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一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酒后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B.《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
C.《水浒传》中,林冲在野猪林被救后,来到柴进的府上,受到了柴进的优待,后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D.《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宋江等人劫去。
3、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
A. 《沁园春.雪》情景交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下议论、抒情。
B.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作为小说暗线虚写和略写的,而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C.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D.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香湾路的一处职工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将蜂窝做在了一个职工宿舍门口。
B.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D.苏东坡和友人月下泛舟,吟诗唱和,真是一件附庸风雅的乐事啊!
5、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中国古代游记散文选》,有删减)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而西山之胜始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子瞻迁于齐安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为之怅然移日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及其既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兹欲以成吾亭耶?
(4)两篇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1)上面文字选自《艾青诗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艾青诗歌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
7、学校九年级开展以“梦想无垠 步履不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刘梦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导人语,请你帮她修改。
梦想是光芒,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梦想是能量,驱动我们砥砺前行梦想是点石成金的手,改写历史,改变命运。【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梦想的伸展,科技突破,文明沉淀,社会进步,都是梦想的作用。追梦路上,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乙】不努力向上,不奋斗,不拼搏,梦想就不会实现。同学们,【丙】我们要做勤于圆梦、勇于追梦、敢于有梦的人。
(1)【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找出并修改。
(2)【乙】请你将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使它语气更强烈,更具有感染力。
(3)【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8、古诗文默写
(1)写出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体现物候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4)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烈士暮年,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6)人生路上,无论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应坦然面对,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第④段刻画母亲年轻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4】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请问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5】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7】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10、赔 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忙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___________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____________,急离开→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③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⑫段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
【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
梅子涵
①这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手机铃声!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
②“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
③“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
④“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
⑤“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
⑥“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
⑦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四楼,三楼,我飞快地走着,怒火万丈,可是我又对自己说,不要吵架,没什么意思。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火也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
⑧那个大喊的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
⑨“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
⑩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的火“腾”地重新蹿上来!
⑪“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
⑫我也歇斯底里了,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A)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⑬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⑭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要他必须向我道歉。我心里的怒火化作脚底的风火轮,可笑极了。
⑮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正在和这家的女主人吵架——“又是个不接电话的,什么人啊!”。
⑯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跨坐在车上,不说话。也许他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⑰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也不在意的职业。
⑱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
⑲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大滴地落下来。
⑳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我女儿姐姐的。我的女儿正在法国读文学博士,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
㉑我有些难受起来。
㉒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B)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㉓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
㉔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
㉕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1】根据语境,说说选文A、B两句中的“样子”各是什么样子。
(A)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B)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2】快递小哥送快递,“我”收快递,标题“快递”并未明确指出谁是文章主人公。对于谁是主人公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4】小南多方打听联系到那位快递小哥,把梅子涵的这篇文章转发给他。快递小哥看后有很多话想对梅子涵说,请你帮快递小哥写一段话,表达他的感受和心情。(80字左右)
12、请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