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日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杨绛先生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这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②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先生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④颜真卿告诉我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⑤那么,我们读什么书呢?⑥要多读经典。⑦读经典,可以大大节省甄别时间,方便快捷地登堂入室,增加阅读效率和质量。

    A.“拜师访友”是并列短语,“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经典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是条件复句。

    B.第③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

    C.第⑦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用在此处很恰当。

    D.第⑦句有语病,可以把“增加”改为“提高”。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形影不离

    B.我们要虚张声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齐心协力把新冠病毒彻底清除。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惘然   恣睢   锲而不舍   花团锦簇

    B.恭唯   怨怅   根深蒂固   走投无路

    C.糟蹋   借鉴   顿开矛塞   咬文嚼字

    D.宽宥   旁鹜   自暴自弃   持之以恒

  • 4、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学习体验,学校围绕《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等名著,举行研学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围绕上述名著内容,同学们拟定了各类主题,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走近性情文人朱自清

    B.体验忠义豪情

    C.沉浸式野外探索

    D.感受赤子深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月:“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从。”

    公与之采。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微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框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月:“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阜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①过轶:越过。②管:钥匙。③无所:一无所得。④拱:两手合抱。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再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B.则战则            俯身倾耳以(《送东阳马生序》)

    C.潜师以来            徐公不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晋人御师必     苟全性命乱世(《出师表》)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尔 何 知 中 寿 尔 墓 之 木 拱 矣

    【4】甲乙两文都写“论战”,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要做到A__________;乙文中蹇叔论战的核心思想是要做到B__________,方可百战不殆。但两国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鲁因最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这主要是因为国君鲁庄公C__________;而秦国最终战败是因为秦穆公的D__________。(ABCD均用四字词语填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并表明了边塞的遥远辽阔。

    B.三、四两句,诗人以“蓬”“雁”自比,写飘零之感。

    C.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这首诗的颈联为世人传诵,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崇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但是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好书”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他山之石,   。(《诗经》)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   ,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枝间新绿一重重,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6)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7)有些诗人善于借动物来写景抒情。杜甫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把春天的快乐写到纸上;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   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   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8)春晚舞台上一首《当你老了》引起了人们对珍惜亲情、爱情的深深共鸣。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一主题的相连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铁锤

    张中杰

    ①“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管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肥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吋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⑩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着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轮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平平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并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査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夭,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火焚烧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伯,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儿子坐下来,一边把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千,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又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文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年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罘,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㉑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朦胧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别改)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2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 1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陈凌

    ①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2021年恰是农历辛丑牛年,人们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

    ②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⑥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必定“牛气冲天”。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04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本文论证的思维导图。

    【2】下面三句话是从文章③④⑤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你将他们填入文中相应的位置,并谈谈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

    A.“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

    B.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C.“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

    (1)第③段( )   (2)第④段( )   (3)第⑤段( )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补充到文章,你觉得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范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大后得知身世,独自前往应天府求学。读书期间,他刻苦自律,倍受磨难,却笃学不辍。《宋史·范仲淹传》记载,“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如此者三年,后终考取进士。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花朵从未因风雨而停止开放,土地也未因丰收而变得懒惰。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决不能在失败的悲痛中把时光消磨,只要生命还有脉搏,就让我们拥抱生活。

    请以“与________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