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青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恰当使用关联词语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因为“新冠”疫情来势凶猛,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C.尽管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我们就能走遍万水千山。

    D.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 2、下列句子中注音和字形均正确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ēn)外妖娆。

    B.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撕哑(yă)的喉咙歌唱。

    C.一代天娇,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

    D.那轻,那娉(pīng)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学生周国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B.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C.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重要,制度建设比事后追责更重要,所以反腐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杜绝腐败。

    D.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让其它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宽(yòu)        级(shí)       菜(yūn)       为人知(xiǎn)

    B.发(zhèng)   杂(chān)     (héng)     忧心忡忡(chōng)

    C.望(liáo)        (záo)       (bó)        不知所(cuò)

    D.蓄(zhù)        首(qiáo)     (huì)        其实(fù)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背:远离。②比:连续,常常。③登:丰收。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⑤葺():原指用茅草覆盖房 子,后泛指修理房屋。⑥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⑦瀹(yuè):煮。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太守之其乐也   (2)太守

    (3)余自钱塘移胶西   (4)时相与登览

    2用“/”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台 高 而 安 深 而 明 夏 凉 而 冬 温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人乐 人固疑余不乐也 B.醒能述文者   修补破败

    C.醒能述以文 发之白 D.游人去禽鸟乐也  闻赋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5(乙)文中点明“超然台”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文以“乐”为主线,(甲)文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乙)文表现了苏轼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用四字短语填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州西阁。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处代指同甘共苦的将士。

    1古人认为“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一句中的“恍惚”“逶迤”十分传神,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所描绘的画面。

    3结合注解①和颈联尾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在本诗中所抒发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书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每本书在内容上,必然会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读书时,一方面要虚心体会,努力研求其中的深湛义蕴;另一方面还要有批评态度,要辨识前人思想的偏失。 要虚心, 要保持批评精神,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读书时勤于思考,加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能在前人已经达到的水平之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若盲目迷信典籍,缺乏批评精神,只能使思想陷于停滞,那是不足取的。

    (摘自张岱年《<读书文萃>序》)

    (材料二)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摘自朱光潜《谈读书》)

    (1)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既……又……只有……才…… B.不仅……而且……如果……就……

    C.既……又……如果……就…… D.不仅……还……只要……就……

    (2)根据上下文,哪一项的诗句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最恰当?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中介绍的读书方法,完成下面的图表。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强烈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难得淡定

    陈鲁民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苏轼的词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简析其作用。

    【4】从全文看,淡定具有怎样的内涵?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花布袋  苏颉

    ①在我家柜子里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个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

    ②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这个是用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了又改,改了又穿的花衣服缝制的;那件是用哥哥弟弟们敬畏的钟馗捉鬼挂画改做的;还有父亲的打着补丁凡立丁裤子缝制的;甚至还有装化肥的蛇皮袋等,加上母亲密密匝匝地粗针麻线,小时候的影像一幕幕就在眼前浮现。

    ③其实,在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后,因为村民不再种植棉花,这种专门为收摘棉花而缝制的工具似乎早就应该束之高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精明能干、素以节俭著称的婆姨见缝插针,开动脑筋,让其能在上树采摘果子、下地挖菜时用处更加实用,并争相效仿。雨后的巷口村头,你经常能够看到婶婶、大妈们一个笸箩,一把“王麻子”剪刀,飞针走线制作“花布袋”:将一块布对折,两边缝合,四周加沿,上面留口,沿边角缀上两根长带子,足以绕腰一周系上,腾出两手来采摘作物;或者两根带子扎上跨在肩上运送农作物的简单用具,一两个小时就会在说说笑笑中轻松完工,在一片称赞声麻溜纯手工开赶制另一个,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④在小城,这个灰头土脸的“潘多拉”在一开始出现时一度颇为尴尬:在“十指不沾阳春水”(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养尊处优)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可是,一旦品尝过初春的小蒜、白蒿、槐花、桐花、荠荠菜;品味过炎夏的杏子、桃子、李子、樱桃果;享受过金秋雪梨、石榴、玉米、红枣苹果;分享过隆冬的核桃、大葱、小米、红豆、大萝卜;更不要说土鲜蛋,自家种植、压榨的葵花油、芝麻、绿豆等绿色食品了,一个个朋友对此都是盛赞不已、熟悉不过。

    ⑤在这条爱心食物链上,受惠的是我,受累的是弟。经常奔走在城乡两点一线上的他,总要早早起床赶来我家,配送老妈备好的物件。不凑巧遭遇到我家无人,就将拎着大包小袋东西寄存在门卫;有时候赶时间还要带着大包小件的去上班,搞得整天跟个小商小贩差不多。我决定要和母亲摊牌,口气极尽温和、诚恳、婉转,企图劝阻母亲在这个商品泛滥的年代改变思想,不要再惦记给我们带食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卖的东西让孩子吃,我不放心!只要吃了好,管他别人怎么想!”“嫌多,吃不了可以送邻居,送同事!”母亲说着话又去地里挖菜去了,头也不回。

    ⑥花布袋,在母亲的坚持下,和琳琅满目的包装同在,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乡之间,带来的美味在舌尖上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和记忆。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发现它也可以有些新的去处: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归程里越来越多的大鱼、大肉、猪大排、小笼包、上海点心、潮式老婆饼、叫花鸡、香酥鸭、药品、衣物和年货等,一度也和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留恋。

    ⑦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路过门岗,知道可能不再有大爷喊我取东西的声音,径直而入,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弟媳:“四姐,知道你喜欢吃人菡,我特地在地里采摘了一些,很新鲜的,记得去取啊!”,我回头一看,大爷正高喊着我的名字,大老远就能看见那灰白而温馨的身影。

    ⑧母亲不能自理了,意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花布袋”也就停滞了脚步,不再往来与城乡之间,中断了母女之间这条绿色的运输线。偶尔整理衣物,从柜子角掉出来的一个“花布袋”,让我眼含热泪,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

    1阅读全文,说一说“我”对花布袋的情感变化。

    ⑴小时候,“花布袋”是母亲的传家宝,“它”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

    ⑵在小城,__________________

    ⑶习惯了“它”的存在,____________

    ⑷母亲不能自理了,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⑴在“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

    ⑵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

    3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一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4分析题目“母亲的花布袋”的含义和作用。

    5结合情感主旨,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这句话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28英寸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完美!我心底突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

    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____________。

    来源:《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

    【1】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

    _____________→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被偷→③___________→④骑电瓶车,载我兜风

    【2】赏析下列句子。

    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3】第段划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材料二;

    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去迎接生命的挑战。

    材料三: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