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B.“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吴用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D.《世说新语》是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
B.颔联用“风飘絮”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3、下列各项对《水浒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C.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宋江、晁盖、柴进、鲁达等人能够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梁山好汉团结聚义、众志成城亦是梁山大业的重要基础。
D.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受高衙内迫害,刺配沧州,在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怒杀奸贼陆虞侯,上梁山后火并王伦,是一个富有血性、敢闯敢冲、不受羁勒的英雄形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车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日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猪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①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②?’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③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为:在……时候。②坐:犯……罪。③诣:前往、拜见。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终守之 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实味不同
C.以头抢地尔 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 人不知而不愠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3】唐雎、晏子二人皆不辱使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6、阅读《无题》,完成后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尾联运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妙在首联”,请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
7、班级开展“四体当勤识五谷·分数不是我全部”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时事聚焦。下面是小司同学搜集到的三则时事材料。
(1)请你提取并整合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紧扣活动主题,按照“说现象——析本质——谈对策”的思路,写一段简短的发言稿。
材料一
这次月考的小作文,要求描写四川盆地秋天田野的景象。作为九年级的孩子,又是地道的四川人,这不是难写的题目。然而,我们班45人,有11个孩子写到了“田野里,金黄的麦浪,丰收在望”;其中有4个孩子,还详细地描写了“沉甸甸的麦穗”;另有3个孩子,写了“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摇曳”的情景。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不知道在四川盆地秋天的田野里,根本看不见他们描写的景象。
材料二
尽管学生在课堂上和书本中了解过乡村农事、动植物百科、天文气象等常识,但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缺乏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与亲身体验,死记硬背知识,以期能够在试卷上完整地“复制”出来。至于稻谷是什么样、何时收割麦子,无关紧要。当教师眼里只有考试,一切教育活动只围着考试打转转,只为让学生获取高分,势必会忽略音、体、美、劳等学科;而家长心里只有“学习”,自然会忽视书本之外的千山万水、大千世界。
材料三
“过去一段时间,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甚至被泛化。”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说,这实际上是用文化课学习去取代真正的劳动教育,因此,劳动教育明确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我国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漫画分享。下图是小芬同学在漫画分享会上推介的网红漫画《考试分数决定敲门姿势》,请以这位同学的身份,解说漫画内容及寓意。(要求:内容解说采用总分的结构,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语言简明得体。)
8、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1分)
(2)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1分)
(3)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 。(李白《行路难》)(2分)
(4)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2分)
(5) ,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6)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2分)
(7)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分)
9、夏日痴
安徒生
⑴这正是冬天。天气是寒冷的,风是锐利的,但是屋子里却是舒适和温暖的。花儿藏在屋子里:它藏在地里和雪下的球根里。
⑵有一天下起雨来。雨滴渗入积雪,透进地里,接触到花儿的球根,同时告诉它说,上面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不久一丝又细又尖的太阳光穿过积雪,射到花儿的球根上,把它抚摸了一下。
⑶“请进来吧!”花儿说。
⑷“这我可做不到,”太阳光说,“我还没有足够的气力把门打开。到了夏天我就会有气力了。”
⑸“什么时候才是夏天呢?”花儿问。每次太阳光一射进来,它就重复地问这句话。不过夏天还早得很。地上仍然盖着雪,每天夜里水上都结了冰。
⑹“夏天来得多么慢啊!夏天来得多么慢啊!”花儿说,“我要伸伸腰,动一动,我要开放,我要走出去。”
⑺花儿伸了伸腰,抵着薄薄的外皮挣了几下。它从雪底下冒出来,绿梗子上结着淡绿的花苞,还长出又细又厚的叶子——它们好像是要保卫花苞似的。雪是很冷的,但是很容易被冲破。这时太阳光射进来了,它的力量比从前要强大得多。
⑻花儿伸到雪上面来了,见到了光明的世界。
⑼“美丽的花儿啊!”阳光歌唱着,“你是多么新鲜和纯洁啊!你是第一朵花,你是唯一的花!那么细嫩,那么可爱!”
⑽这是最大的愉快。空气好像是在唱着歌和奏着乐,阳光好像钻进了它的叶子和梗子。它立在那儿,是那么柔嫩,容易折断,但同时在它青春的愉快中又是那么健壮。它称赞着夏天。但是夏天还早得很呢。
⑾“你来得太早了一点。”风和天气说,“我们仍然在统治着。你最好还是待在家里,不要跑到外面来表现你自己吧。时间还早呀!”
⑿天气冷得厉害!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一直没有一丝阳光。对于这样一朵柔嫩的小花儿,这样的天气只会使它冻得裂开。但是它是很健壮的,虽然它自己并不知道。它从快乐中,从对夏天的信心中获得了力量。夏天一定会到来的。因此它满怀信心地穿着它的白衣服,站在雪地上。
⒀“你会裂成碎片!”它们说,“你会枯萎,会变成冰。阳光骗了你呀!你这个夏日痴!”
⒁“夏日痴!”有一个声音在寒冷的早晨回答说。
⒂“夏日痴!”有几个跑到花园里来的孩子兴高采烈地说。
⒃“这朵花是多么可爱啊,多么美丽啊!它是唯一的头一朵花!”
⒄这几句话使这朵花儿感到真舒服。在快乐之中,这朵花儿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已经被人摘下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写了一首诗连同这朵花放在信封里,寄给远方的一个亲爱的朋友。他就是她的夏日痴。这朵花儿躺在信封,四周是漆黑一团,它正如躺在花球根里的时候一样。它被挤着,压着。这都是很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任何旅程总是有一个结束的。
⒅旅程完了以后,信就被拆开了,被那位亲爱的朋友读着。他是那么高兴,把花儿跟诗一起放在一个抽屉里。抽屉里装着许多可爱的信。
⒆又到夏天,它被取出来了。不过年轻人一把抓着那张信纸,连诗一道扔到一边,这朵花儿也落到地上了。它已经变得扁平了,枯萎了。那些诗和信被火烧掉了。究竟为了什么事情呢?原来这朵花儿曾经愚弄过他。她在六月间爱上了另一位男朋友了。
⒇太阳在早晨照着这朵压迫了的“夏日痴”。这朵花儿看起来好像是被绘在地板上似的。扫地的女佣人把它捡起来,把它夹在桌上的一本书里。她以为它是在她收拾东西的时候落下来的。这样,这朵花儿就又回到诗——印好的诗——中间去了。
(21)许多年过去了。那本书立在书架上。最后它被取下来,翻开,读着。这是一本好书:里面全是丹麦诗人安卜洛休斯·斯杜卜所写的诗歌。这个抒情诗人的作品一直被人忽视,直到1850年才被重视。这个诗人是值得认识的。读这书的人翻着书页。
(22)“哎呀,这里有一朵花!”他说,“一朵‘夏日痴’!它躺在这儿决不是没有什么用意的。可怜的安卜洛休斯·斯杜卜!他也是一朵‘夏日痴’,一个‘痴诗人’!他出现得太早了,所以就碰上了冰雹和刺骨的寒风。他在富恩岛上的一些大人先生们中间只不过像是瓶里的一朵花,诗句中的一朵花。他是一个‘夏日痴’,一个‘冬日痴’,一个笑柄和傻瓜;然而他仍然是唯一的,第一个年轻而有生气的丹麦诗人。是的,小小的‘夏日痴’,你就躺在这书里作为一个书签吧!把你放在这里面是有用意的。”
(23)这朵“夏日痴”于是便又被放到书里去了。它感到很荣幸和愉快。因为它知道,它是一本美丽的诗集里的一个书签,而当初歌唱和写出这些诗的人也是一个“夏日痴”,一个在冬天里被愚弄的人。这朵花儿懂得这一点,正如我们也懂得我们的事情一样。
(24)这就是“夏日痴”的故事。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1】本文具体描述了“夏日痴”一生的历程,请阅读全文,完成空格。
【2】文中第六段有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 “夏天来得多么慢啊!夏天来得多么慢啊!”花儿说,“我要伸伸腰,动一动,我要开放,我要走出去。”
B. “夏天真是姗姗来迟!”花儿说,“我要抖擞抖擞精神,挣脱积雪的覆盖。”
【3】结合全文,分析第22段划波浪线句中的“用意”是指什么?
“是的,小小的‘夏日痴’,你就躺在这书里作为一个书签吧!把你放在这里面是有用意的。”
【4】有学者言:“优秀的儿童文学是能够像安徒生童话一样活在儿童和成人心中的文学,是儿童所喜爱的成人文学,是成人所喜爱的儿童文学。”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下题。
材料一
“疯狂”的单车
“忽如一夜春风来”,2016年底,就像一阵风一样,共享单车仿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大部分城市。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mobike)两家企业优势比较明显,其中,OFO单车投放量最多,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报告还显示,共享单车更受年轻男性欢迎。中国共享单车用户中男性占比54.2%,女性占比45.8%。用户年龄分布中,25岁—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使用率中,每周使用3次—4次的用户最多。
单车为何“疯狂”?
科技感单车捕获年轻人。为了让年轻人重新爱上骑单车,研发人员动足了脑筋,首先从外形上来看,就得足够时尚。他们把轮毂做成橙色,使用智能锁和GPS等技术,使单车摆脱停车锁柱的束缚。时尚好玩成为重要推动力。很多年轻人还把自己的骑行记录、减排成绩但分享到社交圈里,互相比拼运动成绩,这些基本社交软件分享也让骑行变得更加有趣。有一些用户还搞起了骑行睡衣趴等趣味活动,由骑行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
共车单车没有停车桩、可以随停随取,也不用科指定地点办卡,通过手机注册就可以使用单车,并且全天“不打烊”。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解决着当下的问题,也在影响着人们未来的出行方案。
“橙黄”大战带来服务升级
在共享单车领域,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有两款,黄色的OFO单车和橙色的摩拜单车,这两个一个起源于校园,一个发端于城市,都是针对短距离出行的社会问题。
OFO共享单车就是几位创始人想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创立初期,他们号召北达毕业生和老师将自己的单车共享出来,他们为这些单车涂上了醒目的黄色,加装了机械密码锁,同时推出了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用户输入车牌号就可以获得密码,来解锁单车。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OFO随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单车,小黄车和一般自行车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多了机械密码锁和共享平台。不少用户反应,小黄车骑着轻便,但缺点是密码锁容易被破解、也不能在线找车。而首先在城市推出的摩拜单车则刚好相反。它配备了只能电子锁、GPS定位系统以及发电装置,支持在线找车,车身也更坚固,但缺点是车身较重。针对各自的问题,橙黄两家都在努力升级换代。二者都希望成为更加先进的公共自行车。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由企业盈利的部门来搞公共服务,这个应该是非常鼓励的。因为私人企业非常关注效率。它对整个经济的成本收益是计算的很好的。它也必须去满足消费者,消费者的口碑对它的很重要,这样比政府去干,内在的激励机制要深刻的多。
哪种颜色能笑到最后
瞄准城市出行难题,看似不起眼的自行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市场空间巨大,已经成为最近投资领域的热点。据业内人士估算,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天都有OFO千万人次的出行,其中三成左右为五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继OFO和摩拜单车之后,又有优拜、小鸣、骑呗纷纷推出共享单车,他们有的和传统自行车企业合作,有的结合自身的信用体系进行制度创新,也都先后获得投资。
据了解,目前已有十几家公司进军共享单车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服务会进一步提升,也会带来兼并、重组或者淘汰。可以预期的是,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浪费。专家指出,这也是创新的一种成本。共享单车是不是足够经济、足够方便、足够省力、足够抗偷等等。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像很多科技产品一样,就会在火了一段,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央视记者梁铮铮)
材料二
最近,各地有关共享单车“被虐”的消息不少——有的共享单车被“肢解”,零件缺失;有的被丢到河里、沟里;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信用卡套现”;有的二维码、编号被喷涂、毁损……共事单车触目惊心的破坏现状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的公共道德和信用缺失。比如爱占小便宜——一辆共享单车,稍微值钱点儿的零部件都被拆下卖了;自私自利——为方便和保证自己随时使用,给单车额外加锁或者直接搬回自己家,变共享为“专享”;对公共财物、设施毫不爱惜,破坏性使用。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共享单车也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个别地方将没有停在固定、指定住置的共享单车直接收走清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无桩设置,停取方便,并且全天可以使用,成为城市人们解决短距离出行的新选择。
B. 目前国内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优势明显。OFO单车在投放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
C. 共享单车因其外型时尚,科技感强,好玩有趣,随停随取等特点受到年轻人喜爱。
D. 共享单车使用者中35岁以下人群最多,平均每周使用的次数是3—4次。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黄色的OFO单车和橙色的摩拜单车,分别起源于大学校园和城市。然后迅速发展壮大,占领了接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B. 摩拜单车相对于OFO单车的有点是配备了智能电子锁、GPS定位系统以及发电装置,支持在线找车并且车身轻便。
C. OFO的单车创立最初是用北大毕业生和老师的单车来共享,只是加以改装,喷上黄色和加装机械密码锁。
D. 共享单车市场成为了新的投资领域,吸引了十几家公司投入竞争,在相互间的兼并重组淘汰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浪费现象。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共享单车大多已遭到人们的恶意破坏,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使用不方便,不安全。
B. 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很多,主要集中在通过破坏、更改二维码而进行。
C. 共享单车面临各种乱象的原因是国民公共道德和信用缺失,爱占小便宜。
D. 一些城市管理部门缺乏耐心和宽容,个别地方对没有按照指定位置停放的共享单车进行清理。
【4】分析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各地有关共享单车“被虐”的消息不少——有的共享单车被“肢解”。
【5】根据材料二,共享单车面临的种种社会乱象,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你的三点建议。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汉文化与筷子(杜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
【3】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
【4】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12、请你发挥想象,以“对话20年后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