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制造指南针
④研制火药并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2、曙光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长城和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综合国力水平代表的两大世界级伟大工程,迄今为止仍然以其蜿蜒深邃、龙腾虎跃的“人”字形象,镶嵌在华夏大地上,堪称中华古代文明的双子星座。这两项伟大工程的修建( )
A.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
B.防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C.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
D.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段论述的思想源于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本著作( )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墨子》
5、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下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立宣政院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实行金瓶掣签制
6、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
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文字狱
7、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需掌握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一一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C.经济大危机爆发一一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D.大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一抗美援朝胜利
8、从1925年至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1年,先后有25个国家将进口税率提高60%至100%。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法西斯上台执政
B.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世界大战的爆发
9、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块墓碑上,写着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牛顿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造纸术
B.提出进化论观点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0、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这说明
A.北方地区战乱频紧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年
①废除科举制 ②京张铁路的开始修建 ③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靑年杂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三大战役同时进行的两个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与淮海战役 D. 辽沈战役与淮海战役
1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包括
①上海 ②广州 ③福州 ④深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D. 加强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5、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 三大改造——---------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 制订“一五”计划——建立南京长江大桥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在割占我国的领土过程中,同时涉及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勘分西北界约记》
17、黑板上老师写出:举世闻名、连绵不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固若金汤。根据这些词语判断学习的内容为
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B. 明长城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C. 卢沟桥见证了抗日烽火
D.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8、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成功”的主要作用是 ( )
A.恢复并发展了经济 B.改善了人民生活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9、下图为1947年苏联发表的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图中文字“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意在说明借助该计划( )
A.美国控制了西欧经济
B.西欧实现了经济复苏
C.美国和西欧遏制苏联
D.美国与西欧实现共贏
20、杜鲁门总统在敦促国会通过某项计划时说:“虽然欧洲经济上的复兴是重要的,但只有经济恢复的措施就不够了。欧洲自由国家认识到,倘要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护性措施。”后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 (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成立欧共体
21、德国的分裂:
(1)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东德”。
(2)影响:欧洲_______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2、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推行汉化政策,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6世纪末,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3、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两弹元勋”___________。
﹙2﹚“发明大王”__________。
﹙3﹚“俄国革命的镜子”_______________。
24、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________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________德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5、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______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_的进程。
26、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交通的变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
(1)英国工程师 发明的火车机车,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2)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设计制造第一艘以蒸汽作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3)德国人卡尔·本次设计制造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是 。
28、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________的全球化趋势加快。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9、霸权主义与地球冲突
(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____,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____。
(2)霸权主义、____、____和____、恐怖活动,威胁着世界安全。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________”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________天的轰炸。1999年5月________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5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2003年,美国右以________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________。
30、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________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31、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北约和华约组织为首的国家各是哪一国?
(2)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两大对峙集团的形成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33、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了崛起—衰落—复兴与联合的过程。
(1)19世纪末的欧洲,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因利益争夺而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
(2)英法意图祸水东引,德意野心不断膨胀的国际条约是?
(3)20世纪90年年代,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洲十二国签署的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1953年)问题是从工业化引起的。工业的发展,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农业地区和农户的增加,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太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必须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社为主要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农民的个体私有制”在哪一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3)材料三表格中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小岗村变化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