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舔上一口暖透心田。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B.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1年用干支纪年则为辛丑年,丑对应十二生肖的牛,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牛。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亨利、契诃夫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判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B.“布衣之怒”中的“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庶民、白丁、敝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年,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中“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

    D.鲁迅小说中有一批中下层人物形象,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故乡》中世俗、麻木、贪小便宜的小市民杨二嫂。

  •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一句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品格追求,属于儒家思想范畴。

    D.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岳阳楼记》片段,回答问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薄暮冥冥   ( )

    (2)国怀乡     ( )

    (3)春和     ( )

    (4)长烟     ( )

    【2】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任选一个角度分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诗的作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主任计划召开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4)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以后,还是最喜爱篮球。他的同学们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加入校篮球队;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 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 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国脸,已经变作灰黄,(   )加上了很深的较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村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太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④“老爷!……”

    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⑥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闫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⑦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⑧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依次填入第①段括号内的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并且 B.即使  也  何况

    C.虽然  但  而且 D.虽然  而  况且

    2对“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外貌描写为主,表现了闰土因生活重负特别是精神的压迫而憔悴、苍老。

    B.第④段语言描写只有一句,然而“老爷”足以证明“我”与闰土之间童年的纯真感情已完全为隔膜所代替。

    C.第⑥段中“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中”“辛苦”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D.文中第⑧段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4对于文中结尾处“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景物描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眼前出现的真实画面,因为离开所以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所以再看故乡也就客观了许多。

    B.这是“我”眼前出现的一幅虚幻的画面,这并不是现实故乡的景象,是“我”因为太热爱故乡而对它的一种美化。

    C.此处再现了故乡神异景色,展示了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是“我”理想中新生活的象征。

    D.这是“我”在离开时对记忆中故乡美好的景象的最后怀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 10、让你的心多装一些东西

    吴非

    ①有同学和我谈《海底两万里》《气球上五星期》《鲁滨逊漂流记》,我说自己也是少年时读的,学生反问:读这些书有什么用?

    ②我说不上来,我如果说“有趣”“引导我幻想”,他也许会觉得我闲极无聊甚至低幼。当年能有书读,我很开心,根本没有想过要“用”。我少年时起,读书很杂,什么都喜欢。但是这些开眼界的书,我特别喜欢。当时根本没有外出旅行的条件,我们只能从书本上了解世界。直到我们有条件到处走走时,有些书籍介绍的见闻,仍然在指导人们。很多少年爱读漂泊小说、流浪小说,我们那代人好像特别向往“到远方去”,很可能和当时的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有关,旅行是极为奢侈的事。所以,那些能把人们带向世界的文学作品特别受欢迎。现在信息丰富,交通便捷,很多青少年却比较“宅”,接触社会反而比较少,甚至没有阅读的愿望,很可惜。

    ③很多同学到了中学,仍然没有开始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问题,他的心装不下需要思考探究的大问题。他们总是沉浸在某个学科测验超过均分多少分,自己的班级排名上升了几位等等,以此为奋斗目标。这样的追求,可能无法养成什么好习惯,也不可能获得学习的能力。因为过于功利,没有趣味,一旦目标达成,马上便茫然失路。

    ④他只有那么一点可怜的心事,即使也算“真情实感”,写出来又怎么可能有感染力、说服力?

    ⑤少年时代,要让自己的心里多装一些东西:人间,世界,万事万物……人们从哪儿来,他们要到哪儿去,人们怎样选择合理的生活态度,人们怎样应对不同环境,人们怎样和谐相处,人们怎样认识自己等等,这是我们现在就应该思考的问题。

    ⑥万事万物皆有发展变化的可能,事实往往超出一般人的认知。2021年夏天有一则新闻,有位大学二年级的唐同学从上海利用乘公交车的方式到达北京,总共换乘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耗时6天5夜,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如果从经济学的眼光评价,这位唐同学多花了时间,没能省钱,也没有得到休息,“不合算”。这件事成为新闻,就在于唐同学认为这样的选择有意义:6天5夜的旅程让他感受到风土人情,学会了规划设计,了解了交通系统的状态。这种特立独行,有可能对他的一生,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作用。我不确定唐同学以后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但我相信,他能选择这种特别的近于冒险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能从人们认为“无意义”的行动中了解社会,接触不同的人,这已经是有意义的人生了。

    ⑦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去关注人间,关注万事万物,不仅是为了写好作文,更是为了生命的质量。

    (选自2021年10月14日吴非博客,有删改)

    【1】作者开头从自己少年时的读书经历谈起有什么好处?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3】吴非说“让你的心多装一些东西”,结合文章谈谈心里应该装什么东西?

    【4】文中举唐同学乘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本文是语文教育专家吴非老师跟学生谈阅读和写作的,你觉得他的哪些建议值得我们借鉴?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与人生

    白岩松

    各位,大家晚上好。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稍显悲哀的事情。

    这几年台里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既然没有“吃饭日”,为什么要有一个 “读书日”呢?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何现在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读书是无用的。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校里,现在的学生提的问题都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我每次都回答,我治不了“急”病,只能说一些慢道理。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关于考试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我们该怎么重新去理解无用之大用,包括阅读本身?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对汉字的喜爱是在增长的,好多人跟我说,谁这年头还在读诗啊……诗歌里有最浓缩的中文,我要告诉他,中文是每天面临再次发明的,汉字的常用字五、六千字,但是每天当你落笔要写字写文章的时候,你都承载着或主动或被动的重新发明汉字的可能。想想我们厦门的诗人舒婷,很多年前同样路过神女峰,为什么她能写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这两行诗有哪两个字你不认识吗?但是她把我们熟悉的汉字重新组合在一起,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诗歌里头,同样存在着看似无用的东西,但是汉字每天都可以重新生长,我们要探讨中文的无限可能。

    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而且感谢这件事,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谢谢各位。

    [注释]这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做客厦门大学时发表的主题演讲。

    【1】小语和小文聆听了这场讲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合文章,补全下面空缺处。

    小语:这篇演讲让我想到了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先反驳错误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举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等四种人的例子进行论证。

    小文:是的。白岩松老师先是反驳错误的观点:_________。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_____。同时举了______________和杨振宁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物理研究等三个例子进行论证。

    【2】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以下哪种做法白岩松会认为是有用的?(   

    A.某新华书店将教辅用书放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

    B.某校开展了全学科课外阅读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C.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成为浙江富阳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

    D.某学生考取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却想转到金融系。

    【3】分析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用学过的诗句为例,谈谈你对第4段画线句的理解。

    在诗歌里头,同样存在着看似无用的东西,但是汉字每天都可以重新生长,我们要探讨中文的无限可能。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能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在家庭、班级、社会,甚至国家中,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或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