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忽必烈

  • 2、下表史料可以充分证明哪一地区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朝代

    史料

    唐朝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元政府设置宣政院

    清朝

    建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A. 台湾 B. 新疆 C. 西藏 D. 南海

  • 3、“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集市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村集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农村集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农村集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农村集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 4、下图中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B.水排 C.曲辕犁 D.筒车

  • 5、下列选项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 6、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 7、唐朝书法名家辈出,著名的书法家有(  )

    ①颜真卿②柳公权③欧阳询④阎立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人们把上述社会现象称为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①发动战争  ②设机构管辖  ③采取和亲  ④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

    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清朝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11、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 12、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 13、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 14、某朝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A. 李世民

    B. 赵匡胤

    C. 赵构

    D. 完颜阿骨打

  • 15、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9

    B.598

    C.581

    D.518

  • 16、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颜真卿

    D.阎立本

  • 17、“(明代读书人)对‘四书’的内容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厂卫机构

    C.废除丞相制度 D.采用八股取士

  • 18、南宋都城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商业贸易超过前代 B.经商活动不受限制

    C.商业经营注重宣传 D.都市商业繁荣景象

  • 19、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多次提到“东京”“勾栏、瓦舍”等,由此判定,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发生在(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宋朝

  • 20、请给下列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雅克萨之战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国家建立与统一的完成

    B.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开放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_____”,超越汉朝和______

  • 22、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 23、明末的徐霞客(名弘祖)常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30多年的日记)。后人将其日记整理为《__________》。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________、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________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 24、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26、道光年间形成的新的剧种是________,以后被称为________

  • 27、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 29、1635年,_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30、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成书于明代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学制度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

    (2)请列举两位完善我国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并分别列出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

    (3)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