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攀谈 督促 回环曲折
B.谦逊 灌输 九曲连环
C.蜂拥 斑谰 扑塑迷离
D.魔损 体魄 一泻万丈
2、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B.学校实行“双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增加。(“积极性”和“增加”,前后矛盾)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他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应用、推广与研究”语序不当,修改为“研究、应用与推广”)
D.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约1800左右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实现梦想。(“约”“左右”,表意重复,删掉“约”或“左右”)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B. 《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他们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国庆节,老师推荐我作为全校的三名选手之一,参加了全区的演讲比赛。
B.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沃野,还是长在峭壁,都要坚强地扎根生长。
C.能否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和加强自我控制,是改善智能手机成瘾的有效方式。
D.通过展示具体的5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并看待学生们沉迷游戏的问题?(“应对”与“看待”互换位置)
B.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删去“通过”或“使”)
C. “低头族”是指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在“看手机”后面加上“的一群人”)
D.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删去“复习效率和”)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要给我们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 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③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 着血液一样。
④有一个想法 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A.衰败 羡慕 喷涌 安抚
B.衰微 羡慕 喷涌 安抚
C.衰微 渴慕 喷涌 安慰
D.衰败 渴慕 涌动 安慰
8、【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曾国藩家书》(节选)
人苟①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而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②。”我欲孔孟则日夜孜孜③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④我哉?
[注释]①苟(gǒu):如果,假使。②“我欲仁,斯仁至矣”: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③孜孜(zī zī):勤勉,不懈怠;专心一意。④御:阻挡。
雄心壮志蕴含在情意绵长的家书中。为了声情并茂地诵读两封家书,广播站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诵读脚本,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家书诵读脚本
诵读技巧 | 举例 |
(1)字正腔圆读字音 | ①夫君子之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2)抑扬顿挫标停顿(标2处) | 我欲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 |
(3)字斟句酌辨词义 | ①非学无以广才 释义:( ) ②非志无以成学 释义:( ) |
(4)增补删调解文句 |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________,________。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________。 |
9、根据课文默写。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
(2)________,百草丰茂。
(3)________,于我如浮云。
(4)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
(6)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
(7)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8)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9)《〈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三轮车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⑫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她把心一横:“20就20。”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一句伏笔。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11、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我” | 外婆 |
路过外婆家时没有停留 | ① |
② | 快乐地与“我”交流 |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 ③ |
【2】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手法角度)
【4】请谈一谈你对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理解。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
(选自《傅雷家书》)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