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阳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

    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D.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拿到最新的一期《读者》,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B.对土特产进行适度包装,有利于销售,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强调包装,则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C.每逢春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愿望。

    D.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游客们一下子纷至沓来,这一天会迎来许多个旅游团。

  •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B.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C.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因此艾青被称为“太阳和土地”的歌手。

    B.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C.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好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D.艾青的诗歌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外文言文

    孙叔敖戒子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用2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孙 叔 敖 死 王 果 以 美 地 封 其 子 而 子 辞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A.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

    B.孙叔敖的智慧,知道不把利益作为利益。

    C.孙叔敖知道这件事,明白不以利益为利益。

    D.孙叔敖知道这件事,明白不把利益作为利益。

    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怎样的人生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请就下列其中一句名言谈谈你对“自强不息”内涵的理解。(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③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

    我选第__________句,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10

    根据课文默写。10

    1 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 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 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 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6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 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 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   中国脊梁压不弯

    ①“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上下决心在关键阶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顽强斗争,坚决夺取全面胜利。

    ②“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面对大灾大难,蓄积起巨大能量,化危为机、赢取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

    ③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保障。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严格落实、守土尽责;依托制度体系激发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把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切实有效集中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好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对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予以支援……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④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作支撑。疫情暴发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无不显示出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的崇高品格。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成为全国人民由衷的呼唤。河南深度贫困县嵩县竹园沟村,村民们连续劳作多日,向武汉捐献10万斤大葱;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石板寨村,群众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装车转运湖北。各地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

    ⑤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雄厚基础、巨大潜力、强大动能作后盾。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从中长期来看,许多因为疫情冲击而蛰伏的大量消费潜力和生产动能,一经有序释放就可以对冲疫情造成的影响。应急处置能力和宏观调控体系稳健有力,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成长性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为中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了深厚底气。

    ⑥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疫情压不弯中国的脊梁,更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只要我们保持坚如磐石、不惧风浪的定力,把党中央各项要求落细落实,一定能早日迎来全面胜利。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4下列不属于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所讲的情况的一项是( )

    A.今年两会后,各地地摊经济蓬勃发展。

    B.小微企业部分税费被减免,产销两旺。

    C.夏季到来,空调热销。

    D.古隆中景区门票降价,六月旅游收入比往年同期增加20%。

  • 10、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祥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

  • 11、能源问题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说说选文第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著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

    请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