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
2、•某同学举办“中国盛唐气象″主题内容展览。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盛唐气象”的是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唐三彩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商标广告。这一文物能够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业空前发达
C.手工业繁荣
D.雕刻艺术精湛
4、下面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 D.靖康之变
5、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最后威武不屈,从容就义。他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寇准
D. 陆秀夫
6、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里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B.选官注重门第
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8、“莫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是形容隋朝大运河的什么作用?
A.阻止游牧民族南扰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方便帝王游玩 D.征发高丽
9、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
A.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 D.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10、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1、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最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隋代
12、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 )
日本共派遣唐使十几次,人数 多时一次就有五六百人,有众 多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 人员随行。他们把唐朝的典章 制度、天文历法、建筑技术以 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 |
①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③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①③错误②正确
13、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出现的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4、诗圣”指的是 ( )
A.李白
B.李春
C.杜甫
D.白居易
15、“天子好蹴鞠,满城尽高俅(宋徽宗喜欢蹴鞠,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备受社会尊重
B.体现了宋朝对外开放的风气
C.展现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D.反映了宋朝市民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16、明太祖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的措施有
A.消灭东南各地群雄
B.取消行中书省
C.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D.直接指挥厂卫
17、《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此材料能实证( )
A.元朝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B.元朝建立四通八达驿站
C.元朝时都市生活很活跃
D.元朝外国人像在家一样
1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9、“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反映了农民“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C.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军纪严明,严禁抢掠
20、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卡片。该著作是( )
作者:宋应星
内容:将生产部门分为18类,包括当时中国农业、手工业主要的生产、加工部门。
誉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1、重大会议影响着历史进程。根据题意完成填空: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中共______。
(2)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称谓,并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______。
(3)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4)确立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______。
22、《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
23、公元907年,___________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24、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
杜甫 |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
________ |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5、元曲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7、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他就是辽太祖。
28、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___)。
29、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1、将政权名称与建立人物和所属民族对应连线:
32、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请列举出两位为中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发明者是谁?该发明有什么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方面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4)请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