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被朱温所灭,导致强盛的唐朝灭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不属于的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更替
2、“合同为一家”主要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民族政权的关系( )
A. 回纥 B. 靺鞨 C. 吐蕃 D. 南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宋朝
4、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A. 大相国寺
B. 王府井大街
C. 朱雀大街
D. 长安街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元朝设宣政院
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 满足隋炀帝南巡愿望
B. 加强了北部边防
C.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巩固了隋朝统治
7、五代十国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表述错误的是
A.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宋末以后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8、明清时期商业兴盛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
A.湘商和徽商 B.闽商和京商 C.晋商和徽商 D.晋商和京商
9、如果用词语来描绘朱温,哪一个不合适
A. 农民起义军将领
B. 唐朝节度使
C. 镇压农民起义的宦官
D. 后梁的建立者
10、隋朝的都城是
A. 杭州
B. 开封
C. 长安
D. 临安
11、史实要准确记忆,可不能张冠李戴。宋朝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
A. 转运使
B. 市舶司
C. 布政司
D. 广州十三行
1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地方实行郡县制,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3、下面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炫耀明朝的强大
14、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的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 ②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③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 ④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16、时珍曰:绿豆“厚肠胃,治头痛,治痘毒,利肿胀”,该介绍出自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17、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D.平定噶尔丹叛乱
1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元朝
B.秦朝
C.夏朝
D.隋朝
19、有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B.人地矛盾突出
C.明清是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
D.颁布“禁海令”
20、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
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子
D.坊
2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
22、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__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3、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
24、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①______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
②______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______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______》)和______(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______》)。
(3)绘画: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______》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______(代表作品《______》,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25、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26、唐朝都城________规模宏伟,布局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元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布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27、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28、清代的_________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这部小说初名《________》。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 _________》,在乾隆晚期时排版面世。
29、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人名。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 》。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所著的悲剧是——《 》
(3)他的作品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他是——
(4)他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他被誉为“画圣”,其代表作——《 》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____。清政府担心国家的____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____。
(2)含义:严格____
(3)表现:顺治时期,颁布“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____,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____。
31、
隋炀帝 统一蒙古
铁木真 陈桥兵变
宋太祖 始设进士
元世祖 开元之治
宋高宗 建元灭宋
唐玄宗 宋金和议
32、人生自有诗意,诗中尽是历史。
(1)隋唐时期,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山河依旧,国都沦陷的景象,导致“国破”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靖康耻”指的是____(填政权名)军攻破宋都,北宋灭亡这一事件。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汴州”是北宋都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___________
(5)毛主席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成吉思汗”是__________族首领。
(6)兵败被俘后,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___________。
33、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科技照耀古今)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样东西”指中国古代的哪三项重大发明?“第三种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中国的海船?被哪国人传入欧洲?
(建筑精美绝伦)
材料二: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根据材料指出它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绵恒万里,分地守御。
——《明史。兵志》
(3)“绵直万里分地守御”是指哪一建筑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工程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其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文艺彰显世俗)
材料四: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噎……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选自歌词《说唱脸谱》
(4)材料中的人物造型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请举出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以及与其有关的两部著名小说。
材料五: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十九世纪初流行语
(5)材料五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感悟历史文化)
(6)通过探究,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