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词结构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2、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的,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了发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B.参加此次省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中,那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具有节能观念的作品使观众深受好评。

    C.既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D.“新概念作文大赛”希望青少年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语,特别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辞。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________,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②经长达三年的研究讨论,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_______的高考改革终于破冰启动。

    ③避险搬迁户高中余因为妻子的肾摘除手术而________,于是打算卖掉房屋,乡里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争取补助,并将他家纳入低保户。

    A.鸿篇巨制     众望所归            别无长物

    B.长篇大论                人心所向                债台高筑

    C.鸿篇巨制                人心所向                债台高筑

    D.长篇大论                众望所归                别无长物

  •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茶馆》第二幕中,给人算命的唐铁嘴生意变好了,抽上了白面,而曾任国会议员 的崔久峰仍坚守革命的理想。两人的命运折射出当时中国动荡的现状。

    B.《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中,曹操以“怠慢军法”为由杀了蔡瑁、张允二人来整顿军纪,稳定军心。这反映了曹操深谋远虑和狡诈多变的性格。

    C.《老人与海》通过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的内心感受,揭示了主人 公坚毅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他内心的孤独,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D.《呐喊》塑造了许多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如为儿子治病讨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夫妇,忘却当年革命同伴的N先生,还有被老妇讹诈不敢反驳的车夫。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偶然中看到查理的书信,得知查理因破产而不得不和情 人分手,并知道查理对自己的印象,欧也妮希望帮助查理摆脱困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是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又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试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的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

    ⑥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⑦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第①段写北国冬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②段中加点的三个“又”字的妙处。

    3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描写不同时间、场合下的江南冬景,表现对江南冬天的喜爱。

    B.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充满生机和绿意。

    C.从第④段看,作者笔下的江南在区域上是指江南以北的所有地区

    D.第⑤段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总马上会来”表达对春天的盼望。

    E.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笔随意转的特点。

    F.本文用语豪迈雄健又通俗质朴,句式整散结合,有些口语化。

    4作者主要描绘了哪几幅江南冬景的图画,请分别加以概括。

    5辨析第⑥段和第⑦段写法上的主要区别。

    6文末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杂文”,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

    (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而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自问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是:“______”。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_____

     

  • 9、补习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武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破阵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实,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2)屈原《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注]①正字:古代官职名。②青莎巷: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独”“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

    B.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

    C.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虽住在御楼南畔,却因与僧为邻,显出所居之地的宁静。

    D.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户庭无尘杂”等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新居特点,含蓄蕴藉。

    2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①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③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折冲口舌:靠外交的辞令同敌斗争。③奉春君:即汉时的娄敬,因刘邦赐他姓刘。《史记·刘敬传》载“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④匈奴:契丹。

    【1】第①段叙述了作者自己半途而废、折节复学、□□□□的求学经历。

    【2】第①段回顾了石昌言“啖我”、“闻吾废学”、“称善”等往事,意在______

    【3】下列与石昌言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石昌言是作者的近邻,又是亲戚,比作者年长。

    B.石昌言考中了进士第四名,在京师及各地做官。

    C.能有今日的富贵是石的幸运,作者提醒他珍惜。

    D.石此次出使的契丹,是屡次入侵宋的强悍之敌。

    【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5】第③段例举了两个出使敌国的典型事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两组诗句,根据要求写作。

    (1)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将会失去浩瀚的繁星。

    (2)每层有每层不同的景色,每层有每层不同的风声。

    请结合自己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