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活动课上,大家各得其所:男生都涌进了足球场、篮球场,女生则选择了她们喜欢的羽毛球。
B.登上神童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C.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不见异思迁,真令我佩服。
D.众目睽睽之下,第18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B.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味同嚼蜡,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马南邨《不求甚解》)
C.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
D.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3、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下面对《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威,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写的是《水浒传》中的草料场。
B.“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风”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南天门。
C.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先生擅长用讽刺手法表现主题。如《无常》一文借无常一句“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的话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D.保尔曾在大街上,冒着生命危险,用身体保护一位被佩特留拉匪兵骑马追赶的一个小孩,被该匪兵用军刀在其头上削了一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同辈的子弟,取名是有讲究,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名字的偏旁都与车辆有关,《红楼梦》中贾宝玉同辈兄弟的名应该与“玉”有关,都是“斜玉旁”,比如贾环、贾珍、贾琏。
B.《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在蒲松龄笔下,它们成了富有灵性的生灵,幻化成人,大多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韩愈的《马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秉承这一宗旨。
D.《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中的“伛偻提携”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指的是“老老少少的行人”,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意思相同。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伛偻提携 ②弈者胜
③至若春和景明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写作上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的高尚情操。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6、诗词整理。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类别 | 赏析句子 | 默写名句 |
(1)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豁达的胸襟。苏轼《水调歌头》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抒怀诗 | (3)_________________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
写景诗 | (4)_________________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哲理诗 |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7、综合性学习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欣赏。九年级(1)班开展以“我爱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选对联)李喜的新宅刚落成,他要选一副对联贴在大门。请你帮他从以下提供的四副对联中选一副推荐给他,并说明理由。
国泰民安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地无寒舍春常在 居有芳邻德不孤
双飞都是关雎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①你帮他选择的对联是:
②选择的理由是:
(2)(读对联)下面这副对联是岳阳楼上的名联之一,是清人王褒生所撰。联语超凡,何等气势!读的时候,上下联都各有一处较大的停顿,请你用“/”在对联上标出这处停顿的地方。
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3)(写对联)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他的医馆写了一副对联,不幸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 灵丹妙药 乐 医 千家 百病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上联:
下联:
8、默写古诗文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有两句想像奇特,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十分准确而传神,这两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埃博拉病毒
①近年来,“埃博拉病毒”一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人们的恐慌,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有关“埃博拉病毒”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扎伊尔有一条河叫埃博拉,在河边上有一个小村庄叫亚姆布库。1976年8月底,当地学校校长认为自己得了疟疾,在当地医院注射了治疗疟疾的药物。短短几天后,校长再次出现发高烧等类似疟疾症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直至不治身亡。在校长病情发作的一周内,医院里员工、病人也纷纷得了类似的疾病。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疫情才逐渐被控制住。最终,有318人发病,280人死亡,死亡率几乎达到90%。病原体很快被分离了出来。最终,它被确认为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它导致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
③幸运的是,埃博拉病毒 凶狠, 不像流感病毒那样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要与患者有比较密切的接触才会被传染上。即使被埃博拉病毒传染上了,也不一定会发病。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病原体,将它消灭。有些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却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只是抽血检查时发现他们体内有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说明他们曾经感染过埃博拉病毒,但是免疫系统迅速把病毒消灭了。
④其实埃博拉病毒的构造很简单,中间是一条单链核糖核酸(RNA),只包括7个基因,被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包裹着,壳上分布着许多突起。这些突起是一种含有寡糖的蛋白质,叫糖蛋白。人体细胞含有一种叫NPC1的蛋白质,它的功能是转运胆固醇,但是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能跟NPC1结合,病毒借此被转运进了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埃博拉病毒就利用细胞内的合成系统复制病毒,复制完成后,新的病毒冲破细胞释放出去,细胞也就破裂、死亡。与此同时,埃博拉病毒会合成很多小一号的糖蛋白。这些小号糖蛋白被大量地释放出去,去包围嗜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一旦被激活,不仅能吞噬病原体,而且能释放出信号来调节其他免疫反应。但是小号糖蛋白与嗜中性粒细胞结合后,抑制住了它的活性,这样人体免疫系统就失灵了,听任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埃博拉病毒的主要目标是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死亡导致血管壁破裂,就出现了出血。埃博拉病毒也能入侵别的细胞,例如肝脏细胞,导致全身各处局部坏死。
⑤目前还没有能有效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繁殖的药物,只是对患者采取支持性治疗。 但是在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机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出药物。例如,已发现有的小分子药物能够阻碍NPC1与糖蛋白的结合,埃博拉病毒就没法入侵细胞,据此有可能研发出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埃博拉病的患者因为免疫系统失灵,没法自己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但是可以在动物身上甚至在转基因植物中生产针对性的特异抗体(叫单克隆抗体),然后注射到患者体内,帮助患者消灭埃博拉病毒。这还只是实验性的药物,即便证明了的确有疗效,也非常昂贵,难以在贫困地区大规模使用。更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注射疫苗预防被感染,但埃博拉病毒疫苗还处于研制阶段,还没有开始临床试验。因此我们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历程,才刚刚开始。
【1】按照文意,填入第③段空格处的词语是( )
A.尽管 就 而是
B.虽然 就 还是
C.虽然 却 而是
D.即使 但是 只
【2】第④段画线句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第②段文字内容,概括写出埃博拉病毒引发人们恐慌的原因。
【4】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埃博拉病毒的命名是源于它最早的起源地。
B.埃博拉病毒的目标是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
C.传染上埃博拉病毒,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
D.未来可能会研发出抑制埃博拉病毒的药物。
【5】本文围绕“埃博拉病毒”这一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
(1)______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2)__________;(3)_______。
10、阅读议论文,完成文后小题。
苦是人生的补药
马祖云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1】文题“苦是人生的补药”有什么妙处?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苦是人生的补药”这一观点的?
【3】文章前几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
【4】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
11、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财富的态度
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不骄者鲜。”将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但无论古今中外,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1】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戚戚于贫贱
②富而不骄者鲜
【2】指出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写出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4】在众多对待财富的态度中,作者主认为最可取的观点是什么?
【5】请简要说明你对财富的态度。
12、题目:越过那道坎。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