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贺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许多儿童选秀节目缺乏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这也是成人社会对待儿童态度的折射,这需要我们反思和调整。

    B. 为了这次考试能重蹈覆辙,他加强了古诗文的背诵。

    C.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D.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 2、几位同学在讨论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一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

    B.同学二说:“除天干地支纪年之外,中国古代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等。如‘十年春’(《曹刿论战》)、‘二世元年’(《陈涉世家》)等,就是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方式。”

    C.同学三说:“《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大学》《论语》《尚书》同为儒家四书。”

    D.同学四说:“《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气象开阔,影响巨大,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作者范仲淹与苏轼一样,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表现了“硬汉”精神,是对英雄的赞歌。

    B. 《草房子》中,曹文轩说,桑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他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C. 《简·爱》中,当简·爱发觉爱上罗切斯特时,坚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仍敢于去爱。

    D. 《三国演义》中孔明与周瑜既商议联合抗曹,又相斗智,周瑜多次欲害孔明、刘备,均成功。

  • 4、下面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从中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童年再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C.老舍笔下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却始终保持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D.《海底两万里》中潜水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时,遭遇了章鱼袭击,众人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了血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乘奔御风__________

    王命急宣__________

    日更定__________

    ④湖中人鸟声__________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多趣味/此皆

    B. 飞漱其/又何

    C. 拏一小舟/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 上下/长烟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如下:

    冬奥会会徽冬梦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材料二:

    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材料三: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24届北京冬运会上,00后小将谷爱凌和苏翊鸣两位运动员无疑是赛场上闪亮的新星。谷爱凌人生像是开挂般让人羡慕: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比赛奖牌拿到手软,各种代言接到手软……苏翊鸣从影视演员到初出茅庐的年轻运动员,首次登上奥运会舞台,就挑战高难度动作,成为本届奥运会首位完成1800转体动作的运动员……当然,他们背后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会徽图片,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和含义。

    【2】为了延续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锻炼热潮。请你为学校学生会策划两个活动。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作为00后的你们,从谷爱凌和苏翊鸣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德务滋, 。(尚书·泰誓下》

    (2)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五十八章)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5)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

    (7)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 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8)王之涣《凉州词》中   两句勾勒出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斗气不如争气

    那天,看到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一句家训:考第一的人,永远不会被无视。

    真好,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劝导孩子。如果不是富二代,也非官二代,能力差不多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被尊重的方式了。更何况,千金总有散尽的一天,权力终有旁落的一天,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消散,能力却始终不败。

    世俗的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没本事,而宽免你和怜悯你。敬畏和仰望有能力的人,是人之共性。共性的意思是,这些事放在你身上,你也会是这样。世俗的价值观仅仅是不免俗,但不低俗。自己活得消沉,就不能怪世事和人情了。要想让别人看你的眼神抬高一寸,你需强大到一尺甚至是一丈。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是能力征服得到的,不是乞要而来的。

    嘴皮子上故意凌厉的人,内心一般虚弱。在生活中缺少应有的尊重感,才凭恃言语试图高人一等。强大的人,什么都不用说,强大就摆在那里。所以,与别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

    1文中“你也会是这样”中“这样”指的是什么样?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斗气还是争气”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我认为文中的观点很正确。与其和别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

    小轩:有时间与别人斗气,不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让能力说话。

    小强: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消散,能力却始终不败。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Chat 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 AI研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 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基于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来生成回答,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②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 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

    【材料二】

    Chat GPT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是什么关系?如图所示:

    【材料三】

    ①Chat GPT会带来一个不同的未来吗?记者询问了Chat GPT“本人”,它的回答是:“随着Chat GPT的普及,它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在线交流、信息搜索、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它的准确性和高效率使得许多工作变得不再困难。然而,人们也开始对它产生了担忧……”

    ②自1956年诞生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其间充满波折。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迅速发展的近10年里,之前还没有出现里程碑式的爆发。Chat 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比如,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Chat GPT的应用离不开人的“提示”,性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研发者的算法改进和设计,风险隐患的应对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

    ③我们的未来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的时代,正如Chat GPT所描绘的那样:“机器人们像人类,思想智慧已涌动。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技术与人类无缝结合。”

    (摘编自朱涵等《三问“Chat GPT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未来”》)

    【材料四】

    人类与Chat GPT合作设计采摘机器人

    ①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探索了人类与大型语言模型(LLM)之间不同程度的合作,借助ChatGPT设计并研制出了一款番茄收割机器人。相关论文发表于6月7日的《自然·机器智能》杂志。

    ②研究负责人之一、代尔夫特大学助理教授科西莫·德拉·桑蒂纳指出,他们希望Chat GPT能设计一个真正有用的机器人,因此选择了食物供应作为突破口。在与Chat GPT聊天时,他们想出了如何建造番茄采摘机器人。

    ③桑蒂纳表示,Chat GPT提供的输出非常有价值。在设计阶段,Chat GPT告知他们哪种作物在自动化方面最具经济价值。在实施阶段,Chat GPT也提出了有用的建议;用硅胶或橡胶制作夹具,以避免压碎番茄;Dynamixel电机是驱动机器人的最佳方式等。人类和人工智能携手合作,最终研制出了一个可采摘番茄的机械臂。

    ④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合作积极且高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为机器人设计提供了所有输入,而人类则盲目地遵循它。而在本案中,Chat GPT充当研究员和工程师,人类则充当管理者,负责明确设计目标。

    ⑤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如果Chat GPT等LLM的输出没有经过验证,可能会产生误导。此外,人类与LLM合作还揭示了一些其他重要问题,如剽窃、可追溯性和知识产权等。

    ⑥桑蒂纳等人计划使用番茄采摘机器人开展研究。他们将继续研究LLM,以设计出新的机器人,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设计机器人方面的自主性。

    (文/刘霞选自2023年6月9日《科技日报》)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 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语言处理工具。

    B.材料三引用了ChatGPT的回答,这不仅可以向读者形象地展现Chat GPT的功能,也能够增强文本的说服力。

    C.可采摘番茄的机械臂是人工智能独立设计出来的。

    D.材料四第③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Chat GPT提供的输出非常有价值。

    【2】依据材料二的图示,用简洁的语言阐释Chat GPT和人工智能、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3】初三六班举办“中学生与Chat GPT”主题班会。班级中存在两种观点:一方认为中学生应杜绝使用ChatGPT,另一方则认为可以使用。请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面的内容。

    甲方观点:中学生应杜绝使用Chat GPT。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观点;中学生应可以使用Chat GPT。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莫言的《我的母亲》,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

    ④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上!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我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着我,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⑧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但是,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分配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⑩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还会投母亲所好,编一些情节。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母亲,连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会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民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莫言《讲故事的人》,有删节)

    1作者在③④⑤三段中分别用了“最痛苦”、“最深刻”、“最后悔”三个短语来评价这三件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2)说说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阅读文章第⑥段,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他”的境遇的相同之处,以及两人面对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不是天生要强、天生强大,而是不断逆风翻盘!”

    [梅西(阿根廷)]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