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经去过欧洲旅游的一位中国游客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曾经 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对此,我们应
A.认识到世界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而无法沟通
B.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去探索多彩的世界
C.以排斥的心态去面对其他种族、国家的文化
D.放弃自己的文化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2、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这说明我们
A.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B.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C.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D.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2019年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启动,澳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这( )
A.表明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B.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未来
C.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D.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4、以下观点或事件与下图发展理念(从左到右)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
②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④打好“蓝天保卫战”
⑤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A.②③①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③④⑤②
5、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
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
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这是因为( )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法治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尺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剑桥大学第346任校长杜思齐说过:“教育应该允许学生们尽可能广地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交往,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想法将迫使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这告诉我们
A.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
B.把出国留学当作自己的唯一目标
C.要与外国人的世界观保持一致
D.良好的教育都是在强迫下进行的
8、坪塘花溪新苑社区委员会把居民对楼院管理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收集上来,根据居民们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微信群把最终方案发布下去。做到协商有序化,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建议。该社区的工作( )
A.扩大了居民自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B.充分尊重了居民意见,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C.体现了社区居民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D.有力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9、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表现在( )
①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②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③局部战争冲突从未间断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0、“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所以,我们不用去和不同文化交流”,此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1、由于科学技术总体上还比较落后,长期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是严重短缺的。
12、2018年8月24日,电影《李学生》郑州新闻发布会暨媒体看片会举行。电影用整整100分钟的时间,再现了李学生平凡而又艰辛的生活经历和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请分析
13、(2016·眉山模拟)材料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决胜期。习总书记强调:建成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哪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不能让苏区、老区掉队。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调整结构、创新驱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新态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
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伟大的目标召唤并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
联系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哪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不能让苏区、老区掉队。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习总书记这一论断体现了思品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
(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我们还面临哪些矛盾和挑战?(答出两点即可)
(4)“伟大的目标召唤并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你准备如何为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14、
(1)请完成《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思维导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思维导图反映了我国实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5、材料一:2016年8月21日上午,中国女排夺得了里约奥运会冠军。这个比赛结果令国人振奋,“女排精神”四个字顺势重新成为国人探索的热点话题。“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中国女排从默默无闻卧薪尝胆中走出低谷,这种甘于寂寞坚信自己会重拾荣耀的道路走得困难却坚定,闪烁着强大的精神之光。主教练郎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一人回国执教,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让郎平展现出她纯粹的一面,也是她对中国女排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在比赛中,我们看到女排姑娘面对强队,毫不畏惧,战胜种种困难,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协作回球后都会轻轻拥抱,绽放笑容,相互鼓励,这就是对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
(2)初中生王天阅读了材料二后深受启发,他认为只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获得事业成功,不需要再做其他努力了。请联系材料二的内容,对他的看法进行简要评析。
(3)“女排精神”永不过时,请你为宣传“女排精神”策划不同的活动形式
16、材料一:【中国声音】近年来,在每个中国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总是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一些晚来的记者只能在门外伸长耳朵听屋内的讲话。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形象】2009年,金融“地震”震动全球,中国以全球共同福祉为重,携手世界力量力挽狂澜;2009年,为中国形象加分的,还有中国与世界精彩的文化互动---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法兰福书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媒体峰会;2010年,中国政府和人民援助海地地震灾区,参加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材料二: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万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结合思考】
(1)“中国声音”和“中国形象”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原因和 “中国声音”所彰显的自信从容来自哪里?(至少三个方面。)
17、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硬核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了解的中医药知识有哪些?
(2)除了中医药中华文化内容还有哪些,展现了什么特点?
(3)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让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更加证明了我们是自信的中国人,要自信我们就得培育什么样的心态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