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场战争,尚未停歇。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险,谁都不能袖手旁观。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  

    A.由于 所以 绵绵不绝 众口一词

    B.尽管 但是 任重道远 众志成城

    C.既然 那么 纷至沓来 众望所归

    D.尚且 何况 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至   毕:全,都 B.所以游目怀 骋:舒展

    C.得于己   暂:暂时 D.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寿命)长

  • 3、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

    C.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

    D.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栉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项背相望,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医里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日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歌手尹相杰曾被聘为北京禁毒教育义务宣传员。近日,歌手尹相杰因涉毒被警方抓获,目前案情仍在调查中,这样的消息真是让尹相杰的粉丝们不忍卒读啊!

    B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C钱钟书爱看电视剧《西游记》,但与众不同,他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振振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老孙来也,猴哥救我,一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D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

    刘志琴

    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1】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

    【2】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3】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4】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5】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项庄舞剑,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鸿门宴》)

    (2)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 。(《采薇·诗经》)

    (3)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月夜》)

    (7)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8、默写。(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2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5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知足不辱,______________。(《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逍遥游》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时日和所做准备不同:“__________”,带上三餐就可往返,不会有饥饿之感;而到千里之外去,须“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少年求学时虽然吃穿用度远逊于人,却能够“略无慕艳意”,其中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苏洵《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对大自然雄奇景象的赞叹,引出英雄豪杰的事迹。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首先写山之连,山之高:_________,_________;又用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对外界的毁誉淡然处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_________,_________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

    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

    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

    【2】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多材艺,高祖爱之。太宗尝问群臣曰:”子弟孰贤?”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帝由是遇益厚。诏纳徵女为妃。尝从猎,遇群豕,帝使射之,菩不虚毂,豕为尽。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顾今无所施。方天下未定,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高祖崩,去官,毁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终身,至忌日,辄累昼不食。十年,徙霍王,历绛、徐、定三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数引见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元轨令开城门,偃旗帜,虏疑,不敢入,夜遁。州人李嘉运潜结贼,诏穷诛支党,元轨以寇近且强,人心危,但杀嘉运,余无所诘,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几失定州矣。”王文操者,与贼战,败,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诏赠凤、贤朝散大夫,旌礼其闾。元轨每朝,数上疏陈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驿咨逮。帝崩,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元轨淹练故事,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令请贸易取赢,答曰:“汝当正吾失,反訹吾以利邪?”不纳。越王败,徒黔州,薨。

    (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

    (注)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他们都好经学。(kuò):箭尾,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xù):引诱,诱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B.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C.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D.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始皇开始专用作皇帝自称。

    B. 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亲属等去世的日子,忌日当天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

    C. 实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税。

    D. 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元轨箭法高超,得到夸奖。他曾经跟随太宗皇帝外出打猎,将一群野猪全部射杀,百发百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夸赞。

    B. 李元轨精通经学,为人至孝。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高祖去世,他离官守丧,并以终身吃素穿布衣等寄托哀悼之情。

    C. 李元轨富于谋略,稳定局势。突厥侵犯定州,他巧设计策,令敌人不战而逃;为了稳定民心,他违背皇上旨意,只杀李嘉运一人,从而保全了定州。

    D. 李元轨熟知典礼,不谋私利。他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朝廷礼仪使刘齐贤自叹不如;面对国令想用租赋经商谋利的建议,他予以拒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键时期,拆除老旧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大型广告牌的工作正在进行:小到一平米居民私自搭建的小仓库,大到上万平米未办手续就开始建设的楼房;高到20多层楼楼顶的大型户外广告牌,低到小店随意摆放在人行道上的灯箱……

    对材料中某市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