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是递进复句。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作者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了诗坛。
C.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D.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2、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 ;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 ;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①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②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③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④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
3、下列与各语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屈原》(节选)选自历史剧《屈原》剧本第五幕第二场。
B.《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选自《战国策》,该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重要典籍。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献身决心。作者戴望舒,诗人。
D.《海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形象描写,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战斗精神,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前景,号召劳动人民积极迎接伟大革命斗争。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币加入SDR篮子,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汇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走强、走稳奠定基础。
B.屠呦呦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喜讯传遍了大江南北,可谓是家喻户晓。
C.小明对受邀前来参加他的生日晚会的同学说:“今天我借花献佛,请你们一定要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D.对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5、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3)山间之四时也 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完成下列表格。
[甲]岳阳楼记 | [乙]醉翁亭记 |
① | 写山景 |
写朝暮之景 | ② |
③ | 写秀丽多变之景 |
【4】[甲]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 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 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 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中“折柳”二字语意双关,说说你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但是,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人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6年 | 4.25本 | 4.25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7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材料三)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材料三)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迷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政府和社会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关注。
【1】与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 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 从近年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看,人们数字化阅读量大大增加,而纸质阅读量没什么变化。
D. 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2】阅读上述材料,不属于导致民营书店衰弱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碎片化阅读更方便快捷,成本也更低。
B. 经营的入不敷出,及其他阅读方式的冲击。
C. 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
D. 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虽然大,但是普遍缺乏深度阅读。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关雎》)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⑧《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中间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自信助人成功
张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0、杀棋
王建华
①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②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③“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④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祺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⑤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四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犄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⑥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⑦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⑧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⑨“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⑩“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⑪“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⑫“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1】试简要分析下面的两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状态。
(1)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2)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
【2】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儿”的形象特点。
【3】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4】大家认为这篇小说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为精神“赋能”
①面对困难与挑战,不畏惧、不消沉,而是积极转换思维,将之视为难得的生活体验。这种乐观,堪称一种人生智慧。
②在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汤姆因为调皮,被姨妈惩罚在周六给篱笆墙刷漆。对于这份苦工,他并没有沮丧,反而干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围观小伙伴的兴趣。“有哪个男孩子每天都有机会粉刷篱笆墙呢?”他的态度,吸引大家纷纷加入刷墙行动。莎士比亚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人生难免遇到难题,与其在抱怨中被动应对,莫如转变视角、改变心态,用主动作为去化解困境。
③由此联想到浅层感知和深层认知的关系。历史上,法拉第曾安排一名学生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因为无法忍受日复一日的枯燥,学生不久就走了。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不过学生可能忽略了,科学探索与研究,需要的正是不惧失败的坚韧、孜孜不倦的守望。记下数千个“不”,最终得出一个“是”,这是科学研究的特性、规律所在。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再枯燥的环节,也可以被当作触发灵感、探索创新的必要过程来对待。
④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客观环境的确会影响心境,但改造环境、改变心境的“最终解释权”,还在于我们自己。“当代愚公”黄大发,一直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将数十年的拼搏奋斗注入修凿绝壁天渠之中;“云岭工匠”耿家盛,“30年磨就‘一把刀’”,改进了400余项零件生产工艺。为什么他们能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答案不只是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关键还在于主观上对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有深刻认同,对遇到的问题能辩证看待。
⑤在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检修的过程。面对时常不期而至的磨难与挑战,只有善于变现实压力为前行动力,才可谓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些人总是“生活在别处”,认为现实充满苟且和琐碎,不切实际地将生活的美好寄希望于远方和未来。以倦怠的心态敷衍工作,遇到点麻烦就临阵退缩,不敢直面生活的考题……凡此种种,从表面上看是个人能力有所欠缺、态度有所懈怠,本质上则是思想的速率与容量无法匹配生活的变化。如何为精神“赋能”,多一点多向度应变思维,十分值得思考。
⑥“凡物皆有可观”。苏轼当年“自钱塘移守胶西”,尽管当地灾荒不断,完全比不上杭州的富贵繁华,但他主动作为,不仅使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也在尽责履职的同时,领悟到“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生活的幸福,取决于行动的力度,更取决于思维的宽度。凡事多看“另一面”,不畏浮云遮望眼,那么哪怕生活再平淡,一个人也可能拥抱与众不同的精彩。
(《人民日报》2018年5月9日 作者:何冠军)
【1】什么是为精神“赋能”?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和第④段列举的事例可否调换?说说理由。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2、作文
题目:温暖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