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政府更不能袖手旁观。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下面是小艺整理的易错字音字形分类笔记,正确的一项是( )
A.【易错字音】呢喃(ní nán) 灰烬(jìng) 箴(zhēn)言 忧谗(cán)畏讥
B.【易错字形】亵读 诓骗 根深蒂固 如雷灌耳
C.【易错多音字】折(zhé)腰 折(shé)了本 顿开茅塞(sè) 塞(sài)翁失马
D.【易错成语】冠冕堂皇 不醒人事 腐草为莺 可望而不可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余拏一小舟[撑(船)]
B.是日更定矣(更多) 上下一白(全)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大雪三日(雪花) 拥毳衣炉火(裹、围)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C. 《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刺齐王,齐王纳谏。
D.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战国时期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的意思。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亦无穷的欢愉。
B.两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两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
D.两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
【5】这两段选文皆出自名篇,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写实,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来象征诗人仕途道路甚至是人生道路遇到的艰难险阻。
B.诗作“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姜太公和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C.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我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D.诗作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积极自信、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7、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不超过10个字。
读书犹如交友。有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的朋友,可以敞开胸怀一吐闷气;有的朋友,可以相对抒发豪情壮志,引为知己。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戳你一刀;还有的,则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引诱你,拉你一起做些荒唐无聊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8、根据课文默写
(1)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5)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8)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10)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9、阅读说明文《黑洞: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完成下面小题。
黑洞: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1)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了一项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同步发布。新闻中的主角之一,黑洞有话说。
(2)嗨,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黑洞。你们人类无数观测数据之中都证明了我确实存在,但从没有人见过我的真实模样,现在,我的照片就摆在你的眼前,不知道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3)昨天,小编们特意搜罗了网上关于我样貌的想象图,真真把我的样子做得很美,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感觉我的照片显得有些逊色了呢?但,这就是真正的我。其实,为了我的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呢。作为宁宙空间中一种超高密度的天体,我有着超强的引力,就连光也无法逃脱我的引力束缚,所以仪器和肉眼都无法值接观测到我。
(4)我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奇点在我的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这个光线不能逃脱的临界半径被称为“视界面",也就是视线所能到达的界面。那么你们的天文学家根本看不到我,怎么确定我的位置,又怎么拍到我呢?
(5)我自身不发光,所以要想通过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测是很难的。目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盘和喷流,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样,我也就被发现了。
(6)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了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望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
(7)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极高、数据处理复杂三座难以途越的大山,面对这些难点,天文学家们发挥了超强智慧,拿出了不少应对的妙招。
(8)首先,为了解决我阴影“小"的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在我众多兄弟姐妹中找到最适合拍照的那个,同时还要提高望远镜的实力。
(9)其次,我周围气体在1毫米附近的辐射强度最高,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附近1毫米有个比较干净的观测窗口,被同步自吸收的作用会大大减弱,而我周围气体的辐射也会变得透明。所以,科学家们还要实现高技术观测波段。为了保证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在观测波段内正常观测,科学家们突破了天线在技术上的一个大门槛,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
(10)此外,冲洗”照片的过程中会涉及庞大的数据,处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即使现在人类的运算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也还是需要近两年时间才能把我的照片“冲洗”出来。
(11)虽然我的这张照片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清晰,那么令人震撼,但,这可是你们人类观测我的一个重要成果呀。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我相信,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我会让你们一步步走进我的世界,告诉你们我的秘密。
【1】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字宙空间中一种超高密度的天体,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就连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所以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
B.黑洞最中心的“奇点”处集中了它所有的质量,“奇点”在黑洞的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
C.黑洞发出的光无法逃出引力场,所以要想通过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测是很难的。
D.人类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把黑洞照片“冲洗”出米,因为这一过程会涉及庞大数据,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2】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盘和喷流,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样,我也就被发现了。(举例子)
B.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置了8台射电塱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望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列数字)
C.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极高、数据处理复杂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打比方)
D.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作比较)
【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一则新闻开篇,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黑洞。
B.文章第③到⑩段说明了科学家如何解决拍摄黑洞照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C.文章在最后暗示人类今后对于黑洞的研究会一步步向前推进,不断取得进展。
D.本文以科学家的口吻叙述,使文章生动有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0、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本应很快乐
(张培锋)
①如今很多人都认为上学读书是一件苦事,有媒体报道,有的孩子,甚至因为学业的压力而自杀!这类消息让人叹息不已。我一直以为,读书应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求知是人类固有的天性,顺应天性的事怎么会是痛苦的呢?很多古人留下过吟咏“读书乐”的诗文:“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着这些文字,我们自然会进入一种徜徉书海、遨游探索的无穷快乐之中。从“蹉跎莫遣韶光老”“起弄明月霜天高”等诗句看,读书当然会很辛苦,读书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需要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这些都不在话下。但我们没有听说过谁会因为不堪忍受这样的读书生活而去自杀的,因为这“苦”的背后是一种无穷的快乐,这种源自内在心灵的读书动力难道是那些“考试”“升学”等等“压力”能够比拟的吗?
②“读书”和“上学”在很多时候本应是同义语,特别是那些处在求学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进入学校就是为了来读书的,这一点本应毫无疑义。但是曾几何时,“读书”和“上学”分裂了,我就听到不止一个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读书,但是讨厌上学。”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推求再三,不得不归之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林语堂就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抨击过学堂教育体制下读书的异化。他写道:“因为学堂假定你们不会读书,不肯读书,所以把你们关在课堂,请你们静坐,用‘注射’‘灌输’的形式,由教员将知识注射入你们的脑壳里。无如常人头颅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识注射普通不大成功。”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感到很亲切。
③可惜的是,林老先生的鼓吹,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时下的教育,已经不限于“注射”和“灌输”,读书的本真目的丧失了。小小的年纪,眼近视了,背驼了,大脑麻木了,心灵暗淡了,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考试机器、分数奴隶。而所有的这些戕害,竟都打着种种冠冕堂皇的旗号!在我看来,教育其实很简单,中小学阶段,不过是培养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体会到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事,懂得该读哪些书而已。换句话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一颗热爱读书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自然会生长发育,发芽结果。然而,时下的教育正好相反,孩子们心中种下的,是一颗仇恨读书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也会结果,但会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果实呢?
④钱学森先生临终前,提出过一个耐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难倒了这位破解过无数难题、制造出原子弹的著名科学家。很多人一听“杰出人才”“大师”等词,便向大学教育中去寻找答案,当然,大学的教育体制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以为根子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根子在弥漫全社会的浮躁心态!总以为孩子多做几道题、多上几个班儿就会成才,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而几乎所有的人都无力摆脱这一点,“减负”的呼声不是没有,但有关法令常常变成一纸空文,为什么?看来这确实是一道难题,远比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繁难得多啊!
【1】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怎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2】第①段“读书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需要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是指怎样的精神?
【3】文章结尾句“看来这确实是一道难题,远比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繁难得多啊”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请结合当前的学校教育说说其根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帮助小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开在心头的花
赵晓波
①李阳在顺河街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是很好,隔三岔五李阳都会忍痛往街角的垃圾桶扔一些快凋谢枯萎的花朵。
②情人节过后,李阳的玫瑰花还没有卖完,焉塌塌的,李阳只好拿去处理。在垃圾桶旁边有一位穿着环卫服正在清洁的男人,四十多岁,满脸的沧桑。他看见李阳手中的玫瑰花,迟迟地说:“妹子,这些花你都不要了吗?”李阳点头。他说:“你能把它们都给我吗?”反正这些花都是要扔的,李阳就顺手给了他。
③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④第三天下午,男人出现在李阳的店里,他不好意思地问李阳,还有要丢的花吗?李阳好奇地问他,这些快枯萎的花有什么用呢?男人憨憨地笑,不回答。看他有些尴尬的表情,李阳也不好再问,心想一定是给他老婆送吧,这人还挺浪漫。
⑤后来隔三岔五,男人就来拿花,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花店的生意不是很好,时间久了,李阳就有些不甘。这些花虽说要扔掉,可毕竟都是钱啊,而别人却像捡了宝似的。她心理不平衡,态度也就不那么好了。男人好像看出了什么,沉默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地表示多少还是给点钱。李阳当然高兴,生怕他反悔,赶紧就说店里卖剩下的花都便宜给他,100元包月吧。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⑥这样的交易一直持续了半年。后来,男人就不来了。李阳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吧。李阳只好又自己跑去街角的垃圾桶扔那些花。
⑦一天,李阳的店里来了位妇女,她开口就问:“妹子,是你一直给我男人的花吗?”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李阳迟疑地点点头,不知如何是好。谁知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递到李阳手上,说:“以后,你的花我来拿。”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把那些卖剩的花给她。女人拿了花,临出门回头对李阳说:“谢谢你,妹子,我男人说你是个好人。”
⑧李阳跟出去,看见女人正站在垃圾桶旁边像她男人一样整理那些花朵。女人看见李阳说:“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花有什么用吧,那跟我来吧。”
⑨李阳随女人去了一家敬老院,她看见女人把那些花一朵一朵插在每个房间的花瓶里,那些老人看见花都围过来开心地笑了。
⑩女人告诉李阳,她男人是个志愿者,经常来照顾老人们。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花,可男人的收入不高,买不起花。后来有了李阳这里那些卖剩下的花,剥去快枯萎的花瓣,养在花瓶里,还可以摆放两三天,这样老人们有花看,可开心了!
⑪李阳问男人呢怎么不来,女人告诉李阳,男人在扫街的时候出车祸了,躺在病床心里一直记得要她来找李阳,继续买花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⑫李阳听了,眼眶湿湿的,她悄悄把钱塞进女人的衣兜,拉着女人粗糙的手说:“大姐,以后我和你一起来送花,好吗?”
【1】小文对本文进行了梳理,他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讲述了“讨花——买花——送花”的故事,“花”是文章线索。
B.第⑤段的“不甘”主要指免费送花,花店生意不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C.第⑥段的“男人不来了”是因为“男人”买不起花,也因为他出了车祸。
D.结尾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揭示了标题“心头的花”的深层含意。
【2】阅读小说要学会品味语言。结合语境,帮小文完成下面任务。
(1)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赏析加点词语)
(2)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赏析句子)
【3】阅读小说要会分析人物形象。小文在读完文章后,觉得“男人”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令其受益良多,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其中两点,并阐述理由。
【4】阅读小说要领会主题。读完本文,小文困惑了,小说的主题是“爱的传递”还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请你帮他选择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5】阅读小说要探究写法。小文觉得这篇小说和课文《智取生辰纲》的写法相似,都使用了悬念的手法,请你就本文的这一写法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围绕“奋斗”这一主题,在任务A、B、C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奋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干。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就算失败,也曾努力过。
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任务A:请以“奋斗带给我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任务B:请以“奋斗路上有你我”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C:请以“奋斗的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根据自选的任务,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选项用2B铅笔涂黑。②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不抄袭、不套写。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