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这一“独特实验”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D. 苏联成立
2、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苏维埃俄国某一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学者评价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变成了现实。计算机网络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
①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 ②加强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③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④使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如果一个美国客户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给瑞士航空公司,处理这个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十有八九是印度人,而且他可能就在新德里。这说明( )
A.印度的农业粮食已经自给 B.印度的原子能技术发达
C.印度的信息技术比较发达 D.印度的生物技术发达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关于此战略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世纪经济格局
B. 保障:党和政内高度重视
C. 表现:制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 基础:863计划和《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6、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A. 促进南北统一
B. 促进民族融合
C. 形成南北对峙
D. 民族矛盾激化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被称为( )
A. 凡尔赛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华盛顿体系
8、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对英国进行空中闪击、狂轰滥炸时,中国的抗日战场正在进行的重大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9、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0、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11、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 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小篆 B.楷书
C.金文 D.甲骨文
12、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主要是得益于下面哪一制度的实施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1938年,丘吉尔演讲时说道:“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这句话主要针对的事件是( )
A.珍珠港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慕尼黑会议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是。
A. 天皇政府
B. 日本议会
C. 日本军部
D. 日本陆军
15、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经济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曲辕犁”和“筒车”对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6、上世纪50年代末,梧州市的民间流传这样的的一句话“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17、下表是1926年6月至927年6月中国农会组织情况表。农会人数变化是因为
省份 时间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江西 | 山东 | 直隶 | 河南 |
1926年6月 | 647, 766 | 8144 | 38, 150 | 4120 | 1153 | 284 | 1342 | 270, 000 |
1927年6月 | 700, 000 | 8144 | 4, 517, 140 | 2, 502, 600 | 382,617 | 284 | 360 | 245, 500 |
A.广东地区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最严重 B.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进行社会动员
C.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D.国民党政府连续围剿农村革命根据
1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 船政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19、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
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 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
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
20、青海玉树地震中有一些寺庙倒塌,一些经书被埋,救援队伍及时进行了抢救。这一行为保护了哪一宗教文化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2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__同____紧密结合。
22、《物种起源》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革命。
23、________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宋代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南宋后期,______业兴起,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5、时间、改革者:(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2)世界上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他门成立________,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__________,争取平等权利。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________。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8、填空题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______.
(3)培育出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________》。
30、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和( )
31、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32、结合当前的印、巴关系,谈谈你对《蒙巴顿方案》的看法。
33、请写出一战,二战,冷战期间形成的具有对抗性的军事组织.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的“甲午”是公元哪一年?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对中国造成何影响?该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3)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