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 鲁迅《孔乙己》、契诃夫《变色龙》、余光中《乡愁》都是小说。
C. 《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共33 卷。
D.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 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麾下(huī) 矗立(chù) 强聒不舍(guō)
B.汲取(jí) 游弋(gē) 窗棂(líng) 间不容发(jiàn)
C.广袤(mào) 坍塌(dān) 解剖(pō) 自惭形秽(huì)
D.宽宥(yòu) 困厄(è) 几案(jǐ) 抽丝剥茧(bāo)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5、【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令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①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③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④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⑤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晋宣帝:指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B.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C.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离开)
D.回迹反追,势不相及(赶得上)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亮屯于阳平 还于旧都
B.先帝不以臣卑鄙 皆以美于徐公
C.愿陛下亲之信之 公将鼓之
D.可计日而待也 佣者笑而应曰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促使后主亲贤远佞。
B.乙文写“将士失色,莫知其计”,反衬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C.乙文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和魏延前后夹击司马懿。
D.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记叙为主,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4】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宣帝常谓亮持重,而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6、诗歌鉴赏,完成8-9两题
晚 望
徐侨①
陂②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 ①徐侨: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②陂:池塘。
【1】诗人傍晚“望”见了哪些景物?
【2】诗的后两句很有韵味,请试着作一些赏析。
7、请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也 许 远 水 荡 起 了 一 片 绿 潮
(2)永 在 寂 静 的 谐 奏 里 勃 发
(3)曾 向 你 舒 出 咏 赞 的 叹 息
(4)像 季 节 燃 起 花 朵 又 把 它 吹 熄
8、填空题
(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 《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修炼“挫商”
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承受能力越强,挫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哪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行走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两耳失聪,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董明珠,经历丧夫之痛却没有被击倒,让“格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炼就的高挫商。
⑧那么,我们怎样修炼挫商呢?首先,面对挫折,改变消极心态。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而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胜利的前奏,始终保持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心态,最终取得胜利。
⑨其次,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是激励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眼前得失,不断激励自己: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二是知足法——在挫折面前,及时调整心态,对面临的形势作冷静客观的分析,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三是补偿法——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不是灰心气馁,而是化苦痛为力量,发愤图强,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
⑩没有惊涛骇浪的海洋,绝不是真正的海洋;没有风沙蔽日的沙漠,绝不是真正的沙漠;没有一波三折的生活,也绝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不断修炼挫商,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为什么要修炼挫商?请简要阐述。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失败与挫折,能考验我们的挫商,挫商越低,承受能力越弱。
B.第⑦段分别选用了文学界、音乐界、商界的名人事例,论证修炼挫商的作用,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C.真正的生活,是会有一波三折的,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修炼挫商。
D.张浩没有达到班级前三名的目标,他这样安慰自己:成绩排名没有那么重要,我已经收获了知识。这是运用了“激励法”。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狐狸的窗户
[日]安房直子
①是什么时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时发生的事。我正要回自己的山中小屋去,在熟悉的山路上,我扛着枪,呆呆地走。对了,那时我完全是迷迷糊糊的。
②当我在山道上转过一个弯时,突然间,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简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蓝玻璃一样……于是,地面上不知为什么,也呈现出一片浅浅的蓝色。“咦?”我惊呆了,眨了两下眼睛。啊呀,那儿不是往常见惯了的杉树林,而是宽广的原野、一片蓝色桔梗花的花田。马上返回去!我命令自己。那景色过于美丽,使我有些害怕了。
③忽然,眼前一闪,有白色的东西在跑。一排桔梗花唰唰摇动,那白色的动物,像皮球滚动一样地跑。是只白狐狸,还像是小孩子。我端起枪在后面追。没想到,它跑得可真快,猛一下钻进花丛,消逝了身影。我目瞪口呆地站住身,像是看丢了白天的月亮。真行,硬是巧妙地把我给甩掉了。
④这时候,身后传来奇怪的声音:“您来了。”我吃一惊,回头看去,那儿有个小小的商店,门口有块蓝色招牌,写着:“印染桔梗店”。招牌下面,规规矩矩地站着一个腰围藏青色围裙的小店员。“哦,是刚才那小狐狸变的。”我马上明白了。“能不能让我歇一会儿?”变成店员的小狐狸甜甜地一笑:“请,请。”把我领进店内。
⑤“这印染店,到底是染什么的?”“什么都能染,对了,给你染手指头吧!”狐狸说罢,把自己的双手伸展在我的眼前。两只小小的白手,只有大拇指和食指,染得蓝蓝的。狐狸用染蓝的四根手指头,组成菱形的窗户,然后,把窗户架在我眼上,快乐地说:“喏,请您看一看吧!”
⑥于是,我不情愿地往窗户里瞧,接着,大吃一惊。
⑦小窗户里,有一只美丽的狐狸妈妈,轻轻地竖着尾巴,一动不动地坐着。狐狸凄然地说:“这是我的妈妈,很久以前,她被‘呯——’地打死了。”“呯——?是枪吗?”“是,是枪。”狐狸无力地垂下双手,低下了头。它根本没注意到暴露了自己的正身。
⑧狐狸接着说:“后来,也是这样的秋天,风唰唰地吹着,桔梗花齐声说:‘染你的手指头吧,再组成窗户吧!’我就把好多桔梗花堆在一起,用花汁染了我的手指头。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从窗户里看见妈妈的身影了。”
⑨我十分感动,实际上,我也是独自一人。“我也想要这样的窗户啊!”狐狸用笔蘸满蓝色的水,慢慢地、仔细地给我染手指头。一会儿,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了桔梗色。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战战兢兢地把菱形的窗户架在眼睛上。突然,我这小小的窗户里,映出一个少女的身影。穿着带花纹的连衣裙,戴着有飘带的帽子。眼睛底下,有个黑痣。那是我过去最最喜欢,而现在再也不可能见到了的那个少女呀。
⑩我想表示谢意,就去摸裤子的口袋,可是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我就对狐狸这样说:“真不巧,一分钱也没有。这样吧,我的东西,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帽子也行,上衣也行……”于是狐狸说:“那么,请把枪给我。”我有点为难了。但一想到刚刚得到的那扇美丽的窗户,一杆枪,也就不值得惋惜了。“好吧,给你吧!”我大方地把枪给了狐狸。
⑪狐狸送了我一些蘑菇,我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我一面走,一面又用手指组成窗户。这一回,窗户里面下着雨,朦胧地看见了我怀恋的庭院。套廊下边,扔着被雨淋湿了的小孩子的长靴。(那是我的!)妈妈穿着罩衣,蒙着白毛巾:“呀,多不好,随便乱扔!”我甚至仿佛听见了那声音。
⑫院子里,有妈妈种的小菜园,一团青色的紫苏,也淋着雨。家里有一点亮。点着电灯,混着无线电的音乐,断断续续地传来两个孩子的笑声。那是我的声音,另一个,是死了的妹妹的声音……
⑬“呼——”我大叹一口气,放下双手,不知为什么,我特别悲哀了。孩子时期,我的家被火烧掉,那院子,现在已经没有了。
⑭尽管那样,我却拥有了了不得的的手指头。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我想着,在林中道路上走。
⑮不料想,回到小屋,我首先干的事是什么呢?啊,我完全无意识地洗了手!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蓝色立即褪掉了。洗干净了的手指头,不管怎样组成菱形的窗户,里面只能看到小屋的天花板。
⑯第二天,我想再到狐狸家去,重染一遍手指头。但是,不论在杉树林里怎么走,仍然是杉树林。桔梗花田什么的,哪儿也没有。
⑰后来,有好几天,我都在山中徘徊。只要有一点似乎是狐狸的叫声,只要森林里可能有白影子闪动,我就直起耳朵,一动不动地向那个方向搜索。可是从那以后,我一次也没有遇到狐狸。
⑱虽说如此,我还是常常会用手指搭成一扇窗户。我想,说不定会看到点什么呢。常有别人嘲笑我:你怎么有这个怪癖?
(选自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有删改)
【1】优秀的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通读全文,完成下面填空。
从情节发展来看,猎人竟然在自己熟悉的树林里迷了路,这是一奇;(1)______,这也是一奇;小狐狸眨眼间变成了印染店店员,这又是一奇;(2)______,这更是奇妙无比……
【2】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童话结尾,“我”洗掉了蓝手指,再也找不到狐狸。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尾?结合内容谈谈看法。
【4】结合童话内容,阐述你对链接资料的理解和思考。
链接材料:
安房直子的作品将现实沉入幻想世界的底层,探讨了生命中什么才是重要的。
——西本鸡介
11、议论文阅读
慎微不可缺
乔兆军
①所谓慎微,是指注重小事,于细微处自省自律。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资治通鉴》有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汉代学者刘安在《淮南子·人间训》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②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连德宗皇帝都觉得他太“不近人情”,劝道:“爱卿太过清廉了,像马鞭靴子这样的小礼物,收也无妨。”陆贽则回答说:“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
③在陆贽看来,“鞭靴之贪”的念头不能有。倘若受贿的口子一开,便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他清楚要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关口前移,把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陆贽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
④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贪腐分子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他们的堕落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从最初的吃一点、拿一点、贪一点这些小毛病、小问题开始,慢慢胃口越来越大,从而“成长”为巨贪。天津教育科学院原院长武红军下台前,居然这样说:“不就是吃点喝点嘛!”成了政治上不折不扣的“糊涂人”。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⑤明代哲学家王廷相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乘轿进城途中遇到下雨,一个轿夫那天恰巧穿了双新鞋,开始轿夫还非常小心,总是躲着泥水走,生怕弄脏了鞋子。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之后便“不复顾惜”了。由此王廷相感叹:“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⑥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纵容了自己,一旦形成习惯,渐渐就会绿灯大开,熟视无睹,漠然置之,也就“不复顾惜”了。倘若面对“第一次”,意志坚定,不存侥幸之心,自警自省,就能守住底线,拒污浊于千里之外,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终。
⑦慎微,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从小处用心,对大处负责。《韩非子》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没有了“慎微”,人生就打开了贪腐的缺口。总之一句话,小处不可随便,“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做人、做官都要时刻明白“小者大之源”的道理,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自重自爱,一身正气。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中加点的“成长”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3】说说第③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第①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第②段讲了陆贽从不接受贿赂的事例,第④段举武红军的事例,这两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诗歌除外,其他题材不限。600字左右。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