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孩子们苦苦地企盼中,新来的语文老师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
B.他解决问题的建议操作性强,顾全大局,我发自内心地附和。
C.由于听课时走神了几分钟,他的解题思路与同桌大相径庭,结论也不一致。
D.一见到外婆,刚才还在哭闹的小朋友顿时眉开眼笑,蹒跚地扑了过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不能光靠目不窥园,还要讲究方法。
B.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C.虽然这件事情无人知晓,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他深感愧怍。
D.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经过一整天的休息,第二天神采奕奕地站在舞台上为大家带来最精彩的演出。
B.“十一”黄金周期间,丽江古城络绎不绝,处处人声鼎沸。
C.看着五星红旗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我们班里的“小机灵”苏宇太幽默了,他的话常常让我哄堂大笑。
4、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 《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C.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 “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和《春秋》。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澄清 轻捷 繁花嫩叶 各得奇所
B.嘹亮 一霎 不求甚解 喜出望外
C.憔卒 和蔼 油然而生 精神抖擞
D.攒聚 决别 人际罕至 波光粼粼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B. 张三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的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小明的生肖属相是鸡,姐姐比她大 2 岁,小明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礼物 送给姐姐作为生日礼物,他选择了一个可爱的绵羊枕头。
D. 端午节到了,小明告诉表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7、老舍一生不仅忘我工作,且礼貌待人。下列传统礼貌用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弟近日放假在家,对于您的拙作,他日前去不吝赐教。
B.听说您今日乔迁,不巧我有事走不开,改天一定赏光拜访。
C.小弟前几日登门拜访,您不在家,令尊已将您的事告诉我了。
D.从张先生那里借的《游春图》,请您早日奉还。
8、阅读《咏雪》,回答下列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差可拟
(2)谢道韫
(3)柳絮
(4)谢太傅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俄而
(2)差可拟
(3)未若
(4)因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4】《咏雪》中谢太傅一家生活和乐,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
9、请根据语境默写。(请用正楷字体规范书写。)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中蕴含着不同的情味:①“______________”(填写作者)的《天净沙·秋思》中,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萧瑟凄凉;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④“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前人悲秋,赞美明丽的秋天;谭嗣同的《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⑤_______________。”,流露着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桀骜不驯的的少年意气;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⑥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在秋天的雨夜,诗人想象自己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更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凄苦;曹操的《_______________》(填写诗题)中,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10、阅读《心灵的平等》。完成第后面小题。
心灵的平等
张鸣跃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1】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
【2】 第⑥段“朝我昂着头,嘻嘻笑!”一句写出了岁娃此刻的什么样的心理?
【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 。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 。
【4】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说明理由。
11、长在地边的玉米
侯宏博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chǔ)在地边。
③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④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买几袋倒卖的化肥。施肥时,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⑤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感到疑惑,父亲难道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吗?
⑥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⑦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⑧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jiē)秆。
⑨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⑩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⑪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遇到那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他们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平凡而又弱势,就像高空的臭氧层一样,抵御着最强的紫外线,守护着地球,却常常被忽略;就像一艘木船最底部的那块板子,长年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侵蚀,又最易被遗忘。
⑫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会对这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不漠视,不抛弃,不苛求,并尽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能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土地。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地边的玉米 | 父亲的言或行 | 我的态度 |
需要施肥 | 要求我多施肥 | (1)__________ |
被人踩坏 | (2)____________ | 疑惑 |
成熟后 | “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端直” | 抱怨、辩驳 |
(3)_____________ | 恍然大悟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3】我们学过的《台阶》一文,塑造了一个勤劳、坚强、要强的父亲形象,本文中的父亲似乎不太一样,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如果说“长在地边的玉米”是指一类人的话,那么这类人具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12、生活中的“小人物”们虽平凡,但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请以“闪耀的你啊!”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3)字迹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