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
虽然乘着飞奔的大风,也不以为是快的。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欧阳修)
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周敦颐)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初学者。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院子里的积水空灵澄澈,水生植物纵横交错,大概像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下列有关本册学习的内容,说法有误的选项有( )
A. 高尔基的《海燕》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B.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讲演稿,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C.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诗人借陋室了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其中“铭”和《马说》的“说”、《核舟记》的“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是个疑问句,既抓住了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先按时间顺序再逻辑顺序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 ③①⑤②④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①⑤④③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民间基础
②它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
③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
④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
⑤书信亦如是,它们让我们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浓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的肝肠寸断
A.⑤②③④①
B.⑤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纱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6、古诗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 ___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一曲新词酒一杯, 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经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招揽天下士,《雁门太守行》引用这个典故,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7、名著知识填空:(2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 小说,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9、题目一:
“慈母于中线,游子身上衣”触动儿女的心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触动游子的心灵;“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触动学子的心灵……,在我们生活中,也一定会有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景与物。
请以“_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