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DI创新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团体冠军,这真是个令人战战兢兢的消息。
B.在教育一线耕耘了四十年的赵老师将于年底退休,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C.大千世界似磁石般吸引着年轻人,但当我们在外流连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年迈的长辈在家望眼欲穿。
D.有效净化社会环境、挖除社会毒瘤、维护社会安定是对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庄严守护,因此,司法机关将一如既往地坚决用千钧之力、雷霆之势扫黑除恶。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挥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B.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C.瘦西湖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D.“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前夕,老师老生常谈为我们讲解着语言规范运用要点。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无病呻吟的作品,如何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B.百色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C.中华民族,淡定有勇,心无旁骛,只专注于复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勇于创业,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
D.经过两年的锻炼,他已变成一个身体强健,形销骨立的阳光大男孩。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她强聒不舍地说个不停,引起大家一致反感。
B. 在跟胡适的论战中,鲁迅对他的谬论断章取义,切中要害。
C. 这棵杨树栽了两年多了,已有一人多高、手臂般粗细,看来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D. 现在所谓的网络写手,说穿了只会做一些寻章摘句的粘贴工作而已,缺乏真正的艺术创新。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③。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减)
【注释】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养:供养。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趣:同“驱”。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B.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度(《出师表》)
C.入谓弟子曰 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4】甲文中的乞人和乙文中的孔子都不肯接受别人的赠与,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各自表现在哪些方面?
6、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②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山园:作者在江西带湖的居所。②床:指“糟床”,为榨酒工具。
【1】上片中用“________”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环境的满意;下片中用“_________”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与心虚。
【2】这首词表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7、活动过程中,小春选择朗诵冰心的诗《成功的花》,小秋选择朗诵朱熹的《劝学诗/偶成》,你在朗诵汪国真的诗《跨越自己》。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备注】:配乐朗诵,用欣羡坚定的语气诵读;重读“奋斗”“只”“牺牲”等词语;最后一句朗读时配上手心向上、缓慢挥臂作“洒”的动作。以求表现对“花儿”执着坚毅的赞扬敬慕之情。 | 跨越自己 汪国真 我们可以去瞒别人 却无法欺骗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 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 劝学诗/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
(1)请你仿照小春的朗诵备注,也备注一下你的朗诵。
(2)小春认为小秋选的诗,内容与本次主题不符。但你觉得可以,于是你为小秋写了一段朗诵前的导入语。
(3)本次活动将选出十位优胜者颁发奖杯。为此小春在淘宝网上购买10个奖杯(如下图,主体材质为玻璃),请你帮助他在“订单备注”栏中向卖家说明奖杯上的刻字要求。
订单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默写。
(1)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记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对文中加点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吱”字绘声绘色地描摹了筷子头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喷出来的情态。
B. “吱”字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那种动感、快感,富有神韵,真可具一字千金之效。
C. “吱”这个拟声词,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吃咸鸭蛋时的感受,表现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D. “吱”字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了大家手笔。
【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字,一个“善”字,集中有力地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鸭蛋和家乡人的赞美之情。
B. “一……就……”既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又表达出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赞美之情。
C. “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别处鸭蛋时的口感,在客观的对比中突出了家乡鸭蛋口感好的特点,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中的“特别”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家乡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蓄势铺垫,娓娓道来。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风俗”,这为下文主体“端午的鸭蛋”之风俗的独特而蓄势,同时也为此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B. 以小见大,美不胜收。作者在小小的鸭蛋中咂摸出生活的滋味,在小小的鸭蛋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思念家乡、思念故人之情溢于言表。
C. 大词小用,真情浓郁。“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中“肃然起敬”大词小用,夸张之中显露了作者的幽默,有力地突出了高邮鸭蛋的闻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扬之情。
D. 语言平淡,真情无限。汪曾祺用这种平淡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传达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方心灵的“理想国”。
【4】下列语言风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口语浓重,幽默风趣。 B. 古语渗透,典雅之美。
C. 平淡质朴,激情澎湃。 D. 语言“造型”,富有神韵。
10、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我市首个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在江苏航院开班。①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将使学员更加顺利地取得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②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材料科学、控制、通讯等技术发现,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高速成长期。③在无人机快速迅猛发展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有机无人”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瓶颈。④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为我市民用无人机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语意重复,应删去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省”的魅力
马军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辞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身,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以免重蹈覆辙。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可是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东汉官员第五伦,也属于“自省”的楷模。他一生刚正无私,奉公尽节,官至司空。当有人问他,是否也有私心时,他回答:“曾有人送我一匹世所稀有的良马,我虽没有接受,但每到举荐官员的时候,我却总是想起他。当然,最后并没有提拔任用他。还有,我哥哥的孩子病了,我一夜就去看了十次,但是,回到家就沉沉大睡了。等到我自己的儿子病了,由于公务实在繁杂,一次都没有去看,心里却忐忑不安,彻夜不眠。你看,怎么能说我没有私心呢?”据《群书治要》记载,第五伦对自己私心反省之深刻,简直达到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程度,终以“三公之尊”光耀史册。
⑤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身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了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片刻间,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自觉地犯错误。
⑥清代晚期的曾国藩,也深知这一点,他“自省”的功夫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在每天的日记中,他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地清扫。据记载,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过反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
⑦其实,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曾国藩则时时警惕,刻刻自省,以防止其泛滥成灾,冲垮他的人生堤坝。“坐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显然,曾国藩的一生,恰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被誉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⑧与前述诸贤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位能征惯战的将军,武功盖世,力能拔山,冲天一怒,四海战栗。可惜,他从不知反省,本来很好的一把牌,被他打个稀烂。陈平、韩信俱为人杰,但都不能为其所用,他俩先后跑到对手刘邦处,造成了项羽人生逆转,直至“四面楚歌”。那些颇具才情的人物都变成了他“败亡垓下”的掘墓人。很遗憾,项羽仍不自省,反倒将一切败绩,归咎于时运不济。最后,以“霸王别姬”而落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反省”作为一门必须完成的修身功课,显然十分必要。很多人因为缺失了这门功课,使得耳聪目明可望而不可求,身心安泰可期而不可遇。至于人生事业,更可能是盲人瞎马,大海捞针。
⑩“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7月13日)
【1】下列名言不适合做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 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选
B.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C.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D.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奥古斯狄尼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中的句子,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点。
B. 文中第⑧段概述“西楚霸王”项羽不自省而失败的材料,是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C. 文章第⑨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深入论证了“反省”十分必要的观点。
D. 文章第⑩段在上文充分论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出“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的中心论点。
【3】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请结合片段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本文曾国藩的自省是如何体现他的教养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校将举行班级篮球对抗赛,叶凡同学报名参赛,旁边的同学却起哄说:“瞧瞧你这小个,估计投球吃力,连球框都碰不着吧”。叶凡却说:“我个子是不高,但是我动作灵敏,可以负责传球”。最终叶凡在班级篮球对抗赛中获得了“最佳传球手”的称号。
以上这则故事唤起了你在生活中的哪些经历、体验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3)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