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期,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新冠病例,这再次提醒我们接种新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刻不容缓。
B.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愈发鲜腴起来。
C.广东省自上而下的周密部署,推动了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D.“兄弟,我新店开业的那一天,花车、店内布置等事情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您的鼎力相助让我感动不已,谢谢您!”。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受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D.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期间,来扬州观光旅游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 央视在报道中表示,惟妙惟肖的扬州剪纸,正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创意者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D. 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4、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篇散文,用非常 、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百合花》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 。
(3)他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4)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 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A. 精彩 味道 慈祥 庄重
B. 精彩 风味 安详 庄严
C. 精练 风味 安详 庄重
D. 精练 味道 慈祥 庄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②非学无以广才( )
【2】将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丈夫君子的德行,宁静专一以修养身心,俭朴节约以培养品德。
B.品德高尚之人的品行,宁静专一以修养身心,俭朴节约以培养品德。
C.丈夫君子的德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D.品德高尚之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3】分析选文中“静”的含义。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说“老夫聊发少年狂”,请结合词作内容,说说苏轼是如何表现“少年狂”的。
【2】这首词言“鬓微霜,又何妨”,巧的是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出现了白发-“可怜白发生”,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示例: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______体现了一种______的精神,这种精神是_________。
(3)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练。(选做2个)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8、数字人也“穿梭”在唐诗宋词中。你如果热爱诗词,或许可以邂逅吟诗作赋的数字“苏东坡”、意气风发的数字“李白”……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数字人”吟咏擂台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
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丙辰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夜他通宵畅饮,大醉。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下面,有请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水调歌头》。
(2)乡愁,是萦绕在旅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乡愁是王湾在北固山下触发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用捎家书传达对家人的思念;乡愁是温庭筠晨起早行,满目美景却挡不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愁绪。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情“诗魂”李商隐把九死而不悔的痴情苦意与爱情追求写成了千古绝唱。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李商隐的《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随风吹笛
⑴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⑵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⑶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⑷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⑸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⑹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⑺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⑻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干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⑼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地颤动。
⑽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典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⑾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绝,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地感叹。
⑿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⒀可惜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⒁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⒂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阅读文章,请谈谈以“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1)—(5)节,请概括风雨中“竹笛”声的特点。(3分)
【3】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
②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4】在“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3分)
【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形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筐箩,用小萝四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筐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⑤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⑥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断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⑦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⑧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锦绣花团。
⑨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
⑩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⑪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⑫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1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所写的窗花,既有风景,也有传说和生动的故事,内容丰富,给平时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浪漫。
B.作者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喜爱之情,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
C.文中对奶奶剪窗花时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老人形象。
D.文章结尾写去年春节“我”和对面人家都贴着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看出窗花样式越来越单一。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______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喻体是______和______。
(2)从文章结构上分析这段话的作用。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窗花,却详写了奶奶剪窗花的场景和师父做窗花事业的内容,请从立意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有人说,题目“窗花舞”中的“舞”字准确传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
①他是那种连一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拗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②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候,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操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他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③我大吃一惊:这老头居然有这么小的儿子!但很快想到这是在农村,晚年得子的现象多着呢,何况农民都显老,看起来像个小老头的他说不定只有40来岁。
④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蹿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我又开始训斥他,怎么将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 我懒得听他解释,冲他摆摆手说,我来教你怎样开搅拌机吧。
⑤他很快学会了怎样操作搅拌机,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我看见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块。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我说搅拌机上的水泥灰就不要弄了,反正一开工就又脏了。他却嘿嘿地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是旧机器,今天就变新了。”望着认认真真清洗搅拌机的他,我忽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⑥工地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来。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他新衣服上厚厚地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啥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水泥灰。我从工地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回来时,看到他的那只手还在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⑦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尽管隔了用铁片搭成的围墙,校园里的嘈杂声还是清晰地传来。每当上下课的铃声响起,他都要情不自禁地用手拍得更加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被那只不停拍打的手累的——他既然怕弄脏新衣服,为什么又穿着它来工地;新衣服脏了洗洗就可以了,这样不间断拍打,再好的衣服也容易坏呀!
⑧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他忽然触电般脱下新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穿回到身上。他那件被抖落水泥灰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接着又传来另一个孩子的声音:“你爸爸是不是这里官最大的?”循声望去,两片铁片的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⑨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拍打了一个上午衣服上的水泥灰,只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⑩儿子哼着歌儿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一直拍打衣服的手,边揉还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间涨红了脸,他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⑪我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
【1】第④段加点词“嘎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头”能找到工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⑤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老头”很能干,很快学会了操作搅拌机。
B.儿子对他的大声赞扬让“小老头”十分开心。
C.“小老头”有洁癖,看不得搅拌机上有灰尘。
D.“小老头”工作很认真,清洗搅拌机很负责。
【4】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5】请说一说本文题目的作用。
12、作文。
生命中, 悄然绽放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