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百年来被民众传颂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A. 匈奴统治者
B. 女真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2、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参观它,我们可以了解宋代
A. 民族关系的历史
B. 政权兴亡的历史
C. 文化发展的历史
D. 对外贸易的历史
3、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隋朝实现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0年
4、宋朝著名女词人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苏洵
D. 苏澈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岳飞 秦桧
B.韩世忠 秦桧
C.岳飞 宋高宗
D.王彦 秦桧
6、我国历史上,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是在
A. 唐朝691年
B. 宋代1227年
C. 明朝1553年
D. 清朝1842年
7、同学们进行主题研究时,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达
D.人口的增加
8、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对盛唐气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手工业商业均获得繁荣发展
B.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C.不允许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D.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成就享誉世界
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1、《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 )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D.宋朝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12、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出土的唐三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这说明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A.兼容并包,重文轻武
B.豪迈宏放,昂扬进取
C.尚武轻文,民族压迫
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13、“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大旱三年”这些词语与下列哪部作品有关( )
A.《三国演义》
B.《窦娥冤》
C.《红楼梦》
D.《水浒传》
14、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 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她是唐高宗的皇后
15、“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句话说明( )
A. 宋代扩大了海外贸易 B. 宋代已掌握了航海知识
C. 宋代掌握天文地理知识 D. 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6、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
A.涿郡—洛阳一余杭
B.洛阳一涿郡余杭
C.洛阳一余杭一涿郡
D.余杭一洛阳一涿郡
17、《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8、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B.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19、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杯酒释兵权 D.隋大运河
21、今天的新疆、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2、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局面的朝代是
23、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为周。她是____________。
(2)南宋大臣____________坚持抗元,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3)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他是____________。
(4)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他是____________。
(5)宋代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____________。
(6)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是____________。
25、"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写的是________。
26、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27、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
28、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 ”,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29、契丹族与党项族
(1)____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或者辽),定都____,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阿保机建国后,发展____,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原属____的一支。____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____。
30、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举出明朝三部科技名著名称和作者。
3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1)材料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达到了哪些社会盛世?(写两个)
材料二:“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对外交流篇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4)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有哪些国家?
(5)从材料中的人物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请你根据图片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
材料四:同唱一支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 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 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6)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
(7)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一朝?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8)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