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 争夺对“圣城” B. 争夺水源 C. 巴以冲突 D. 印巴纷争
2、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还出思想家呢。春秋时期,我国社会开始面临着空前的变局,思想学术界开始活跃起来,产生大师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人们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被尊为道教宗师,但不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
B. 老子既主张顺其自然,又主张积极有为、奋发向上,他的思想很矛盾
C.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D. 老子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思想注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3、如果概述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主线,最准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国际工人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第一次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他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5、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
A.出国留学的青年 B.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
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 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
6、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这说明1861年改革后,俄国( )
A. 农奴制依然盛行
B. 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C.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2 0 0 9 年 3 月 2 3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帮助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的详细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投资者, 2 3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 6 . 5 % 。该内容反映出 7 0多年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
A. 刺激工业生产 B. 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8、请根据下边的目录为本单元选择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A.欧美国家走向近代
B.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加强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9、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绥靖政策 B.慕尼黑会议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萨拉热窝事件
10、美国历史距今为止也不过二百多年,但它的经济却一直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第一次世纪大战后 D.工业革命后
11、“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两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
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
12、遵义会议被誉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B. 人民军队的创建
C. 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
D. 长征的伟大胜利
13、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都与其有关的选项是
A.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C.戊戌变法和同盟会的建立 D.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4、《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
A.巴尔扎克 B.莎士比亚 C.托尔斯泰 D.贝多芬
15、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16、下图是英国早期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中可获取关于“工业城市”的信息
A.城市受环境污染的威胁
B.多分布于交通便利地区
C.与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
D.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17、九年级(6)班的四位同学对“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争议,请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黎明认为:是尼罗河 B. 程阳认为:是金字塔
C. 张晓雪认为:是《汉谟拉比法典》 D. 王山川认为:是种姓制度
18、1942年,斯大林发布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我们每退让一寸土地,敌人便增强一分,我们的国家防御则削弱一分。……是该停止退却的时候了,绝不能后退一步!”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此役成为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德国进攻波兰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苏军攻克柏林
19、比较分析《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A. 都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B. 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 都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某文件规定:“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该文件签署产生的影响是
A.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B. 阻止日本独霸中国
C. 标志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21、杰出的人物推动和影响着时代的变迁。
(1) 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他被誉为“圣雄”。
(2)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艰苦斗争,创立土耳其共和国。1934年被授予 称号。
(3)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代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2、巴黎人民攻占______法国大革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
2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________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德国实行________;成立________;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______会晤,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________》,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24、历史上重大战役(战争)常常是国家命运的转折。
(1)__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______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5、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出现近代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 》。
26、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________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7、图1会议召开于______(地点),在该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图2会议召开于______年,该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__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____,两极格局形成。
29、司马迁编著的《______》和司马光编著的《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30、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________,并逐步使用单一货币________。
31、下图人物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思想?另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32、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33、请写出被誉为是俄国革命镜子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34、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这四幅图展示了国难当头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探索救国强国道路的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认识和学习西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2)图二显示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这群爱国分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什么?这个理想受到了哪个西方国家的影响?
(3)图三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局限性
(4)李大钊于1918年在图四的杂志中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这说明中国人向外国学习出现了什么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5)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