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è) 妖娆(ráo) 枉然(wànɡ)
B.娉婷(pīnɡ) 冠冕(miǎn) 游弋(yè)
C.宽宥(yòu) 强聒(ɡuō) 麾下(huī)
D.箴言(jiān) 摇曳(yì) 恪守(k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在计划时间内如期完成。
B.在岛屿到处受蓝光光害负面影响的同时,司马库斯提供了合作共生的理想信仰,提升了光的环境。
C.人物画地位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人物在绘画中的离场——点景人物始终是山水画中极具生机的元素,反而还能作为画家立意的载体而直接点题,生动地反映画家和他们的世界。
D.《红楼梦》讲的并不完全是宝玉跟黛玉的爱情故事,而是一群年轻人曾经有过的纯洁而不被污染的梦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走近古诗词。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D.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使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
B. 现在的一些有钱人, 总喜欢附庸风雅,在办公室摆弄一些所谓名人字画来。
C.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评价袁世凯说:“ 袁世凯失败,在于动了鸠占鹊巢之念。”
D. 他耍的那几下小聪明,在别人眼里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在我面前就显得自惭形秽了。
5、沈宣词买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竞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甚异之,酬以五十万( )
(2)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
(3)度终不可禁(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
【3】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四年的初中时光即将结束,回首往昔,校园处处留下欢歌笑语,而今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一个“驿站”,既意味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广饶县某校九年级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自我激励)即将坐在中考考场的你,请你自选角度真情创作一则格言激励自己。(提示:不能抄袭名人名言)
我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励同学)根据班主任老师要求,请给同桌搜集一幅带“勤”字的名人名言(或诗句),以鼓励他(她)在中考复习的这段日子里更加勤奋、刻苦。
我搜集的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勤”金文写作《说文》“勤”,劳也。“勤”本义是拼力劳作。“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骰之战》)中的“勤”即用其本义:________。“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中的“勤”则引申为_______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③寡助之至, 。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 , ,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 》)
⑥神龟虽寿, 。 (曹操《龟虽寿》)
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
⑧ ,吞长江, ,横无际涯。(范仲淹 《岳阳楼记》)
9、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①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②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
③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④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⑤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⑥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
⑦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④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出你曾经“看不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1】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
【4】请分析《养一畦露水》这个标题。
11、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只因有了这漫长、曲折,才有了悄然面对生活的智慧与执着。人生是路,成长亦是路,只不过,人生之路须以成长之路作为启程,一颗颗年少的心从此奔波、跋陟。每一步前行,需要海浪的洗礼, ,需要阳光的照曜,才能到达成功的“世外桃源”,嗅到花朵的芬芳。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曲折 悄然
(2)找出文段中两个错别字并订正。
改为 改为
(3)根据上下文给文段中横线处适当补写一小句话。
(4)解释文段中“世外桃源”的语境意: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④不得抄袭。(一)“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上母亲安详的姿态,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这就是歌曲《画》中的歌词。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画”,或为父母画上一条围巾,或为自己的生活画上一条彩虹……你会“画”生什么呢?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为 画上
(二)材料作文
傍晚,园丁到花田散步,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郁郁寡欢,缺乏生机,询问之后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俊秀,所以感到遗憾;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多结果子,因此显得郁闷……而在花园的一个角落,有一棵小草,在夕阳中开着灿烂的花朵。
园丁欣喜地问:“你那么渺小,为何却能开出这么美好的花朵?”小草微笑着说:“我不是橡树,也不是松树,我只是一棵小草,所以,我就尽力地开好我这朵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根据上述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