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喑哑(àn) 逮捕(dǎi) 尴尬(gà) 相形见绌(chù)
B.扶掖(yè) 拮据(jù) 佝偻(gōu) 鞠躬尽瘁(cuì)
C.阴霾(mái) 蹒跚(pán) 谄媚(chǎn) 忍俊不禁(jīn)
D.剽窃(piāo) 襁褓(qiǎng) 羞赧(nǎn) 咬文嚼字(jué)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李白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C.《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他字希文,谥号文正,他不是“唐宋八大家”。
D.《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张岱,文章描写了作者到西湖湖心亭看雪时的所见所感。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B.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叫人读了兴趣索然,味同嚼蜡,那就不如无诗。
C.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于经典诗文信手拈来,巧妙引用,足见他深厚的国学功底。
D.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4、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这两句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着献身之意。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1】解释加点字。
(1)伛偻提携(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4)宴酣之乐(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从写景的角度,对语段(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4】语段(一)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亲民爱民;语段(二)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6、古诗词鉴赏。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唐)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释)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7、为了激发同学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学校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级举办“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时,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四则故事,其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杨时程门立雪
B.祖逖闻鸡起舞
C.范仲淹划粥断齑
D.苏秦刺股苦读
(3)李辉同学被推选为班级“自强之星”,接受了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采访,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小记者:李辉同学,你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辉: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它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价值,解决外部矛盾,并极力保持独立的人格。
小记者:请问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李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刘方平)
② ,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温庭筠)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④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白居易)
⑤李清照《武陵春》中描写词人愁之深重的诗句是: , 。
⑥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辛弃疾)
⑦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诸葛亮)
⑧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9、阅读《君子之道》,回答下列小题。
君子之道
①“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②君子必守道。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心系苍生,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④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刚正不阿,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屈身事权贵,阿谀奉承,君子不齿。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
⑤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是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⑥君子之言,言必行,行必果。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君子之诺,重于泰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君子相交,可以袒怀心思,可以全然相托,因为君子一旦承诺,必然是以性命践行之,绝无半点反悔。
⑦何谓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时下某些人,喜欢照搬西方,处处学做绅士,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素质与涵养。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足以与所谓的绅士礼仪相媲美。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即使困窘隐居,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君子之道”包含哪些内容。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______________)
【4】下列材料放在第几段内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
第________段
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谈作文
朱光潜
①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②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记载:“《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Vyetnik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的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③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此外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誉清一遍,在誉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誉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④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
⑤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⑥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在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洎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卜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白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⑦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请你找出统领②③段内容的一个句子,工整无误地抄写在下面。
【2】写出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第①段“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这句话提示下文是从“天资”和“人力”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B.第②段引用托尔斯泰的儿子的讲述,赞美了托尔斯泰严谨、负责的创作态度。
C.第⑤段“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强调真正明白写作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D.作者认为初学作文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因为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做议论文容易空疏俗滥。
11、草木旧知
鄢虹
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北京入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可有雪,彼时银杏正值转黄之时,不经冻,大雪一压,冷雨一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也湿漉漉地落了一地,让人心里直叹可惜。
放在五六年前,深秋时的北大,当属31楼底下最热闹。黄得亮堂堂的一小段路,处处车马喧阗,长枪短炮架着扛着,还时不时有拍婚纱照的。楼前的银杏慷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头顶依旧枝柯蔽日,风起时,还在纷纷地落。
如此盛景,至多不过三五日,早了叶子尚未黄透,晚了零落稀疏,最要紧,得有好天气养着。我刚入学时,北京的蓝天尚属寻常。只要不下雨,澄蓝的天,真是浸透着阳光的海,令人时时想起林庚先生。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一如好酒陈年。若得上天成全,中途没有雨雪搅扰,最终熟透时,便可醉人心目。
一开始只要那前后十来日没有雨雪便好。深秋雨,初冬雪,皆湿冷入骨,若连日有此,银杏必伤神韵,黄得瑟缩衰颓,失却应有的鲜洁明润,且不等放晴便稍稍零落。后来,尘霾渐起,不见长安,爽快的碧空黄叶,便更难见到了。前年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楼前银杏颇遭戕损,元气大伤。昔年盛景,竟如华胥一梦,言之思之,已渐使人恍惚生疑。
学校这几年拆了不少老楼,捎带着折了的植物多了,28楼北面的杨树,亦在此数。
刚来北京时,我还没怎么见过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九月开学,慌忙间十月又匆匆过去,十一月入秋,北风乍起。每天从31楼出门,走过博实超市前的那条小路去上课,头顶都有一片震耳欲聋的海,滚滚地朝前涌。
那时才知道什么叫“高树多悲风”。南方的芭蕉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北方轰轰烈烈的秋声,也着实让我惆怅了好一阵。过不了几天,这些北方的树便开始落叶。杨树太高,树叶又密又大,罡风一吹,漫天落木好似没有来处,直教人逃都逃不出去,如果再来一场雨逗引秋心,当真能让人无可奈何。
等到看惯落叶,听惯秋声,已经在北京待足了两三年。此时不甚在意秋天的杨树,却总是在春末夏初时纳闷:明明刚长了嫩叶,怎么就绿得这么深了?
只在此春中,春深不知处,时日悠闲,是该有此一问。据说春天的满城飞絮,有一多半是杨絮,渐暖时分,偏偏飘出一场“雪”来,蒙蒙乱扑行人面,也是先前没见过的景象。常走的那条路上,种的似乎是加拿大杨,属黑杨之一种。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毛白杨,灰白的树皮上有菱形散生的黑色皮孔,很好认。不知黑杨因何得名?入夏以后,这树倒真是绿得发黑,熏风过处,带角质层的阔大叶片翻腾出粼粼的白光,看得人犯困。
我从没想过它们会被砍掉,也没想过要给它们拍照,再相见时,数了两遍路旁突兀的树桩,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日本有个说法叫一期一会,所有的相遇,都当它有今日无明日,想做的事,该尽的心,不要留到下次。彼时无端想起此语,只觉其见事通透。
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生死盛衰,人亦难免,何况草木?不过曩昔相识,影迹尚在,一旦过其旧址,难免怀想,平白生出几段絮语,聊遣愚衷罢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3月03日15版)
【1】作者说“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是什么使作者生发如此感慨?请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赏析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分析“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一句,说说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些什么。
【5】“生死盛衰,人亦难免……”,请结合原文,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到“一期一会”。
12、题目二:
在北京北河沿大街上有一家名为“二零四零”的特色书店,店中只售卖2040种图书,一半来自时间的选择:从人类图书历史中,精心挑选迄今最经典的1020种,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复原文明演进的每一个深刻足迹;另一半则来自大数据的选择:从当下最畅销的图书中挑选前1020种。最近,书店还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创新玩法——面向全社会招募“一日店长”(详情见下面招募令)。
假如你有幸得到“一日店长”的机会,会是怎样的情景?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二零四零书店一日店长招募令
如果你曾有开一家书店的梦想,而且仍想完成它,这里可以给你一次100%的店长体验。从推开店门、戴上店长胸牌开始,你就拥有书店一整天的经营权。
这天除了卖书,你也可以邀请朋友们来书店相聚,在书与时光的交错中,发现匆忙生活里的小惬意。
当然,我们会给你店长的体面:当日营业额的30%是你的报酬。
二零四零书店是一个安放精神世界的星球,希望在这里的这一天你过得开心。
要求:⑴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⑵字数在600–800之间。⑶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