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词有“长短句”“曲子词”等别称,每一首词必须有词牌和题目。
C.苏轼《水调歌头》的小序里“丙辰中秋”指1076年的中秋,这里用干支纪年法交代年份。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红楼梦》一书又名《石头记》,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
B. 《刘姥姥进贾府》一文通过刘姥姥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贾府的奢华。
C. 《山地回忆》中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女孩子形象,高度赞美了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D. 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折本/曲折 夹袄/夹道欢迎 旗靡辙乱/所向披靡
B.旷远/粗犷 惆怅/未雨绸缪 雕梁画栋/挑三拣四
C.拘泥/泥墙 咀嚼/咬文嚼字 铢两悉称/称心如意
D.渲染/喧闹 契合/锲而不舍 心旷神怡/百战不殆
4、下面文段画横线处填写的关联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多种多样。 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 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 会止步不前。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A.而是 因为 如果 就 所以
B.而是 由于 即使 也 因此
C.而是 由于 如果 就 因此
D.而是 因为 即使 也 所以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学而时习之
B.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C. 何至于此/欲有求于我
D. 此庸夫之怒也/吾妻之美我者
【2】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晴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的画面。
C.下片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成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汇,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2】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下面两图是腾讯志愿者旗下的“404寻亲广告”“电脑管家寻人”“微信小程序寻人”等公益寻人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前后的图片。
【1】观察应用区块链对比前后图片,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向同学介绍一下区块链共享后的公益寻人平台比传统公益平台多了哪几项优势。
【2】如果你看到正在公交车站张贴寻人启事的人,请你结合“公益寻人链”,给他提建议。
8、经典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李商隐《无题》)
(7)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8)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10)而现在,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美的无用之用
朱光潜
①美的、丑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几种看法。同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去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个分别是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作为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拿它做某种器物要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习性,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种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朋友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个人的反应和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那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③由此可知,这棵古松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与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④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⑤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塑、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需要也是多元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尝不是一种缺乏。对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⑥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要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沥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生命”与“活动”是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1】小文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篇文章后,想转给自己的家人看,以下谁最需要阅读本文( )
A.疲于应付工作而忽略孩子成长的爸爸。
B.沉迷于各种养生知识和保健品的奶奶。
C.沉湎于手机而忽略纸质阅读的“低头族”姐姐。
D.只想带小文上补习班而认为陪她看话剧没用的妈妈。
【2】小文将此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收到以下评论,其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家朋友忽略了古松的实用价值,更专注于它的美。
B.人性中的求知欲指引着我们追求美,对美的追求是精神上的一种饥渴。
C.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人为是指对它进行了后天的改造。
D.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对美的追求。
10、知白守黑
非鱼
⑴暖风刚吹到虢(guó)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⑵涂弦夫曾是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当然,那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了。这是见过他的字或者去过他的守黑斋的人说的。
⑶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要好友人,或者接到邀请,否则谁也别想进去。
⑷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
⑸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吴一品。和涂弦夫一样,吴一品也是虢国老城的名士,但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着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⑹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每天早晚,人们会在城墙根看到他,左右手各两枚油亮的山核桃,哗啦哗啦转着,绕着城墙散步。
⑺那天晚上,转到南城门口,他发现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练的是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沁园春·雪》,到了“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⑻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这个老头还是有一些书法功底,只是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⑼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你懂个啥。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能,你是王羲之啊?
⑽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往回走的路上,他还有点愤愤不平:怎么可以那样写?简直是糟蹋字嘛,不能那么写的。
⑾涂弦夫把吴一品叫来,茶没泡,先跟他讨论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⑿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名的时候,叫守墨斋,叫了没两天,吴一品来了,看见守墨斋三个字,摇摇头:守墨斋,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老子的《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①。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⒀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哈哈一笑: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⒁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⒂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⒃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果然都成了身外物,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⒄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在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预知了生命的期限,那字,自然又上了一个台阶。吴一品说:这就对……对……对了!
⒅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沁园春·雪》,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⒆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⒇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涂弦夫说:怕丢丑。
(21)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22)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23)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释】①“知其,守其黑,为天下式”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意思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
【1】小说写涂弦夫看老头写地书,前后两次的态度表现有所不同(请用四字词语概括):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叙的顺序角度来看,第(12)段属于_____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指出第(4)段中加点的词语属于什么描写?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
【4】简要概括 “吴一品”是个什么样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小说中“知白守黑”这一道理的理解。
【6】积累链接:“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诸葛亮曾是隐居隆中的名士。《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会遇到难题,工作中也会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实现理想,让生命绽放异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把它放到第几段合适?为什么?
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十九岁成为深山女教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已将近40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绚烂了大山深处几代人的童年。
12、按要求作文
微笑,多么温暖的表情。收获鲜花掌声时,不应欣喜若狂,用微笑淡然面对,才能把握自我;遇到崎岖坎坷时,不应消沉沮丧,用微笑乐观面对,才能突破自我;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要面带微笑,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请以“ 面对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