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屏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英国独立电视新闻记者:尽管看到今天上午乌克兰形势的最新变化,你似乎认为和平仍然可能,习近平主席是否计划与其好友普京总统通话,呼吁保持冷静,寻求外交解决?

    华春莹:和平的大门永远都不应被轻易关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_。中方一贯主张各方尊重和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努力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我昨天介绍了中方为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所做努力。习近平主席近期和马克龙总统通话以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视频出席幕安会时都呼吁各方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切实负起责任,为和平而努力。

    ——《新华网》

    ①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失控

    ②采取建设性行为

    ③我们仍然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

                        ④尽快缓和事态

    ⑤即便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了今天

    A.⑤④③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④⑤②①

    D.⑤③②④①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言(jiǎn)            守(kè)             (yí)             捏作态(niǔ)

    B.然(mào)             养(hán)            堪(kān)             大发雷(tíng)

    C.取(jí)               (xún)            如(pì)             彬有礼(bīn)

    D.(chí)             (xiàn)          (gà)             自吹自(léi)

  • 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武松,绰号“行者”,勇猛刚强,胆大心细,重恩情有智谋。“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棒打洪教头”“夜走蜈蚣岭”等都是有关他的故事。

    B. 《泰戈尔诗选》中,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C. 《艾青诗选》中,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 《唐诗三百首》题材广泛,共收录了77位唐代诗人共三百余首作品,按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格调高雅,在唐诗背后,有大唐风范,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亵渎   制裁   鸠占雀巢   矫揉造作

    B.忧戚   瞥见   抽丝剥茧   形销骨立

    C.摇曳   濡养   眼花缭乱   侥有兴味

    D.旁鹜   恪守   李代桃僵   不可明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至若:

    (2)天下之忧而忧   先: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选文前两段在句式、音韵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4】“出世”是远离现实政治,逍遥处世:“入世”是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范仲淹身上具有鲜明的“入世”态度,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白居易身上体现的是何种态度,为什么?

    【链接材料】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颜采纳……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提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回千顷。复浚六井,民赖其汲。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释】①诊:灾气:恶气。②丐:乞求。③钟泄:蓄水泄洪。④浚:疏通,挖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北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蔷薇:花木名。品类繁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1】词作者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季节的景物,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班级开展了“英雄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活动一:识英雄】

    不辞辛劳,为民搏,是为英雄也。泱泱华夏,纵横古今,回顾往昔:谱一曲,诵不尽文天祥一片丹心光耀古今;诗一首,吟不完史可法一腔热血捐躯赴国;文一篇,写不全戚继光十年驱驰纵横戈壁……古时英雄情谊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甘愿捐躯赴国难的大义凛然更让人满心戚然。这杀身以成仁的奉献精神绵亘至今,和平年代,它变成了另一种平凡的坚守,化作肩上的重担,引无数新时代的英雄继续与国共行。

    【1】上文是班长在本次活动中的开场白。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词词性相同,且都是名词。

    B.文中画横线的短语“纵横古今”“大义凛然”结构类型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这几句话构成排比句,属于并列复句。

    D.文中的省略号作用是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活动二:赞英雄】

    【2】活动进程中,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为了及时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资讯,需要概括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请你帮助完成。(20字以内)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刘欢)   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官方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发射,顺利踏上与神舟十四号的会合之旅。

    据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30年金牌老将再上阵,有哪些升级和改变?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舱三船构型,其中的三船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活动三:论英雄】

    【3】《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间“兄弟情”是一大看点。“兄弟情”是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兄弟情”是危急关头,拔刀相助;“兄弟情”是你中有我,生死相随。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上面提示,就任一方面谈谈“兄弟情”的具体表现。

    A.花荣与宋江       B.李逵与宋江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选答题: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⑧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⑨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⑩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 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30日第4版,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的“绊脚的石头”喻指什么。

    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曾经有过的落日

    陆平

    ①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 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而那个时候,你或许正伫立在高楼层自家温馨的窗前,或许正漫步在旷野宁静的小道,或许正骑着车子在下班的人流中。

    ②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大地是一片温和得无法表达的金黄。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而那里,炊烟早已经袅袅飘起,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甜美的梦。

    ③那回出差回来,邻座的小女孩奶身奶气地唱起一支熟悉的歌:“……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进童年的时光……”童稚的歌声天真、质朴。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那一刻的落日随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一种不舍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落日实在并不比东升的旭日和朝霞低下,尽管人们习惯于对朝阳的赞美。

    ④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傍晚,一车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连导游也是一副恹恹的模样。这时,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展开一幅迷离的情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正如朦胧之中的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这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赐予,这种灵犀相通的感应,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是属于我的一个人的专利,因为同行者沉溺于旅途的困顿,不再生成这种雅兴。

    ⑤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

    ⑥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找到最后归宿的汩罗江之前,无疑也经历过大多的日出日落,也承受到了沐浴,他在《天问》中感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日出日落也给他的心灵带来深长的震动。

    ⑦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到那高高的十字架上,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定在心里想着: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

    ⑧落日的故事太多,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每一个发生在落日下的故事。

    ⑨可是每个活着的人都会面临落日,即使千百年以后的日子里,落日依旧。后人无法记得太多的前人,哪怕最亲爱的长者,可是每一个后人都将经历落日,都会想到曾经有过的落日——最美、最热烈地燃烧。

    1通读全文,思考作者由眼前的落日联想到哪些曾经有过的落日?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

    4文章为什么以“曾经有过的落日”为标题?

  • 11、作之不止,方有不凡

    ①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则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启示人们,在时间的累积与行为的重复之中,蕴藏着惯性的力量。不禁联想到《资治通鉴》记载的一则故事。战国时,魏国国君安釐王与孔子第六世孙孔子顺谈及某人,认为此人有作秀之嫌。对此,子顺回答:“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也就是说,无论动机如何,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最终让习惯与本性自然融合。可见,推动良好的行为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关键在于“作之不止”。

    ②人贵有恒。事实证明,但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有恒心、有毅力的强者。他们聚焦主要目标,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坚持中集聚力量、成就作为。“时代楷模”王继才在条件艰苦卓绝的开山岛上为国守岛32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当代愚公”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古人说得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葆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蓄积水滴石穿的韧劲,一个人终将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③“作之不止”,关键是要向上向善,将好的品行、好的习惯贯穿始终。否则,一旦思想迷航、行为迷失,只会误入歧途,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不久,多名落马高官的忏悔书或处分决定公开展示,引发不少人的思考。其实,很多贪腐分子初入官场时,也曾严格要求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随着日益掌握权力,他们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积小错为大错,积小恶成大恶。习惯中也藏着魔鬼,令人不得不思之、慎之。

    ④“作之不止”,本质上也是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过程,警示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不断纯洁党性、修身律己。宋人吕本中在《官箴》中总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是对封建官吏的要求。对于今天的领导来说,为官从政更当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强化自我约束,及时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不给思想开“天窗”,不给行为留“暗门”,真正做到心有所惧、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勇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才能以苦干实干赢得群众的衷心认可。

    ⑤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要想避免中途出局,必须拥有持久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严格以求、“作之不止”,不是为难自己、屈就自己,而是改造自我、成就自我。崇德向善、“作之不止”、勇毅前行,一个人终能让好习惯转化为行为自觉,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遇见更美好的人生风景。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之不止”的含义。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除了运用道理论证,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再举出两种论证方法加以进行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作文。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当中,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全红婵夺得金牌,她跳的五个动作,有三个得了满分,总成绩也创造了新的历史。

    尽管年龄不大,但在全红婵身上也透露着少年老成的稳重:“奥运会也就是跳五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对于“天才少女”的称号,教练表示她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刻苦训练换来的,“全红婵每天练习400多跳,每次训练都全力以赴,她值得她的成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