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通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关于名著的表述,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鲁迅曾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昆虫记》中对于昆虫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法布尔曾对责难他的人说:“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C.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D.《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部分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先后记叙了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以及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内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B. 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 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D. 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 3、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丽(篱(fān怍(guǐ)   转弯角(

    B.jiù) 丘尬(gān)   气息奄yān

    C.皱(zhě)  荒miù)  两)   销声迹(

    D.xiè) 瓦疤(chuāng)  聚山林(xiào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逗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据.理.力.争.,试图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C.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D.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作文要么文.不.加.点.,要么一逗到底。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怎样的矛盾心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窥谷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郦道元的《三峡》中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水急船快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______

    ②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______

    ③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______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冰为什么那么滑

    ①北京冬奥会让世界人民大饱眼福。短道速滑紧张刺激,运动员在弯道超越时的身姿可谓风驰电掣;花样滑冰高贵优雅,运动员在冰面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②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光滑的冰面。

    ③然而,冰为什么那么滑?

    ④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因扰了科学家多年。

    ⑤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让物体变滑,油、蜡、水等润滑剂是最佳利器。它可以降低物体间的摩擦。而冰面之所以能够那么滑,正是因为有水作为天然润滑剂。当我们进行冰上活动时,实际上是站在冰最上面一层具有流动性的水膜上。

    ⑥可是,这层水膜是从哪里来的?

    ⑦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詹姆斯·汤普森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冰在压力下会融化”。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乔利将这个规律与滑冰联系起来,认为当人站在冰面上时,身体对冰面产生的压强会使冰的熔点低于0°C,让冰的表面融化,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使冰面变滑。如果穿上有薄薄冰刀的滑冰鞋,那么施加在冰上的压强会更大,冰的熔点就会下降得更多,从而使得穿着冰鞋的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肆意滑行。

    ⑧然而,这个假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

    ⑨据计算,穿着冰鞋的成年人会给冰表面施加超过标准大气压400多倍的压强,能使冰的熔点降到-3.5°C。可是,在冬奥会比赛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冰面温度甚至低于-5°C,单纯依靠压强并不会使冰面融化。更不用说东北地区户外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⑩可事实并非如此。

    1939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弗兰克·鲍登和T·P·休斯提出,冰表面的水膜是因为摩擦生热导致冰融化的结果。他们认为,滑冰时冰刀与冰面的快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是冰面融化形成水膜的主要原因。

    可惜,后来人们证明,摩擦产生的水膜厚度明显小于冰面本身较为粗糙部分的厚度。这说明摩擦产生的水膜甚至不能填满冰层表面的“小水坑”,也就无法提供有效润滑作用。同时,摩擦生热产生水膜的说法也无法解释很多人在冰面上没有剧烈运动产生摩擦,仍然因为冰面很滑而摔倒的现象。

    随后,新的假说出现了:冰的表面会不会本身就存在一层水膜?

    1987年,科学家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发现,冰面上应该存在一层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这一发现证实了冰的表面确实存在着一层准液体。

    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冰表面。一些研究团队甚至模拟出了水分子是如何在冰表面“游荡”的。

    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科学家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听”的测力仪,能够测量这层准液体的力学特性,并从微观角度探讨冰为什么滑。这套测力仪由类似音叉的装置和毫米大小的玻璃珠构成。在实验中,玻璃珠会像一个小冰刀一样,以几十微米的距离尺度在同一区域的冰面上滑行。用来振动的音叉上附有一个加速器,可以测量玻璃珠的振荡振幅,从而计算出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

    最终,科学家发现这层准液体并非简单的水,而是水和微小碎冰的混合物。它像油一样黏稠,具有黏弹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冰为什么滑的秘密源头。

    当然,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的存在也让运动员如虎添翼。我国科学家发现,水膜中的微小碎冰充当了轴承滚珠的角色。当运动员脚踏冰刀飞速滑过时,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使得这些微小碎冰像珠子一样被捏爆,释放出来的液态水增加了原本的水膜厚度,使冰变得更加滑。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油、蜡、水等润滑剂是让物体变得光滑的利器。

    B.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的冰面依靠压强和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使冰面融化而变得光滑。

    C.研究证实,冰在压力作用下会融化,只要对冰面产生了压强,冰面就会融化。

    D.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能捏爆水膜中的微小碎冰,从而增加水膜厚度。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引出问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B.文章从19世纪50年代说起,到今天的最新发现,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第段借助发表于权威杂志《自然》研究实验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第③、⑥、段分别用“为什么”“哪里来”“会不会”三个问题串联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结合内容分析第⑼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练就意志和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亲爱的同学,你是否经受过历练?获得了哪些感悟?

    请以“历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