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之旅》一文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的草》《红瓦》等。其中《草房子》曾经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宋庆龄文学奖金奖”。
B.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时代,特殊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的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统(lǒng) 睥睨(nì) 干系(gān) 铢两悉称(chèn)
B.遗诏(zhào) 囫囵(hú) 桥堍(tù) 战战兢兢(jìng)
C.侦辑(zhēn) 行头(háng) 收揽(lǎn) 一气呵成(hē)
D.掂量(diàn) 夙夜(sù) 驾驭(yù) 千均之力(jūn)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近年来,岳池米粉从街头小吃向现代产业转变,①产品进入约3500余家大型商超,出口到英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②今年,岳池县出台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岳池米粉以产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擦亮“中国米粉之乡”名片,包括筛选适合米粉加工的水稻品种,出台《岳池县米粉加工及流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5000万元岳池米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③岳池米粉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千年银岳池”的深厚积淀。④作为全省34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岳池县正奋力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构建“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A.①
B.②
C.③
D.④
5、古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攘除奸凶 攘除: (2)韩信始为布衣时 布衣:
【2】翻译下列语句。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3】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6、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层次并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B.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虽是写景,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C.诗人从听觉、视觉、触觉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
D.全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顺沛流离之苦,暗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月是故乡明”中“月”的意象内涵一致的一项是( )
A.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下面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说说其创作意图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水调歌头》中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努力思考不能帮你减肥
①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大脑不停思考,一些国际象棋顶尖选手比赛时一天之内消耗的热量可以多达6000卡路里,而且还是在坐了一整天的情况下。看到这些,有些人不免脑洞大开: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如果想保存更多热量,我们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不断进食之外,是不是停止思考也有帮助呢?如果思考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那么是不是勤动脑就能减肥呢?
②在所有人体器官中,大脑的确是最耗能的部分。当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大脑消耗的能量就高达整个身体能量消耗的20%至25%,这些能量是以葡萄糖的形式消耗掉的。在童年时期,大脑甚至更“贪婪”。五六岁的儿童大脑消耗的能量最多可以占到全身能量消耗的60%。对于普通人来说,大脑一般每天消耗的能量为260卡路里,大概是两根香蕉的热量。其消耗掉的能量,主要用于神经信号的传递。而且,大脑从来不会停下休息。即使在睡眠中,它也需要能量来维持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从而保证正常的身体机能。这诸多的消耗结合在一起,使得大脑这个重量占比仅2%的器官成为耗能最多的器官。
③虽然大脑工作越辛苦,消耗能量相对越多。但想通过大脑“运动”的形式达到减肥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上恐怕有很大难度。
④首先,大脑工作状态相比于休息状态,多消耗的能量有限。这主要与大脑的工作模式有关,在无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大脑仍然要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支持神经网络处于在线状态,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是大脑的默认模式。事实上,大部分大脑的能量都是由“暗地里”进行的那些活动耗费的。相比之下,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也就是说,你苦苦思考问题和发呆什么也不想,大脑的耗能差别不会很大。
⑤其次,当人们完成任务越来越熟练时,消耗的能量也会随之减少。只有当人们不擅长某项特定的任务时,大脑才会付出更多的精神,需要更多的能量。
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人的大脑能量来源单一,只消耗葡萄糖,一旦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大脑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而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就会有饥饿感,食欲上升,总想吃东西。所以,当用脑强度大的时候,人更容易饿。相比而言,肌肉就不像大脑那样严格挑选食物。虽然肌肉也优先使用葡萄糖,但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的时候,它们很愿意切换能源,靠燃烧脂肪来供能。所以,如果要想减肥的话,还得靠体育运动,而不是坐在家里苦思冥想。
⑦因此,媒体报道的国际象棋选手一天消耗6000卡路里的热量,更有可能是因为压力所致。由于面对比赛压力,导致心率增加、呼吸加快、流汗和食欲下降等。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消耗更多的热量。而大脑因思考而多消耗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仅占很小一部分。
(选自2019年12月5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为什么“努力思考不能帮你减肥”。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童年时期,大脑甚至更“贪婪”。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相比而言,肌肉就不像大脑那样严格挑选食物。
10、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2】体会“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句的作用?
【3】说说你对“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中加点词的理解。
【4】文中划线句子写道: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你能说说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吗?
【5】如何理解题目中“看夕阳”一词的含义?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斗气不如争气
那天,看到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一句家训:考第一的人,永远不会被无视。
真好,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劝导孩子。如果不是富二代,也非官二代,能力差不多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被尊重的方式了。更何况,千金总有散尽的一天,权力终有旁落的一天,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消散,能力却始终不败。
世俗的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没本事,而宽免你和怜悯你。敬畏和仰望有能力的人,是人之共性。共性的意思是,这些事放在你身上,你也会是这样。世俗的价值观仅仅是不免俗,但不低俗。自己活得消沉,就不能怪世事和人情了。要想让别人看你的眼神抬高一寸,你需强大到一尺甚至是一丈。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是能力征服得到的,不是乞要而来的。
嘴皮子上故意凌厉的人,内心一般虚弱。在生活中缺少应有的尊重感,才凭恃言语试图高人一等。强大的人,什么都不用说,强大就摆在那里。所以,与别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
【1】文中“你也会是这样”中“这样”指的是什么样?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斗气还是争气”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我认为文中的观点很正确。与其和别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
小轩:有时间与别人斗气,不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让能力说话。
小强: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消散,能力却始终不败。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12、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青少年该如何对待时下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短文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150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