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常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连( qiáo)        然( piān)        ( suò)        远(miǎo)

    B.闭( sāi)          ( sè)            默(jiān)          ( pǔ)

    C.雾(ǎi)             ( mái)          (xī)            绊(jì)

    D.猛( mǎ)          ( lù)            烂( mí)          子(méi)

  •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解说:这一句标点使用正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我们应该审视扬州盐商发展的历史,探索盐商发迹的秘密,借鉴盐商成功的经验。

    解说:这一句中“发展的历史”“ 发迹的秘密”“ 成功的经验”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偏正短语。

    C. 当壶口瀑布出现冰瀑奇观时,从冰凌中飞流直下的河水激起的水雾映射出美丽的彩虹。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河水映射彩虹”。

    D.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薰、淋、晒的过程酿造而成。

    解说:该一句属于说明性的文字。

  •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破山寺景色表现了自己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态度。

    B.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写出清晨旭日初升清新幽静的情景,令人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平和之美。

    C.颔联描绘了禅院幽深的环境,小路、花木及禅房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

    D.尾联以声衬静,用古寺的钟磬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表达出作者淡泊的情怀。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B. 322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2名学生死亡、20余名学生受伤的惨痛教训。

    C. 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D. 发生踩踏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细思量会发现,该学校的安全管理实在是漏洞百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环境,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秋景图,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_______之情。

    【2】说说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三句诗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小语发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不少诗文名句也提到了传统民俗活动,为此他制作了一张表格给这些民俗活动分类,邀请你帮他填写其中部分内容。

    物质生活民俗

    生产民俗

    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生活民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作者)《桃花源记》)

    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社会生活民谷

    岁时节日民俗

    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生礼俗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周南·关》)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水浒传》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文段一:

    晁盖心中欢喜,对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加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不报!"【A】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

    (选自《水浒传》第十九回)

    文段二:

    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B】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以上文段皆选自《水浒传》,人物【A】是 ,人物【B】是

    (2)两文段都写到人物的“笑”,请结合作品中相关具体情节,两位人物分别因何而笑?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珠母沙洲遇险

    儒勒·凡尔纳

    珠母沙洲,一片澄净。

    我们像真正闲逛的人那样彼此离得很远地走着,谁愿意停谁就停下来。我呢,也已经不再担心,危险被我的想象力可笑地夸大了。

    十分钟后,他突然停下。我以为他是停下来往回走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打个手势,命令我们藏在他身旁一个很大的洼坑里。他手指着水里的一个点,我注意地看了看。

    那是一个人,一个大活人,可能是个印度人,也许是个黑人,总之是个不幸的采珠人,不到季节就来采珠了。他跪在地上,摸着珠母就往袋子里装,然后浮上去,再下来。那采珠人没看见我们,岩石的阴影把我们遮住了。

    就在这时,突然之间,在那印度人跪在地上的时候,我看到他做了个受到惊吓的动作,站起来就往水面上蹿。我知道他为什么害怕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出现在那个不幸的采珠人上方。这是一条大个儿鲨鱼,斜着就扑过来了,眼睛里冒着火,嘴巴大张着!

    我吓得说不出话,动弹不得。

    凶猛的鲨鱼晃动一下有力的尾鳍,径直向那印度人扑去;那印度人往旁边一闪,没让鲨鱼咬着,但没能躲过鲨鱼尾巴;他被鲨鱼尾巴当胸扫了个正着,倒在地上。

    这个场面也就持续了几秒钟,鲨鱼游回来,翻了个身,准备把那印度人咬成两段。说时迟那时快,我觉得蹲在我身边的他噌地站起来,拿着匕首径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

    大鲨鱼正要咬不幸的采珠人时,发现这个新对手,于是又翻身过去,迅速朝对手扑去。他俯下身去,以令人赞叹的沉着和冷静,等着那可怕的鲨鱼;鲨鱼扑过来,船长灵巧地一闪,躲过冲击,却把匕首插进鲨鱼肚子。鲨鱼吼了起来!血从它的伤口突突往外冒,海水颜色渐渐变红。他紧紧抓住鲨鱼的一个鳍,接着一刀一刀往它肚子上戳,但一直没能给它致命一击。鲨鱼挣扎着,怒气冲冲地搅动着海水,搅起来的漩涡差点儿把我冲到。

    我真想过去助他一臂之力,可是我像被恐惧钉在了那里一样,一步也迈不动。

    斗争形式发生了变化,船长倒在了地上,他是被压在身上的大鲨鱼打翻在地的。接着,鲨鱼张开像一台剪切机似的血盆大口,向他咬去,要不是手持______的尼德·兰像闪电似得冲向鲨鱼,刺中鲨鱼的要害,他就完了。

    鲨鱼心脏被击中,奄奄一息。他与印度人都得救了。

    (选自《海底两万里》)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们在珠母沙洲遇到了怎样的险情?

    2“他”的名字是什么?从选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选文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根据名著内容,把选文空白处补充完整。

    手持______的尼德·兰像闪电似得冲向鲨鱼

    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一条大个儿鲨鱼,斜着就过来了,眼睛里冒着火,嘴巴大张着!

    【整本书阅读链接】

    尼摩船长则在一旁给我讲述他的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可这大海,它不仅仅向我提供食物,而且还向我提供衣着用品”

    6请结合《海底两万里》内容,从下列“衣着用品”中任选两个,介绍一下所选物品是由海里的什么东西做成的。

    衣着用品:衣服、香水、床、笔、墨水

    7列举链接材料中的“我”在小说中经历的三件事

    8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 诺第留斯号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资源。

    C. 小说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D. 小说之所以这样动人,是因为作者从小就与大海接近,亲身参与了这次冒险旅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写作。

    生活中,我们不断告别,也不断成长。

    请以“别了,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正确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