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宫中,汗青代指史册。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C. 《怀疑与学问》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造宣言》出自《陶行知全集》。

  • 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夜泊水村

    陆游〔南宋〕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①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②绝大漠:横渡大沙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③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西晋亡后,士族大臣常到新亭饮酒,因河山沦陷而落泪,只有丞相王导怒斥其应收复神州,不能像亡国奴那样哭泣。

    A.《江城子》上片结尾处词人以孙权自比,挽弓射虎的雄姿是词人“狂态”的象征。

    B.《夜泊水村》颈联以工整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C.苏词“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和陆诗“绝大漠”都借典故传达出作者对自己建功立业的信心,真实地描绘出诗人奋勇杀敌的形象。

    D.苏词情绪高昂,豪言中又蕴含委婉殷切的期盼;陆诗语言低落,悲歌中又显出深沉雄伟的气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嗓子从小就嘶哑,你就别勉强他学唱歌了。

    B.她演技炉火纯青,驾驭角色的能力之强,使人们怀疑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做到的。

    C.赵锐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文艺方面能力突出,同学们对他的丰功伟绩赞不绝口。

    D.爸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依赖电脑,要自己先动动脑筋去思考。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韩非是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韩非子》。

    B. 法国作家莫泊桑、德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成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令”,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如:对别人的父母分别尊称为“令尊”、“令堂”。

    D.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在江淮间攻略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劫掠,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辞厉:言辞激切。③定交:结为朋友。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在江淮间攻略商旅_______ 联系课文法: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2)机重之_______ 查阅字典法:《古代汉语词典》“弥”的义项:①遍布,满。②更加。③缝合,补救。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弥”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

    【2】用“/”为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渊 既 神 姿 锋 颖 虽 处 鄙 事 神 气 犹 异

    【3】翻译句子。

    (1)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2)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

    【4】《世说新语》从内容上分为36类1130则。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结合下列提示,推断本文被列在哪一类,并说说这样推断的理由。

    A.“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阿) B.“雅量”(指人的宽广胸怀)

    C.“容止”(指人的仪容举止) D.“自新”(指改过从善、重新做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上阕中“钩”字不仅写月之形,表明时令,还有深意,请简要表述。

    2结合词的内容,探究“一般滋味”有哪些意蕴。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依靠着假肢,经历了冻伤、截肢、癌症、血栓等众多伤病挑战,从珠穆朗玛峰南坡登顶,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残障人士,也是继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之后全世界登顶珠峰年纪最大的残障人士。

    (材料二)当地时间2019年2月18日,在“2019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上,夏伯渝获得了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成为继姚明、李娜之后,又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体育人。

    (材料三)劳伦斯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是由全世界体育迷在线投票,评选产生的年度最燃体育时刻。这些时刻由劳伦斯世界体育学会中的传奇人物箱选而来,它们并不只关注赛场上的成绩,还关心着体育精神给人带去的力量,其中有感动、有温暖,有敬意。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概括夏伯渝身上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

    (2)“我非常感谢珠峰,去年我69岁第五次攀登它的时候,它终于接纳了我。”夏伯渝在获奖感言中说到。有人认为夏伯渝用“接纳”一词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夏伯渝“征服”了珠峰,对此你怎么看?请作简要说明。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小题)

    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 。 (《诗经·关雎》)

    ②一鼓作气,_______ ,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持节云中,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片默写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完成小题。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②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③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因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⑦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⑧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中国人历来对于文字、书籍、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⑨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的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⑩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创新创造、探索世界、反思自我。

    B.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

    C. 我们要提高读书的标准。

    D. 我们要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创造新未来。

    2第⑤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所说的“心力量”指的什么是?

    4文章第③—⑥段与第⑦—⑨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 1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1)文章结尾“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此句出人意料却不意外,因为在前文有多处伏笔,以下不属于此句“伏笔”的一项是(  )

    A.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B.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C.“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D.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2)以下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景物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B.第⑤段加点词“脸一红”表现“我”自恃没漏马脚内心坚定的样子。

    C.第段加点词“红着脸”表现“我”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D.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我被老人的真诚感动,决心赔偿对方的心理和行为。

    (3)阅读全文,对“老人”的形象特点概括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气韵儒雅。从老人的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以及我的观感等体现出。

    B.技艺精湛。从“千里走单骑”“雪夜上梁山”两尊栩栩如生的泥塑体现出。

    C.诚实守信。从“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体现出。

    D.骄傲自满。从老人得意地笑着说自己就是“泥人曾”体现出。

    (4)“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谈谈你对标题“赔偿”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日记本风波

      早读课铃声响了,符辉疾步迈进初三(2)班教室。同学们一一进来,邻座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教室里琅琅的书声响起来。语文陈老师瘦高瘦高,慢步踱进教室,走到讲台上时,一转身,眼镜后那一双微眯的眼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符辉心里“格登”一下,慌乱地翻开抽屉去找语文书,这时,他突然发现,屉子里那本成天陪伴自己的天蓝色日记本不见了……

    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展开想象,合理构思,续写下文,将故事补充完整。保留原标题,不需重抄上文,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不能少于500字。

    (2)“心”,支撑着人生;“心”维系着世界。生活的路上,相伴我们的是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孝心、良心,有时是一颗苦心换来一颗善心。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我们的心灵就会和谐,有了心灵的交流与融通,心儿就不会寂寞与流泪,世界就会美好。立世创业,开拓前程,需要的更是虚心、进取心、责任心、奉献心。人间在乎心意,心儿的放飞,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请据以上提示,自拟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填在下列一处横线上,再以此为标题作文:

    a. 心   b. 心 c.  

    要求:①只能从a、b、c中选择一个标题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叙写故事、抒发感慨均可,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