(jí)     (gē)     (líng)   不容发(jiàn)

    C.广(mào)   塌(tān)   (pāo)     自惭形(huì)

    D.宽(yòu)   (è)       案(jǐ)       抽丝茧(bāo)

  • 2、将下面5 个句子重新排序填入横线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下雪吧,下雪吧。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儿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①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 仰望天空,立刻有一粒微尘落入眼内。

    ②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寻根底。

    ③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片抹布也做不到。

    ④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

    ⑤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

    A. ②④⑤①③   B. ②④①③⑤   C. ④①②③⑤   D. ①③⑤④②

  •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近,习主席多次出访拉美,中国和拉美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携手共进的伙伴。

    B. “洪荒女孩”在里约奥运会之后死灰复燃,再夺亚洲游泳锦标赛女子50米仰泳冠军。

    C. 受亲信干政丑闻冲击,朴槿惠的支持率一落千丈,创下了所有韩国总统的最低纪录。

    D. 让90后大学生群体与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接,知行合一,无疑是不二法门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是4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

    B.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C.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D.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忠定张尚书曾令鄂州崇阳县。崇阳多旷土,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忠定令民伐去茶园,诱之使种桑麻。自此茶园渐少,而桑麻特盛于鄂、岳之间。至嘉祐中,改茶法,湖、湘之民苦于茶租,独崇阳茶租最小。民监他邑,思公之惠,立庙以报之。民有入市买菜者,公召谕之曰:“邑居之民,无地种植,且有他业,买菜可也。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笞而遣之。自后人家皆置圃,至今谓芦菔为“张知县菜”。

    (选自《梦溪笔谈》)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①忠定张尚书:张咏,谥号“忠定”,北宋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②旷土:荒芜的土地。③笞(chī):用竹板打、抽打、鞭打。④芦菔(lú fú):萝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加粗)词的意思。

    ①诱之使种桑麻( )             

    ②笞而( )

    ③太守而宾客从也( )       

    ④太守( )

    【2】翻译下列句子。

    (1)民监他邑,思公之惠,立庙以报之。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甲】中的张知县和【乙】中的太守欧阳修都深受百姓爱戴,试结合两则短文分析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

    【2】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实践

    班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同学们把自己了解的小说人物及性格做了一个小小的集子。请你为集子取一个名字

    (2)你们活动小组为这次主题设计了三种活动形式,①举办“小说故事”比赛;②点评“小说人物”比赛,请你再写出一项活动名称。

     

    (3)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你一定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最有效的方法,请最少介绍一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

    (4)杜牧《泊秦淮》一诗中“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5)“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

    材料一:

    ①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或者说充满更多可能性的状态)发展,而这种无序的程度(或者说不确定性)即为。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从物理层面的运动到精神层面的思考,都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熵,打破原有的平衡。在人体中,大脑是打破平衡状态的主要驱动力,其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是消耗的能量却达到整体消耗的二到三成。

    ②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运动响应的频率越高,大脑活动产生的熵越多;而在脑力劳动的过程中,认知努力越多越频繁,大脑活动产生的熵也越多。童年时期的大脑甚至更加贪吃,对氧的需求量较成年人更大。研究还表明,学习效率受到神经网络总熵的限制。神经元学习越慢,产生的热量和熵越少,学习效率越高。而根据赫布理论,对神经元的重复刺激使得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强度增加,细胞在某些模式下激活得更好,由此产生的想法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更加强化。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将孩子日程表排满,真的能让孩子变聪明吗?父母们认为,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如饥似渴地吸收信息的年纪,这是学习的绝佳阶段,不应该浪费。但心理学家对大脑的研究显示,不一定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②学习不只是接受大量的信息,它还需要整合信息,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人在整合信息时用到的大脑神经元比感知外在信息时用到的神经元还多。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什么时候大脑更容易整合呢?放松、玩耍、睡觉、发呆、自由联想的时候,整合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但如果孩子一直忙于吸收各种信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保存知识,更别提输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了。

    (选自“澎湃新闻”2022年10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你现在的大脑还是以前那个大脑吗?所以也会一直都是吗?并非如此。人类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能够适应各种极端情况。比如有一些失明的人,他们的听力会显著提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大脑调动了补偿机制,用视觉皮层和其他资源来处理听觉。而一些人在切除一半大脑后,生活依然过得很好,这是因为剩下的那一半大脑,会开始调动海马体中一种叫齿状回的部分,适应新的环境,一些神经元也会更新,恢复大脑的正常运转。

    (选自《大众科学》2016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①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哈佛大学科研人员给出答案: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提升智力,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因为大脑内的神经细胞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即突触)相互接触的,而运动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的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功能。

    ②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脑前额叶的发育快慢密切相关。比如,缺少家务劳动的孩子,脑前额叶的发育比较迟缓。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哪怕做些诸如洗衣、刷碗、整理房间这样的小事,都是在塑造孩子的大脑,也能让他变得越来越聪明。

    (选自“男孩派公众号”,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元学习越慢,学习效率就越高;对神经元重复刺激,能强化由此产生的想法。

    B.整合信息只有在大脑放松的时候才能够完成,大脑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合的。

    C.一些失明的人听力会显著提升,是由于大脑调动了“补偿机制”,是大脑可塑性的表现。

    D.孩子的动手能力弱有可能是缺少家务劳动,从而导致其脑前额叶的发育比较迟缓。

    【2】材料四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请围绕“大脑活动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4】邻居李阿姨有个很聪明的儿子,上了初中后,李阿姨就给他报了语数外各种培优班,希望优质的学习内容和充足的学习时间能让儿子越来越聪明。但事与愿违,李阿姨发现她的儿子“变得越来越笨了”,她很是沮丧和无助。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跟她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并结合上述相关材料给她提供一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建议。

  • 10、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理直不必气壮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1】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3】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1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下午某个时候,我抬起头来,向四周瞧了瞧,看见西沉的太阳正在墙上涂上金色的落日印记,我问道, “我该怎么办?”

    ②我心灵的回答----“立即离开桑菲尔德”----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这些话我现在可受不了。“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份,”我断言,“我从一场美梦中醒来,发现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恐惧我既能忍受,也能克服。不过要我义无反顾地马上离他而去却让我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做。”

    ③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能这样做,而且预言我应当这么做。我斟酌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软弱些,以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痛苦道路。而良心己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

    ④ “那么把我拉走吧!”我嚷道,“让别人来帮助我!”

    ⑤“不,你得自己挣脱,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得剜出你的右眼;砍下你的右手,把你的心作为祭品而且要由你这位祭司把它刺穿。

    ⑥我蓦地站了起来,被如此无情的法官所铸就的孤独,被充斥着如此可怕声音的寂静吓坏了。我站直时只觉得脑袋发晕。我明白自己由于激动和缺乏营养而感到不舒服。那天我没有吃早饭,肉和饮料都没有进过嘴。带着一种莫名的痛苦,我忽然回想起来,尽管我已在这里关了很久,但没有人带口信来问问我怎么样了,或者邀请我下楼去,甚至连阿黛勒也没有来敲我的门,费尔法克斯太太也没有来找我。 “朋友们总是忘记那些被命运所抛弃的人,”我咕哝着,一面拉开门闩,走了出去。我在一个什么东西上绊了一下。因为我依然头脑发晕,视觉模糊,四肢无力,所以无法立刻控制住自己。我跌倒了,但没有倒在地上,一只伸出的手抓住了我。

    1“我”是谁?“我”为什么想要离开?最后离开了吗?

    2如何理解“而良心己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这句话?

    3这段文字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史铁生生病期间有了母亲的陪伴,之后变得更加坚强;朱自清在浦口有了父亲短暂的陪伴,懂得了亲情的伟大;鲁迅在童年时期有了阿长的陪伴,感受到温暖……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这样一位陪伴你的人,给了你许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