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北伐战争
2、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约:划一条线,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则把美洲抱在怀里。西班牙能“把美洲抱在怀里”主要得益于( )
A.但丁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3、1959年,新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归功于
A.实施一五计划
B.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
C.实行改革开放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艺术也出现了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作品和艺术形式。下列反映清朝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是( )
A.《红楼梦》和京剧 B.《水浒传》和昆曲
C.《西游记》和徽剧 D.《三国演义》和汉调
6、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文明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7、如图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C.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1992年,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实现“三通”
9、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10、1999年美国著名杂志《时代》整理并发表的20世纪100位重要人物,其中列宁上榜的理由是
①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②进行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代表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④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⑤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11、它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这一思想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三大改造
12、“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 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13、2005年l0月,我国“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这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领域的成果:
A. 航天技术领域 B. 生物工程领域 C. 计算机领域 D. 原子能领域
14、下表中的史实导致的严重后果(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5、下列不属于《凡尔赛条约》内容的是( )
A.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 德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C.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D. 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6、某《宣言》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该《宣言》
A.宣告了美利坚众合国的诞生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D.传播了和平民主的先进思想
17、在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将法国带入共和国时代的政治派别是
A. 雅各宾派
B. 吉伦特派
C. 斐扬派
D. 热月党
18、俄国新经济政策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D.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香港回归使我国在实现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 社会制度 B. 经济制度
C. 主权归属 D. 社会生活
20、“164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同盟反对君主制,反对封建贵族,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材料反映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21、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___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5年,斯大林与美、英两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
22、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________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时,_____改进造纸术。
24、土地问题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
(1)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 私有制。
(2) 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为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5、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推行汉化政策,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6世纪末,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______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______。
27、元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727年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8、霸权主义与地球冲突
(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____,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____。
(2)霸权主义、____、____和____、恐怖活动,威胁着世界安全。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________”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________天的轰炸。1999年5月________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5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2003年,美国右以________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________。
29、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________”,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________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________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________、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30、拉丁美洲范围及名称的由来: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地,以两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量两种语言都属________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年(18年)的大转折終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 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大转折”、“积极的方式应付”分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的为西学至强的实效做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几十年间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是指?依据材料分析运动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清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共同因素?
32、举例说明拉丁美洲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所进行的斗争。
3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4、某校历史小组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之路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一起探究。
【屈辱篇】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是什么?
【探索篇】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抉择篇】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三所叙述的“苏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奋斗篇】
材料四: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浴血奋战化险为夷,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期,在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感悟篇】
百年的中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迈步走向辉煌。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很多道理,请写出你的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