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ǒng)   孤(shuāng)   恶(zèng)

    B. 疤(chuāng)  问(jié) 哀(dào)

    C. (lì)   粗(zhuō)   守(guǎ)

    D. 使(tǎng)   繁(suǒ) 惧(dàn)

  • 2、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告(dǎo  蔽(yìn 笑(   那(shà

    B.斜( yùn cāo 怦(pēng

    C.  贮蓄(zhù niànɡ 

    D.息(  cùi   jiá   和(yīng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B.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者事倍功半

    C.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D.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对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 4、小明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有很强的抒情性。比如《春》一文,抒发了朱自清对春天的热切赞美。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成语就出自《论语》。

    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达,而是有特定称谓,比如花甲和耳顺都是指六十岁。

    D.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白丁、布衣都指有功名的平民。

  •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应尽快展开。

    B.在学校文化艺术周上,我班的作品匠心独具,见异思迁,被评选为“最具创意的作品”。

    C.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D.多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 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广州亚组委最终确定“五羊”为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

    C. 微笑是一曲动听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D.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先生是年能言  _________   ②聪明蕴蓄者久矣  ____________

    傅读书   _________   ④二千年矣   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非常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戴震身上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木兰诗》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寒气凛冽,表现边地将士们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首先体现在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初中加强整本书阅读。每次整本书阅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对比阅读等等,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其次,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也被突出到了关键性、决定性的地位。

    过去的语文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包括哲学、天文、历史、地理、科技等各领域的内容,体裁上不仅包括散文、戏剧、小说、传记、新闻、诗歌,而且包括政论文、科技文、说明文等,尤其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的考查。

    (节选自《广州市小学生阅读状况白皮书》)

    材料二: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材料三: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材料四:

    读什么我是强调不走弯路,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我读书的面比较宽广,但是我基本上就是读那些经典的书。为什么要读那些经典著作呢?我说第一,这些是经过最权威的批评家选出来的,这个批评家就是时间。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所谓经过时间检验,就是说经过了一代一代很善于读书的人,他们选出来的。那么第二,我觉得一个人读书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我的职业是读书,但是我就发现,可能很多好书我都来不及读了,那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比较平庸的书呢?

    (节选自《阅读与人生——周国平先生演讲实录》)

    【1】下列表述中,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重视阅读,把课外阅读编入教材意在突出语文在高考中作用。

    B.朱光潜先生认为当前中学课程虽多,但青少年仍可以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坚持读书。

    C.朱光潜先生认为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不值得采用,他觉得这会让学生学得多而不精。

    D.周国平先生反对读平庸的书,建议青少年最好读一些经典的书,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B.语文高考卷面阅读量有增加的趋势,阅读面也在扩大。

    C.要成就一种学问,就必须经过“经院式”的系统训练。

    D.经典著作是批评家中最权威的人选出的,经得起考验。

    【3】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四条阅读建议。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缩短五厘米的父爱

    侯焕晨

    ①我上高中时,学习很好,长相也过得去,但是我依然感到自卑。原因只有一个——我个子太矮,只有一米六五。班里的男生清一色的一米七五以上,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就像一个初中生。身高一米八五的生物课代表总在我耳边重复一句话:兄弟,别着急,等哥考上大学生物系后专门研究长高的药,让你四十岁时还能蹿一蹿!这句看似安慰的话,我听起来却那么刺耳。

    ②那天,已经做好要参加校篮球比赛的我临时被换掉了,原因不言自明。晚上,我禁不住向父母抱怨:咋给我生得这样矮?

    ③母亲保持着一贯的严肃认真对我说:“儿子,身高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接着她又举了一大堆我耳熟能详的例子,听得我头昏脑涨。父亲倒是很亲和,拍拍我的肩膀说:“儿子,咱有啥自卑的,只要有能力,个子大的还得听咱指挥!”父亲是一家国企的车间主任,车间有三十多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归他管理。“况且,你也没矮到哪去啊,你看咱俩一般高……”父亲把我拉到他身旁。果真我和父亲一样高!

    ④我很疑惑,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米七零的个头啊,怎么变成了一米六五?我注意到了他弯下去的腰,驼下去的背,心里一阵酸楚。父亲虽然说得轻松,其实车间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几乎每样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他的背是累弯的!父亲刚四十八岁啊,无情的岁月不仅苍老了他的面容,还浓缩了他的身体。

    ⑤和父母聊天虽然没有给我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我隐隐约约也明白了一点,身高的缺陷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

    ⑥高三了,虽然我一再阻拦,可是父亲还是坚持要接我下晚自习,他说这一年很关键,他贪点黑没啥。

    ⑦和父亲走在一起,碰到说话爽快的同学会直接这样说:“哇,你和你爸一样高啊!”我当然明白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可是我已经很坦然了。因为我多了一个战友,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们站在同一个战壕,他每天乐观开朗,我凭什么要忧伤呢?

    ⑧高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那天,父亲特意在饭店备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⑨席间,一个有点喝多了的亲友举着酒杯对父亲说:“大哥,你看你儿子虽然还没有你高,可人家学习好,真厉害啊。”

    ⑩他的这句话让我开始正视一旁满面红光的父亲,他的腰不弯了、背也不驼了,差不多比我高半个头!

    母亲注意到了我表情的变化,把我叫到一边说:“儿子,其实你爸没老到那样,为了照顾你的心理,他假装弯腰驼背,这样他就和你一般高了……”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亲爱的爸爸,为了儿子那可怜的自尊,他竟然努力适应了非常别扭的走路姿态,陪我走了365个夜晚!

    泪眼蒙眬中,父亲在向我微笑。在我的眼里,他变得那样伟岸,他把自己缩短了五厘米,却拉长了我的人生。

    (节选自《杂文选刊》2019年04期)

    【1】阅读全文,梳理我的心路历程。

    ________→抱怨→____________→坦然→____________

    【2】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文章最后一段写“我”泪眼蒙眬中父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本文的标题“缩短五厘米的父爱”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于不懂得付出,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旅途的风景;由于不懂得坚守,你或许差点错过了学业的成功;由于不懂得珍惜,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温暖的亲情……

    要求:①以“差点错过_______”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