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宽宥(yòu) 领略(luè) ##dot## 箴言(zhēn) 娇揉造作(jiǎo)
B.诓骗(kuāng) 中伤(zhòng) 恪守(kè) 自惭形秽(huì)
C.制裁(cái) 灌概 (gài) 妖娆(ráo) 间不容发(jiàn)
D.脊梁 (jí) 濡养(rú) 流俗(sú) 相得益章(zhāng)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诓骗(kuāng) 坍塌(tān) 成吉思汗(hàn)
B.拮据(jié) 恣睢(suī) 根深蒂固(tì)
C.褴褛(lǚ) 桑梓(zǐ) 良莠不齐(xiù)
D.恪守(kè) 嗤笑(chī) 自惭形秽(huì)
3、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海外网11月2日电奥地利首都維也纳市中心,一个犹太教堂附近发生枪击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该袭击事件中一名奥籍华人因伤势较重,不幸遇难,另一名中国公民同样受到枪击,在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当记者采访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时,你应该这件说:( )
A.谁让他们祟洋媚外的,非得出去当三等公民,活该受伤!
B.海外的华人应该购买随身的武器,随时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C.中国现在很强大,发展速度之快是在外的华人无法想象的,他们赶紧回来吧。
D.我们期盼恐怖分子被严惩,也期盼着西方国家治安好转,海外华人没有人身危险。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隧洞 劝诫 默守 取义成仁
B.伶俐 发泄 怨怅 形消骨立
C.带挈 商酌 拜谒 不屑置辩
D.盘桓 笑涡 槐梧 望眼欲穿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嘉肴》)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是面墙之士 问今是何世 物是人非
B.然后能自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辗转反侧 反本溯源
C.人之为学 其此之谓乎 十室之邑 君子之交
D.不知其旨也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必先苦其心志 名副其实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作者以“虽有嘉肴”设喻类比,以美味类比至道,引出观点,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性强。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理解:学习后知道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就会严格要求自己改进不足,教人后发现理解不了的地方,就会不断完善,所以学与教是相互的。
C.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翻译:(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理解:作者阐释了为学与环境的关系,指出学习需要不断地改变学习环境,适应新的环境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D.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翻译: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理解:孔子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后天学来的,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
【3】【甲】【乙】两文段都阐述了学习的方法,结合文章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阅读《行路难》,请对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2)阅读《满江红》,展开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7、学校要求教室里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论语〉十则》中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4)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
(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调动想象,迅捷如飞地回到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 童真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作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⑧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⑨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⑩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地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得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⑪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⑫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⑬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分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⑭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 情节 | 心情 |
街边瓜果店 |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 ① |
早市 |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 心中为难 |
广场 |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 ② |
③ |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 惴惴不安 |
家中 | ④ | 无比欣慰 |
【2】细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1)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
【4】文章第⑬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10、学校九年级开展“走进 COP15”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国际生物多样性会标宣传画。
材料二:
COP15 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英文简称,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COP15的大会分为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为两个阶段在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引导国际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政治意愿,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5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一的图案进行解说。
【2】结合材料二,说说“COP15 大会”召开的意义。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解码紫鹊界梯田
①“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今年7月,新化全县都在“喊渴”,280座水库一度干涸了82座,1.71万口山塘有六成见底,惟有紫鹊界不着慌,“我们这儿几乎没为水发过愁”。
②雪峰山方圆数百里,唯独紫鹊界拥有大规模梯田。躲在景观背后的是水的神奇——梯田对水极度依赖,可登上紫鹊界一座座山头,你看不到一座水库,也看不到一处塘坝。
③高处远眺,紫鹊界满目葱茏,绿色在山顶密集,仿佛圆形礼帽,紧和在每一处山头。林中细看,植被错落,层次分明:最上层为松、柏、枫等乔木,枝繁叶茂;其次为出茶、紫荆等灌木,密织如麻;三层为厥草和落叶,铺厚如被;四层为树、草之根,盘根错节。
④雨水被小心翼翼地接纳。小雨只沾叶湿干,水滴直打地面;中雨经树枝和树叶接纳后成水滴下落,但无坡面漫流;暴雨经林草落叶接纳后,均匀浸入土壤,地面有缓慢漫流,但无急流。
⑤茂密的植被成了梯田水源最好的涵养载体。据统计,紫鹊界的林田比例约为2:1。可答案显然不止这一个,否则便无法解释:雪峰山区方圆数百里,植被条件类似,为何唯独紫鹊界能有梯田?
⑥紫鹊界地质结构为花岗岩,整个山体好似一座花岗岩磐石,基岩完整无缝,如一块不透水的“锅底”,阻隔水源下渗。
⑦这与新化县东部乡镇的石灰岩地质形成了鲜明对比。那里的农民绝受干旱之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石灰岩的渗漏性——水塘和小型水库布满山间,可不争气的底座“千疮百孔”,难以存水是最大的烦恼。
⑧更多的奥妙便藏在土壤之中。走在紫鹊界山头,随手抓一把泥土手中搓揉,黏土落下,留下的都是沙粒。这种由花岗若风化而形成的沙壤土,颗粒较粗,孔隙率较大,其独特的含沙量,让紫鹊界成为一座巨大的海绵体,既能最大限度地吸纳雨水,又保证水流以适中的速度匀速流动。
⑨当地村民常常在外地人面前展示这样的“魔术”——雨水丰沛时节,在土壤中随便插一根水管,水便自流而出。
⑩据统计,紫鹊界梯田区域内,山体土壤最大储水量为1200至1500万立方来。专家测算,就算山上久旱无雨,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20天,用水一般无虞
⑪植被、岩石和土壤的精巧组合,勾画出紫鹤界自流灌溉水源的奇妙。
⑫先民们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捕捉其中精要,流传下来的,还有独特的耕作方式。
⑬在紫鹊界,古老的灌溉水路至今被村民们严格遵循。“每一处水源大约可以管20级梯田。”“上水上灌、下水下灌、借田浇灌”的传统在村民们之间约定俗成,许多灌区内常有的争水纠纷,这里几乎不存在。
⑭没有人说得清如今的灌溉水路何时形成。村民只知道老祖宗以水定田,才有了如今梯田的模样。后人哪怕想在此基础上多开垦几亩,也无一成功。这让紫鹊界稀田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大自然的馈赠令村民们心存感激,也让他们心存敬畏。
⑮同样古老的耕作方式还有冬浸田。每年水稻收制过后,须放水浸田,直至第二年插秧。目的在于以田保水。灌溉水源虽绵绵不绝,可流量均衡,农闲时分岩不保水,农忙时便不够用。另外的用处在于保士。沙壤土如若没了水的浸润,极易干裂。春耕时,开裂的田埂无法蓄水,老天也帮不上忙。
⑯人与自然的安然相处,延续着紫鹊界水与田的奇妙,其启示意义至今仍未褪色。
(《人民日报》20181019删改)
【1】无塘无库,无井无泵,紫鹊界却从不为灌溉水发愁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12、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青春,有理想,有抱负,有进取心,能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自强不息。
——青春,有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成就感。
——青春,经常保持活泼开朗、奋发振作的精神状态。
请以“青春”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