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字解题旨。《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既写出了张岱痴情山水的卓尔不群,又饱含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醉翁亭记》中的“乐”字是表象,“醉”才是实质,才是其“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外现。
B.人物寄情怀。《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线索人物若瑟夫在文末的默念寄托了莫泊桑对那个时代亲情的呼唤,《故乡》中的宏儿想念水生则寄托了鲁迅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憧憬。
C.驳论有方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驳论证的方法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谬论,《创造宣言》则在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敌论点后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D.经典永流传。《三顾茅庐》的历史瞬间,流传的不只有刘备的求贤若渴与礼贤下士,更有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与运筹帷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精彩笑剧流传的远非刘姥姥的滑稽可笑,更有刘姥姥的大智若愚和知恩图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凭借抑扬顿挫的情节,向观众展现出社会改革深层的色彩斑斓的画卷。
B. 改革开放四十年,从老式卡带录音机、黑白电视到如今电脑、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C. 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对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谈判表示乐观,称进展非常顺利。我们将拭目以待。
D. 由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联想到南阳汉画中的嫦娥奔月,这种浪漫和豪情一脉相承。
3、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辑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选自这部诗集,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B.《简·爱》中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后,便毅然离开,可见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
C.《水浒传》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的。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B.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C.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李老师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
D.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5、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 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 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综合实践运用。
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已然飘至。为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九(1)班同学准备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三年的青春岁月留下一份永久的怀念。
(1)班委会在全班征集纪念册的名称,经过筛选,留下三个备选名称:“岁月如歌”“岁月如割”“岁月如鸽”。请选出你最欣赏的那一个,并为之配上一段富有文采的文字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诺同学负责纪念册扉页的学生寄语,请你帮助她再补充完整。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_______________……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弥漫着我们的梦想。
(3)班长想请班主任郭老师为纪念册撰写序言,请你写一则邀请信给郭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歌,如草尖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鸡声茅店月,①________,山野景致情趣无限;山舞银蛇,②_______,北国风光尽显妖娆。③________,何似在人间,天上人间两徘徊;④________,月是故乡明,最是故乡月色明。秋草独寻人去后,⑤______,途径古宅,悲伤杂在草间;云横秦岭家何在,⑥________,遥望秦岭,悲慨道亦无言。寂寂江山摇落处,⑦_______ ,自怜之意溢于言表;长风破浪会有时,⑧________,昂扬之情舍我其谁!
9、阅读《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疫苗》,完成下面小题。
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疫苗
①我们知道,疫苗会刺激人体自身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因此如果一个人感染了病原体,免疫系统可以迅速防止感染在体内传播并引起疾病。通过这种方式,疫苗可以模仿自然感染,但实际上并不会导致人们生病。
②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目前正在开发的针对SARS- CoV-2(引起新冠疾病的病毒)的疫苗中的两种代表性疫苗以及它们分别基于怎样的疫苗生产方法。
病毒灭活疫苗
③病毒灭活是一种成熟的疫苗生产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病毒灭活疫苗包括针对流感、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和狂犬病病毒的疫苗。灭活的病毒无法再复制或繁殖。免疫系统暴露于病毒蛋白,但灭活的病毒不会导致疾病。灭活的病毒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以当人们暴露于天然病毒时,抗体发挥作用,对抗病毒。
④生产病毒灭活疫苗需要具备大量培养或培育病毒的能力。由于病毒不能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疫苗病毒需要在连续的细胞系或组织中培养。例如,流感病毒通常在鸡胚中培养以产生灭活的流感疫苗。然后,对病毒进行纯化和浓缩,再使用化学药品进行灭活。灭活疫苗通常不能提供与减毒(即经过改性或弱化的病毒,因此它们不会引起疾病)病毒疫苗一样强的免疫应答,可能需要加强剂量才能实现和维持保护能力。
⑤尽管生产安全有效的病毒灭活疫苗面临挑战,但病毒灭活疫苗的生产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生产程序也很完善且相对简单。首先,灭活过程中,必须充分灭活所有病毒,且不过多改变病毒蛋白,使其诱导弱免疫应答。其次,灭活过程不能以导致免疫应答异常或改变、以及暴露于天然病毒后疾病增强的方式改变病毒蛋白。与所有疫苗一样,必须严格检测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疫苗
⑥这些基因可以作为DNA或RNA直接给药,而不是使用病毒载体将新冠病毒基因传递给人类细胞。在3期试验中进展最大的几种新冠病毒疫苗是能传递刺突蛋白基因的信使RNA(mRNA)疫苗。
⑦在2020年1月获得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就可以较快产生候选基因疫苗。与其他类型的疫苗相比,mRNA疫苗更容易开发和生产,因为它们不需要在细胞中培养病毒。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是首批进入人体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之一。然而,以前没有任何mRNA疫苗被许可和批准用于人类,并且人类使用该技术的大多数经验都用于治疗癌症。
⑧mRNA疫苗被摄入细胞,但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来欺骗身体产生病毒蛋白,然后诱导免疫反应。RNA在诱导先天免疫应答方面特别有效,先天免疫反应是对防止在体内传播的病原体的最早类型的反应。细胞使用mRNA作为模板,通过转化过程构建蛋白质。
⑨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早期1期和2期研究表明,这些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包括在老年人中。然而,在3期临床试验完成之前,尚不清楚mRNA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保护持续时间,并且至少需要两次给药。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疫苗可以模仿自然感染,刺激人体自身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可以迅速防止感染在体内传播并引起疾病,但实际上容易导致人们生病。
B.病毒灭活是一种成熟的疫苗生产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病毒灭活疫苗包括针对流感、脊髓灰质炎、新冠肺炎、甲型肝炎和狂犬病病毒的疫苗。
C.生产病毒灭活疫苗需要具备大量培养或培育病毒的能力,疫苗的生产程序也相对复杂。
D.mRNA疫苗是首批进入人体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之一,具有更容易开发和生产的特点,因为它们不需要在细胞中培养病毒。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生产病毒灭活疫苗这部分知识时,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先后介绍了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疫苗的优缺点、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C.mRNA疫苗比病毒灭活疫苗更加容易生产,所以可以大量生产并迅速给人们接种。
D.“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早期1期和2期研究表明,这些疫苗诱导的 免疫反应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一句中“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0、①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②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③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④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⑤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⑥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⑦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2】选段中的②、③段重点描述了哪两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作者为什么称船家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
【4】“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1、治疗“语言癌”
“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②“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语言癌”的特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日常交际中把一个词刻意地表述为一个长句子的语言习惯。
B. 在任何场合都“拉长”句子,语意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
C. 听起来令大家感到委婉、温顺、礼貌的各种服务行业用语。
D. 日益扩散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不规范语言现象。
【2】下列表述中,对“语言癌”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机点赞、音视频播放、非规范网络语言滥用逐渐取代了文字表述。
B. 中文“恶性西化”,过于追捧学习英文,忽视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
C. 媒体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讲病态中文”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
D. 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年轻人说话前缀后缀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3】下列对治疗“语言癌”采取的相关举措,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关部门通过修订课程标准和改革考试内容来强调语言表达的规范。
B. 在全社会大力推广“精准、生动、雅致”的语言表达文化。
C. 丰富语言库存,鼓励并吸纳流行用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
D. 建立语言规范机构进行语言清污,对不规范语言梳理甄别并加以遏止。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根据你的理解和思考,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